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231章 襄樊大胜,关羽庆功

  诸葛亮劝道:“哎呀,子敬呐,事已至此,何必再拘泥于浮表?

   我等心知吴侯必怀坚定信念,乃为明哲保身,于其间稍作权衡,亦无不可。”

   刘备虽然也不太明白军师想干啥,但对诸葛亮所言之事,自深信不疑。

   故而也劝道:“诚哉斯言。昔日我迫于无奈,也曾屈从于曹操,于屋前躬耕种菜,以此韬光养晦,蒙蔽曹操耳目。然吾心中之志,如磐石般坚定不移,终觅得良机,得以摆脱曹操羁缚,方有今日所为。”

   “这……”

   鲁肃心中最为担忧之事,便是一旦屈从于曹操,孙刘联盟俱不复在也。

   而如今,荆州最有话语权的两个人已经把话撂这了。

   你暂且委身于曹操之处,我深知你的苦衷,亦信任你的为人。

   我断不会因为此事,损及孙刘联盟之谊。

   这种格局,这种心胸,很难不让鲁肃感动。

   现在这种情况,想救出主公,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了。

   鲁肃沉吟许久,朝二人拱手一拜:“且容吾归返江东,妥善安排此事。皇叔、军师尽可宽心,有吾鲁肃在此,孙刘联盟决然无破盟之虞!”

   刘备亦说道:“江东若有需我等助力之处,但说无妨。既已缔结同盟,无袖手旁观之理!”

   “多谢,多谢!”

   鲁肃遂携徐盛拜别而去。

   刘备神色旋即凝重,孙权深陷困境,此事实乃关系重大。

   倘若前世便有此变故,阿斗定当告知于我。可如今此事猝然降临,实难预料将会引发何等变故。

   遂问诸葛亮:“军师,此当如何?”

   诸葛亮摇着羽扇道:“鲁肃非等闲之辈,他亦心知我即便不说此计,曹操亦恐放归孙权,便借我口,彰其主我盟之好,以不至其主弃盟向曹也!”

   刘备心中一动,方知这番对话竟有这般深意。

   不禁慨然点头:“鲁子敬之才,真当世之俊彦也!”

   诸葛亮面带浅笑,问道:“主公,可喜爱此人?”

   “甚为喜爱!”

   刘备直言,可想了想,又道:“只以我所见,此乃忠义之士,断无转投他主之理。”

   诸葛亮轻轻摇了一下头:“主公所言极是,然天下局势波谲云诡,纵其心向忠义于孙氏,亦或因局势所迫,难免生出变数!”

   “哦?”

   听诸葛亮如此言,刘备不免心动,惊喜道:“我可有得鲁子敬之机?”

   诸葛亮笑了笑:“当下暂难招致麾下,然主公若能沉得住气,静候数载,子敬届时自会来投效主公!”

   “妙哉!实乃大善之事!”

   面对刘备的欣喜,诸葛亮摇扇含笑,就这么看着刘备。

   丝毫未有任何羡妒之意。

   他深知,主公心怀匡济天下之宏志,自当广纳贤才以资臂助。

   亦深知,纵有众多俊彦纷至沓来,于主公心中,自己之地位亦无可替代。

   “哎呀,军师,咱们当下该如何?”

   “我料元直必然献计,佯追曹操沿江而下,实则过江夺取樊城,如不出我所料,樊城今已被云长所下!咱们可去庆功了!”

   刘备感慨,又朝诸葛亮一拜:“自我得军师之后,如鱼得水,诸事顺遂,方知兴复汉室有望也!”

   诸葛亮呵呵一笑:“我归主公,亦如良禽栖于佳木,方展平生所学。”

   二人抚掌而笑,遂去往襄阳!

   果然,曹操遂军沿江而下之际,徐庶心知强追未必能有胜果,遂建议关羽挥师主力过江,直取樊城。

   如今曹军既去,樊城守将亦难抵抗,遂弃城逃亡宛城。

   关羽大军过江之后没费多少力气,就夺得了樊城。

   至此,襄樊水战彻底结束。

   刘备军大胜曹操,复夺樊城。

   而后,魏延归来,刘巴归来,再然后,关平与丁奉完成任务归来。

   张飞与庞统率援尽至,只赶上了最后夺取樊城一役。

   但张飞仍然很高兴。

   只因这一役,关羽威震荆襄。

   刘备既来,众军于樊城再大摆庆功宴!

   这一日,取樊城存酒,每人允饮三杯!

   只惜赵云、蒯越、刘封、孙乾、黄忠、马良等人因各守重郡要隘,不得至此。

   设宴款待,按功封赏。

   徐庶念及受赏之人。

   关羽、徐庶、魏延、甘宁、沙摩柯等俱为大功。

   关平跑大老远放了一把火,也莫名其妙得了一大功。

   他自己都觉得有点离谱。

   丁奉也觉得离谱。

   刘巴诈降,诱曹入彀,此功着实不小。

   刘巴端坐于席,面上虽带笑容,却难掩其中复杂之意。

   众人皆不知其心中苦涩。

   此番立下大功,料想日后再无投身曹营之机矣!

   唯得在刘皇叔麾下效力一条路而已。

   另外,黄忠、马良、苏飞、廖化、赵累等皆获大小功勋。

   就连邢道荣,也因砍了两个小卒,拿到了军功一件。

   刘备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居功至伟。

   诸葛亮却笑而谦辞:“此皆主公之洪福,诸将之奋勇,亮不过略施小计,何功之有?实不敢当此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