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民间谚语故事大全

儿子挣钱老子花,哭哭啼啼闹分家

民间谚语故事大全 东风入律 1979 2025-03-15 23:08

  在那依山傍水的清平村,日子就像村头那口老井里的水,平淡且安稳地流淌着。村里有户人家,户主叫赵老实,为人憨厚老实,一辈子守着家里那几亩薄田,虽说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倒也有滋有味。他的妻子李氏,是个勤快善良的女人,把家里家外收拾得井井有条。两口子育有一子,名叫赵小虎,自小就机灵聪慧,是老两口的心头宝。

   小虎打小就展现出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劲头。别的孩子还在村头追着蝴蝶玩耍的时候,小虎就跟着村里的手艺人后面,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人家干活,时不时还上手摆弄摆弄。等到稍微大了些,小虎就跟着村里的木工师傅学手艺,他脑子活泛,又肯下功夫,没过几年,木工活就做得有模有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虎的手艺愈发精湛,在村里已经小有名气。村里哪家要打个家具,做个门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虎。可小虎并不满足于在这小小的村子里施展拳脚,他听闻县城里的活计更多,挣的钱也更多,于是就告别了父母,背着行囊去了县城闯荡。

   到了县城,小虎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手艺,很快就在一家家具店里找到了工作。他干活认真负责,做出来的家具精致美观,深受顾客的喜爱。渐渐地,小虎的名声在县城里传开了,来找他定制家具的人越来越多。小虎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他不仅在县城里站稳了脚跟,还攒下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小虎在外面闯荡的日子里,赵老实和李氏老两口就守着家里的老房子和那几亩地,虽说日子过得有些孤单,但一想到儿子在外面有出息,心里就满是欣慰。每隔一段时间,小虎就会托人给家里捎些钱回来,还会写信告诉父母自己在外面的情况,让他们不要担心。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小虎在县城里的事业越来越红火。他租了更大的店面,还雇了几个学徒,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看着儿子如此有出息,赵老实和李氏打心眼里高兴。可谁也没想到,这平静的生活,却因为钱的事儿,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有一天,小虎像往常一样回到村里看望父母。他这次回来,不仅带了许多好吃的,还给父母买了新衣服和生活用品。赵老实和李氏看着儿子带回来的东西,笑得合不拢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有说有笑,好不快活。

   可就在吃饭的时候,赵老实突然说起了村里的一件事儿。原来,村里有个叫刘二的人,他的儿子在外面做生意发了财,回来后就给家里盖了一栋大瓦房,还买了好多新家具。村里的人都羡慕不已,纷纷夸赞刘二有个好儿子。赵老实说完,看了看小虎,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期待。

   小虎自然明白父亲的意思,他笑着说:“爹,您放心,等我再攒些钱,也给您和娘盖一栋大瓦房,让你们也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赵老实听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吃完饭,小虎和父母聊了一会儿天,就回房间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小虎就准备回县城。他刚走出家门,就碰到了村里的李婶。李婶看到小虎,热情地打招呼:“小虎啊,又要回县城啦?你可真是有出息啊,在县城里挣了那么多钱,也该让你爹娘享享清福啦。”

   小虎笑着回应道:“李婶,您说得对,等我忙完这阵子,就接我爹娘去县城住。”李婶听了,点了点头,说:“那就好,你爹娘把你拉扯大不容易,你可要好好孝顺他们啊。对了,听说你刘二叔家的儿子,每个月都给家里寄不少钱,你刘二叔现在可风光了,天天在村里显摆呢。”

   小虎听了李婶的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知道,李婶这是在提醒他要多给家里钱。他回到家,把李婶的话告诉了父母。赵老实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说:“小虎啊,爹也不是非要你给家里多少钱,只是你看,你现在挣了钱,也该为家里分担一些了。你娘的身体一直不太好,需要吃药调养,家里的房子也该修一修了。”

   小虎听了父亲的话,觉得有些委屈。他说:“爹,我在县城里也不容易啊,生意上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我每个月都给家里寄钱,这些钱难道还不够吗?”赵老实听了,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你挣的钱再多,也是我们赵家的,给家里花一些也是应该的。”

   小虎和父亲越说越激动,两人互不相让。李氏在一旁看着,急得直掉眼泪,她劝道:“你们父子俩别吵了,有话好好说。”可两人谁也听不进去,最后,小虎一气之下,摔门而出,回了县城。

   回到县城后,小虎心里越想越气。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每个月都给家里寄钱,还想着给父母盖大房子,可父亲还是不满足,还因为钱的事儿和他吵架。他越想越觉得委屈,甚至产生了和父母分家的念头。

   而在村里,赵老实也气得不行。他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如今儿子有了出息,却不愿意给自己花钱,还和自己顶嘴,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他越想越生气,于是就跑到村里的祠堂,把这件事儿告诉了族里的长辈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