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296章 新建铜雀台,幼子显才智

  许都,王城!

   夏侯惇发髻凌乱,跪在大殿之上,羞愤之心溢于言表。

   “陛下,丞相,臣死罪。”

   “丞相,你看这……”

   刘协紧张的看着许久没说话的曹操,面有难色。

   曹操一脸阴沉的看了夏侯惇良久,终于调整了个坐姿:“尚书令!”

   “在!”

   荀彧走上前,朝刘协和曹操很温雅的一拱手。

   “倘若你守宛城,刘备于新野囤粮运械,该当如何?”

   荀彧了解曹操,闻得这第一句话,就知主公又要开演,当即配合。

   “此别无他选,必出兵除之。”

   曹操点点头:“也就是说,元让此举无错,错就错在他带兵亲往?”

   “不!”

   荀彧很果断的给出否定的答案,继续道。

   “彧闻言,新野乃运真械屯真粮草,若如此,必有重兵把守。若非夏侯将军亲往,恐无动新野根基。”

   “那又如何?终不陷为阶下之囚。”

   “丞相,这话……不能如此言。”

   荀彧的直辩似乎很不给曹操面子,曹操看着荀彧,似压着怒气一般:

   “荀大人且详尽道来。”

   荀彧侃侃而言:

   “在下以为,那诸葛亮原有两手打算:

   若夏侯将军按兵不犯,或遣偏将率寡卒来犯新野,必设伏围歼,而新野根基无损。

   假以时日,新野将成进逼宛城之要冲,深植吾境难以拔除。

   彼时,宛城必长陷敌锋威慑之下,朝夕难安。

   倘若举精兵攻之,虽可能拔除,但必陷新野之围。

   但若能拔出,则且能消弭新野对宛城之长久威胁,使吾境之南久得安宁。

   夏侯将军虽身陷敌营,却成功拔出新野要冲,乃功过各半也。”

   曹操听闻荀彧之言,似有不快之色:“依你而言,元让再度身陷敌营,竟无罪也?”

   “纵有罪,乃非死罪。丞相当从轻发落。”

   “荀令君啊……”

   曹操很无奈的看了一眼荀彧,又看了看夏侯惇:“令君都为你说话,便饶你一死。官降三级,罚俸一载,且去后军大营效力,若能建功,再做计议!”

   令刚下完,却似又忘记了什么,探身问向刘协:“陛下以为如何?”

   刘协很谨慎道:“就……就依丞相。”

   夏侯惇知性命得保,抱拳道:“谢陛下,谢丞相……”

   下朝之后,曹操单独得见夏侯惇。

   夏侯惇亦不傻,知丞相与令君于朝堂上做局相保,当即拜谢:

   “丞相,臣实有罪。”

   曹操抚其肩,沉声道:“如今朝中亦有不忿吾者,必借此非议,为塞悠悠之口,不得已而为此举。”

   夏侯惇抱拳道:“弟知晓。”

   曹操点点头:“吾军正值用人之际,汝须牢记此次教训,日后用兵切勿再轻敌冒进。新野虽拔,荆襄仍有大患,待汝戴罪立功之日,便是官复原职之时。”

   “是!”

   正此时,侍从来报:“曹丕公子从邺城归来,求见丞相。”

   夏侯惇欲退下,曹操却摆摆手:“都是自家人,无妨。”

   曹丕欣然而入,长揖拜见:“父亲,铜雀台年底即将建成,父亲可移驾临之,亲览其胜。”

   曹操心中一喜,目中阴霾尽散,指了指曹丕对夏侯惇道:“吾儿倒是有心,邺城诸事交托吾儿,果然未负所望。”

   曹丕谦恭一笑,趋前半步:“台成之日,可大宴群臣,诸将皆可传檄相召,共襄盛举。”

   曹操笑了笑,道了一声:“知道了。”

   遂让曹丕下堂等候。

   又问夏侯惇:“元让以为如何?”

   夏侯惇一拱手:“某虽不晓文墨,却知此台既成,必令天下诸侯望之生畏,知丞相虎威。丞相当于邺城广求贤能,开府理事。”

   曹操抚髯颔首,似乎对其言颇为赞许。

   而在夏侯惇走后,他又叫出一人来。

   此人十四五岁的年纪,英俊消瘦,剑眉斜飞入鬓,目若寒星澄澈,正是其小儿曹冲。

   昔曹冲为寒毒所侵,命悬一线,幸得吴普妙手施救,以岐黄之术驱邪扶正,方使其自鬼门关前还阳。

   今虽病愈,却仍消瘦如竹,形销骨立。

   曹操将曹冲搂在怀中:“冲儿,为父于邺城建铜雀台,年底既成,欲大宴群臣,广邀天下贤才,登高作赋,以彰我朝文治武功。你以为如何?”

   “父亲不可!”

   曹冲挣脱曹操的怀抱,恭恭敬敬的朝曹操一拜,面露忧思之色:“此为敌赠递权柄之举。”

   “此话怎讲?”

   “今汉室虽危,然朝中众臣,虽不明言,亦有心向汉室之辈。

   刘备势头正劲,雄踞荆交之地,必借此大宴之机,造势宣扬父亲有代汉自立之野心。

   届时,天下悠悠之口皆指我曹门为篡逆,彼等便可以勤王为名,联合天下诸侯兴兵犯境。

   而朝中汉臣或生异心,或暗中呼应,内外交困之下,父亲苦心经营之霸业,恐将毁于一旦。

   即便不毁,亦会使京师动荡,险象环生,使父亲不能一心逐鹿天下,平定四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