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213章 假到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岂分辨

  “汝虽为云长之子,勇略差之多矣!”

   这句话关平听起来不是那么特别痛快,因为他更愿意听到的是:“汝有云长当年悍勇之风!”亦或:“不愧为云长之子也!”

   然这话虽听起来不痛快,但关平到底还是承认的。

   父亲军功赫赫,天下闻名,自己自不能和父亲相比。

   关键是后面那句:“汝既为难,我便请主公调苍梧刘封公子前来,其必敢应之!”

   关平顿觉心中不忿,面色骤沉,满面皆是急切与不甘,上前一抱拳:

   “军师此言,我比封弟差之多矣?”

   诸葛亮似乎真的权衡了一会,谨慎的给出看法:“汝之勇悍胜封公子多矣,然机干才略嘛……其城中设伏,生擒吴巨,有下交州之大功也。”

   言外之意,人家是有大功的,你啥都没有。

   给你个立功表现的机会,你还犹豫不决。

   关平当然不能接受,当即胸膛一挺,神情激昂道:“一千就一千,然我却不知曹军粮草大营所设何处?”

   诸葛亮呵呵一笑,拿出一张地图,指着一条小路:“汝可每军携带十日干粮,借民道过江,潜入此道,曹军粮草所设之处,大概就是这里!”

   说着,诸葛亮用扇柄在图上某处轻轻一指。

   关平看了半晌:“军师缘何知此处设粮?”

   诸葛亮呵呵一笑:“江北之地形,我已谙熟于胸。我若为曹孟德,必置粮草大营于斯处!公子若欲知其中玄奥,待此役凯旋,亮自当倾囊相授。”

   关平兴奋道:“那先生可要说话算话!”

   “那是自然!”

   说完,诸葛亮又从怀中掏出三枚锦囊。

   “公子若逢困厄之境,尽可开此锦囊,内有脱困之良策。然公子若聪慧机敏,无需借助锦囊之助,便能顺遂完就所托之事,亦是无妨。”

   关平大为惊奇。

   他自然知道军师与父亲锦囊相约之美谈,今亦得三枚锦囊,若亦不拆而完成任务,那不是真比父亲都厉害了?

   然而再想想,却又觉得有些不妥。

   今去突袭曹操大军粮草,貌似比上次父亲的任务难度还要大。

   我真的行么?

   然关平素性恭顺,深知军师足智多谋,断不至无端令其赴险送死。

   此番差遣,或另有玄机。

   既如此,无需多虑,依令行事便是。

   因着诸葛亮所荐,复遣江东小将丁奉充任副将,与之偕行。

   丁奉年方二十又二,实乃江东之青年才俊,与关平志趣相投,必能互相协助。

   二人领一千兵马,暗渡江北。

   鲁肃颇为不放心,忧心忡忡劝道:“孔明啊,那曹操所屯军粮之处,必设重兵严守,防卫森严。此二子仅率千余兵马,又如何能攻入那粮草大营?”

   “呵呵呵!”

   诸葛亮云淡风轻的一笑:“彼时孙伯符其以千余之众破刘繇数万之师,以孤军震江东六郡,刚至弱冠,比他们还小一些。”

   鲁肃瞪大眼睛:“伯符乃天纵英才,岂是此二人可比也?”

   诸葛亮亦回道:“此二人亦是天纵英才,只不为子敬所知也!”

   “这……”

   话已至此,鲁肃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现在看来,诸葛亮两败曹操,皆以弱胜强,战绩在那里摆着,人家说什么都比你更有说服力。

   只能暗暗祈祷二将万不可出什么事。

   ……

   再说刘巴这边。

   刘巴准备停当,借民道得渡江北。

   得与韩嵩联络。

   韩嵩即刻禀于曹操。

   曹操自知刘巴于荆襄的大名,关键是这个人连刘备都极为推崇,自然对刘巴产生诸多好奇。

   “此人是否是诈降?”

   韩嵩坦言:“丞相,刘子初于荆襄之地久负盛名,然未入刘景升幕府,熟悉其人皆知,他早有投奔曹公之意。只未得恰当时机。”

   “哦……”

   曹操轻抚胡须,微微颔首。此前他多番遣人刺探荆襄情报,深知韩嵩所言属实,绝非虚妄。因而心中起意,打算一会刘巴。

   于刘巴而言,此日堪称毕生最畅快之时。盖因就在这一日,他终于得见自己渴盼已久的明主。

   曹操身着铠甲,稳坐于大帐之中。

   刘巴迈步入帐,清秀而消瘦的脸庞带着读书人特有的矜持和谦逊。

   “刘巴拜见丞相!”

   “哦,你就是零陵刘子初……”

   “正是!”

   曹操目光上下打量刘巴,见其本就心向于己,且生得一副书生容貌,周身洋溢儒雅气质,谈吐间尽显渊博学识,对此等文士,曹操心下颇为喜欢。

   赶紧上前扶住刘巴。

   “久闻大名,今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丞相谬赞,何不问我为何来投?”

   “哦?”

   曹操面露诧异之色,道:“常人多因疑人投奔之动机,方有此问。今得先生,孤深信不疑,并无此念!”

   刘巴轻轻一笑,问道:“丞相难道不惧在下乃诈降而来?”

   “哦?”曹操眉头一凛,不知刘巴所言何意,脸上的笑容却也消失不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