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昨晚,我拿到《安然录》的时候。
看到《安然录》三个大字的那一瞬间我才明白,小觉昏迷前所说的安然并不仅仅指安然,还有这本《安然录》。
估摸着小觉本来是打算让我看完玉虚的过去之后拿到《安然录》得知一切,但没想到半路被柯羽截胡了。
不过就结果而言不是坏事。
“师妹,这书是?”
“打开看看就知道了。”我和言信走到书桌旁将书摊开,第一页就只写了这样一段话。
“天生万物以养人。”
“这是何意?”言信道。
“继续往下看吧。”我继续翻着书。
除了第一页之外,余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写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居民简简单单的日常。
从山野农夫到王侯将相。
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
有粗茶淡饭,有锦衣玉食。
有安居乐道,有征战沙场。
有江湖之远,有庙堂之高。
书中描绘的景象让我有一种很强的即视感,我貌似在什么地方见过。
没错,就是我来玉虚的第一天,在问道峰和安然上完第一柱香看到的,人间百态,万家灯火。
话虽如此,这书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了。
普通的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你看出些什么来了吗?”我转头看向言信。
言信默不作声,全神贯注的样子似乎是在思考。
我也没打扰她,又把书翻回去找找看究竟有什么遗漏,但依旧得不到什么结果,唯有第一页的“天生万物以养人”这句话让人琢磨不透。
天和人。
安然。
里面是有什么关系吗?
“师妹。”言信突然开口,“这书所记的也都是历史吗?”
“或许吧...”
“那为何和柯师弟所言的差别那么大?”我停止了翻书转向言信听她继续说,“先前柯师弟所言的历史,不是生灵涂炭就是阴谋诡计,倒是全然没有提到这般景象。”
“只是角度不同。”
“角度?”
“以文字向我们展示的历史,取决于说史的那个人想从什么角度给你解读,所以带有主观性,一般来说了解一段历史需要从不同史料不同角度分析。”
“这样么...”
言信若有所思。
等等,我好像明白了。
柯羽的系统是外人给的,那所展现的历史就是那人想让柯羽看到的,而柯羽的遭遇让他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深信不疑,自然也对那段片面的历史深信不疑。
反过来...
这本《安然录》所记录的就是绝望的另一面,亦或者说是玉虚所期望的样子,玉虚是天道,天生万物以养人...
明白了,这下一切都明白了。
还真是水到渠成。
“师妹,你怎么了?”
“没事,我只是想明白了。”
“明白?”
“还记得你今天下午问的那些问题吗?”
“我记得是,玉虚为何要吸收其他地方的灵力,以及安然的来历这些。”
“没错,就是这些。”我点点头,“我且问你,当初为何世人都想寻仙山定居?”
言信思考片刻:“灵气?”
“没错。但若一旦没了灵气,仙山与外界无异,修道之人自然不会一直赖在山上。”
“可这和玉虚吸收灵力有何关系?”
“玉虚第一次大量吸收灵力的时候产生第一次天河泄的时候,外界如何?”
“大起义。”言信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玉虚吸收灵力是为了让修行之人下山救人?”
“玉虚,或者说天道想要见到的就是这般景象。”我指着《安然录》当中的内容,“自然,第二次也是一样,天道的修行从来没有要求过斩凡尘,这个说法只是那些人编出来用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可惜...那么多修仙者却只有师父他明白了这点。”
“但他失败了,最后迷茫了。”我摇摇头,“其实在他之前早就有意识到这点的人,甚至是在玉虚开始大幅度吸取灵力之前就有了。”
“你是说...”
“法承寺。”
突然的沉默,我和言信都很有默契地没再开口。
片刻后才重新开始话题。
“那师妹,第二个问题呢,安然是从何而来?”
“玉虚一共发生过三次天河泄,唯独第二次很特殊,它没有梦果,梦果是灵气,生机,道化等等的集合体,玉虚第一次吸收灵力只是吸收了一部分都出现了一个梦果,第二次几乎把其他四座山抽干了却没有。”
“你不觉得奇怪吗?”
“师妹的意思是,第二次生成的是安然?可安然是在我之后才入门的啊?”
“不,生成的不是安然,是香台。”
“啊?”
“玉虚山的回忆中我有注意到,在第二次天河泄之前是没有香台的,在那之后,落英林,紫霄峰,琼玉峰以及主峰玉虚和香台才出现,其余四处虽然错落有致,但总体上是簇拥着玉虚峰,也就是现在的问道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