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507章 法正再献计,吕蒙入荆州

  闻此言,刘备眉宇间掠过几分困惑。

   他觉得岂能因杀孟获而予南中之主?

   于是不禁诧异相问:

   “万一雍闿之流真将孟获杀了,难道朕要让雍闿之辈成为南中之主?”

   “呵呵……”

   法正知主公担心雍闿反复无常,不值得相信,于是含笑而言:

   “陛下,南中之地,孟获最具威德,倘若雍闿杀孟获,孟获旧部难免不为其报仇。雍闿亦必他人所害。另外,您真以为孟获就那么容易为雍闿所害?”

   法正的话,引发了刘备的深思。

   或许,杀孟获不是目的,让孟获知道,雍闿是他最大的威胁,才是目的。

   但以刘备之心,他只想除掉雍闿,并不想尽除南中蛮族。

   不仅仅是孟获,还包括他的一些部下。

   早先与阿斗交谈时,亦知曾经孔明征伐南中。

   五溪蛮三洞主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为孟获所用。

   当时金环三结被赵云斩杀。

   而董荼那、阿会喃则在战斗中被汉军俘虏。

   孔明并未处死二人,反而以礼相待,晓以利害,劝其归降,并将他们释放回营。

   董荼那、阿会喃返回后,虽表面仍服从孟获,但内心已不愿再与孔明为敌。

   当孟获再次战败被擒又被释放后,对部下渐生猜忌。

   董荼那因曾建议“诸葛亮宽仁,不如早降”,被孟获重责四十棍;

   阿会喃也因类似的顾虑,与董荼那私下商议“不如捉孟获献诸葛亮”。

   二人的动摇被孟获察觉后,孟获遂以“通敌”为由将他们杀害。

   想想,此二人也真是可惜。

   但也侧面说明了,董荼那、阿会喃与孟获的友盟相当的不牢固。

   他们都不是不可教化之蛮,若以威德使他们入汉收为己用。

   未尝不会如金日磾一族那般,出身异族,却成为大汉的忠臣赤子。

   这才是最佳的结果。

   而孟获本人也亦非暴蛮。

   据阿斗所言,孔明对孟获七擒七纵后,孟获铁心归附蜀汉。

   资以金银,牛羊,战马,使夷陵之后的蜀汉“国以富饶”,有了北伐的资本。

   孔明去世时,他悲痛欲绝,伤心流泣、几欲随之而去。

   若能留下孟获和他的那些部下,才是最好的结果。

   于是,刘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孟获既于南中久有威德,诸蛮素服其势。若能收降为朕所用,岂不甚好?不知孝直可有计否……”

   法正呵呵一笑,似早知主公心有此意。

   于是言道:“陛下,亦可于诏书加一条。倘若孟获肯降,且能斩雍闿之首以表诚心,则陛下可允其为南中之主。”

   “嗯?”

   刘备恍然一怔,方决此举才是此计核心所在。

   若孟获因此得杀雍闿,则南中之乱可顺势平定。

   “那朕此当何为?”

   “诏书既颁,陛下可徐徐南下,多屯兵扎寨,谨守营垒以固根本,观其自乱;更宜广施恩德,招纳蛮中散卒残部,抚其流离,安其生计。假以时日,恩威渐孚,南中之地自当倾心归附,终归陛下版图矣!”

   刘备抚髯颔首。

   他不是不想效阿斗口中的孔明“七擒七纵”,收服孟获,使南中彻底臣服。

   只是相比较之下,那个方法太高端,太精巧,需步步算计,操作得当,不能有半点失误。

   除了孔明,很难有人能够得其精髓,驾驭自如。

   而法正的计策,显然更易操作,也更加稳健。

   只是不知相教于孔明,此最终成效能有几何?

   刘备深思熟虑后,最终纳了法正之策,颁诏书于南中之地。

   而后,缓步南下,步步为营。

   ……

   另一边,湘水之源阳海山晨雾朦胧。

   吕蒙立于船头,望着三百艘商船列队北上。

   那是交州运送江陵税粮之舟。

   船帆高悬“交州士氏商队”旗号,舱中却暗藏死士与军械。

   船工皆是行舟老手,驾舟避障异常熟稔,连领舟者口音都与交州本土无异。

   这是数月来沉心演练的成果,务求细节无虞。

   船队行至青石关,荆州兵在水寨执矛喝问。

   商队头领高举士燮鎏金令牌与通关文书朗声道:

   “奉士公之命押送税粮,另奉药材、珠贝往长沙,文书在此查验!”

   文书盖着鲜红大印,附多年商契副本与关税记录,详实无缺。

   校尉就着火光细查,又瞥向商船。

   舱门半开,露出药材木箱,“伙计”们扛着珍珠匣,见兵卒便怯生生低头。

   死士们故意装作商贩畏缩模样,但仔细观察难免现出端倪。

   船把头递上一块金锭,校尉掂了掂分量,揣入怀中。

   而后,挥手放行。

   船队过了关隘,吕蒙低语:“白日慢行,入夜加速,过长沙前不得异动。”

   这条路,吕蒙差人走了三遍,一路熟稔无比,

   夜幕降临,船队挂起羊角灯,按水师暗号排列。

   船腹下十二名江东精锐桨手屏息划水,船速快了近一倍,桨声压至最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