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152章 初借南郡,牵出交州困局

  而就在庞统和张飞赶往郁林赴任之时。

   刘备也和阿斗说起了交州之事。

   阿斗听闻,却颇为担忧。

   “父亲,交州凶险之地,只让庞先生和三叔前去,会不会有些凶险?”

   本来,交州僻处南陲,距京师甚远,为便辖理,素为荆州牧所兼管。

   如今的交州刺史赖恭,便是荆州牧刘表所派遣,乃是零陵名士,亦与刘备相识。

   他是理论上交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而与赖恭一同入交州的苍梧太守吴巨,又是刘备的昔日之友。

   在刘备看来:以凤雏之智,兼三弟之勇,再加上那里本就安排自己人,取交州之事,当在囊橐之中,易于反掌。

   所以此事既获两位军师颔首应允,刘备未尝与阿斗详加计议,便毅然定夺。

   怎曾想,今论及此事,阿斗竟然认为凶险?

   这令刘备颇为不解。

   “赖先生既为交州刺史,子卿(吴巨)又任苍梧太守,此二人皆与我有故旧,使二人作为策应,共济时艰。复施惠泽于交州士氏一族,许以诸多利好,彼必感德怀恩,倾心归附我等。”

   联友朋,拉拢盘踞交州的士燮一族,刘备的思路很理想化,也符合常理推断。

   阿斗却摇摇头:“父亲,此恐怕不妥。”

   “哦?”

   刘备意识到,原本的世界,交州之地似已生不测之变。

   忧心忡忡的问道:

   “莫非是交州士燮一族,有自立之心,不愿依附?”

   在刘备看来,士燮盘踞交州多年,根深蒂固。

   如果交州方面出问题,那一定是出在士燮身上。

   “父亲,士燮一族于交州纵然势大,却非争雄之主,可拉拢其归附,只是……这赖恭,吴巨二人却未必可靠啊。”

   “什么?”

   刘备骤然一愕,实未料到,问题没出在士燮身上,竟出在赖恭和吴巨的身上。

   刘备终于沉下心来相问:“阿斗,这前世,交州到底发生了什么?”

   阿斗长叹一声,回忆起其晚年生活。

   他年迈之时,常有晋朝史官询问其所历之事,详载于书。

   蜀汉不设史官,有些史料为保详实只能由曾经的帝王口述。

   阿斗说了很多,当然,也刻意隐瞒了一些。

   非其不欲使史实昭于天下,只是彼时蜀汉旧臣多入晋朝,有着讳莫如深的过往。

   阿斗知道自己不够聪明。

   怕说走了嘴,累及昔日同僚家眷。

   便有一些事干脆不说。

   而在与史官闲聊之时,他也了解了很多曾经未曾关注之事。

   这其中,就包括交州士燮一族的荣辱兴衰。

   再回忆起此事,亦唏嘘感慨。

   “父亲,前世交州并未被父亲所得,乃归于江东。”

   刘备抚髯思索,又问道:“这江东如何得之?为父又因何而不得?”

   阿斗缓缓道来:

   “彼时赤壁大战刚刚结束,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反攻荆州。

   周瑜率军打下了南郡,父亲支援三叔和兵马为其部将……”

   刘备心中暗暗感慨:

   南郡,也就是现在他们所在之地。

   江陵,乃南郡治所,乃荆州最为繁庶之地,又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

   那时,此地为曹操所获,所以,必须要将其夺回来,哪怕花费再大兵力也不能放弃。

   战略上,没有任何问题。

   阿斗继续道:“父亲则夺取了荆南四郡,才算真正拥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等等!”

   刘备发现一个问题,忽然打断:“当初你不是说,咱们长坂坡兵败之后,去江夏投奔了大公子么?”

   刘备的言外之意,他与刘琦公子肝胆相照,感情至深。

   刘琦公子既为江夏之主,怎能无我刘备安身立命之地?

   会不会刘琦公子在那时就……

   “父亲,且听我道来。”

   阿斗晃动着小手臂道:“当时赤壁大战,父亲兵少,只能依靠江东方可得胜。所以此战过后,江夏既默认为江东之地,您与刘琦公子暂且算是依附江东。”

   刘备抚髯点头:“原来如此。”

   欲得赤壁大捷,东吴倾兵而出,全力而为,厥功至伟。

   我与大公子亦尽献辖地,又遣兄弟相助,所付代价,亦委实不薄。

   “这时,周瑜在二叔三叔的帮助下,也夺得了南郡。父亲得荆南四郡后,在武陵与南郡交界的油江口建公安城,有左公安营扎寨之意。”

   “油江……”

   刘备抚须颔首,心中暗道:“今时此地,恰为吾迁徙樊城军民之所。吾正苦思无佳名以命之,不妨就以‘公安’名之,亦算物尽其用。”

   阿斗继续言道:“本来,父亲准备以公安为治所,集合四郡之人力才力,继续发展壮大,与曹操为敌。然却因江东夺下南郡,使得我荆南四郡不得与曹操辖地接壤。

   父亲素有北上之志,江东亦觉独对曹操压力如山。幸得鲁肃先生建言献策,江东遂将南郡暂借与父亲,以成犄角之势,共御强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