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灵异 我是吴邪的金手指

第18章 名为“起灵”(二)

我是吴邪的金手指 狐雪姬 2012 2025-03-15 23:14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像是被黑暗吞噬一般,缓缓地从天际消逝。整个世界像是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所笼罩,夜色浓稠得化不开。陈墨和吴邪屏气敛息,蹑手蹑脚地退出了那对年轻夫妇的房间,仿佛生怕发出一丝声响,哪怕他们清楚自己处于隐匿状态,旁人根本无法察觉。

   二人轻手轻脚地走进一间空屋子,屋内弥漫着陈旧的气息,灰尘在黯淡的光线中肆意飞舞。“就这儿将就一晚吧。”陈墨低声说道,声音里透着几分疲惫。吴邪默默点头,他环顾四周,破旧的桌椅东倒西歪,墙壁上的水渍像是狰狞的鬼脸。

   屋外,寒风如同猛兽般咆哮着,呼呼作响,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掀翻。不知从何时起,鹅毛般的雪花被狂风裹挟着,在空中疯狂地舞动。雪花纷纷扬扬,似要将一切都掩埋在这洁白之下。

   陈墨和吴邪钻进睡袋,可即便如此,那彻骨的寒意还是不断地侵袭而来。她皱了皱眉头,从背包里翻出亲手制作的发热毯,小心翼翼地铺在冰冷的炕床上。“这玩意儿能顶点儿用。”一边说着,一边又将睡袋重新摆放好,确保两人能尽可能地暖和些。

   在这寂静的夜里,他们不敢睡得太沉,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双眼虽紧闭,但耳朵却时刻留意着隔壁房间的动静,生怕错过男子离开的任何迹象。窗外的风雪依旧肆虐,风刮过窗户的缝隙,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就像鬼哭狼嚎一般。

   这一夜,他们在半梦半醒之间徘徊。似睡非睡之际,各种奇怪的梦境交织在一起,一会儿是那对夫妇惊恐的面容,一会儿又是无尽的黑暗将他们吞噬。迷迷糊糊中,陈默仿佛看到有一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他们,猛地惊醒,却发现只有呼呼的风声和吴邪轻微的呼吸声。

   天刚蒙蒙亮,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男子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他早早地起身,前往厨房为妻子准备早餐。不一会儿,浓郁的鹿肉香气便飘散开来,在这清冷的空气中弥漫。

   陈墨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只感觉浑身酸痛。他起身收拾好一切,走出屋子。屋外的空气寒冷刺骨,他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瞬间充满整个胸腔,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

   回到屋内,陈墨从空间里拿出小锅、自热米饭和乌鸡汤。随着加热包与水的接触,发出“滋滋”的声响,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便呈现在眼前。“来,吃点儿热乎的。”陈默将一份递给吴邪,两人坐在炕边,开始享用这顿早餐,准备迎接新一天未知的挑战。

   在藏地,连绵的雪山似银白巨龙蜿蜒盘踞,广袤的草原像绿色绒毯铺展无垠,湛蓝如宝石的天空下,信仰的力量恰似高原上喷薄而出、毫无保留倾洒的日光,炽热而纯粹,照亮了每一寸土地,也温暖了每一个信徒的心灵。藏族同胞们对待朝圣,内心满是敬畏与虔诚,在他们坚定的信念里,踏上朝圣路的时间越早,神灵的庇佑便会越快降临,幸福与安宁也会随之而来。因此,当夜幕还未完全褪去,启明星还在遥远的天际闪烁,蜿蜒曲折的道路上,朝圣的队伍便已若隐若现。

   瞧那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皱纹如沟壑纵横,却目光矍铄,他们的脚步虽蹒跚,却坚定不移;有正值壮年的男女,身姿矫健,步伐有力,浑身散发着对信仰的热忱;还有年幼的孩童,在父母的带领下,学着大人的模样,双手合十,眼中满是懵懂与纯真。这些心怀信仰的人们,身着朴素却整洁的藏袍,有的人手中紧握着转经筒,黄铜的筒身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转动一下,似乎都在诉说着古老的经文;有的人脖子上挂着色泽古朴的佛珠,一颗颗珠子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那是他们修行的见证。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执着。为了能祈福许愿,达成心中的美好愿景,他们无惧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哪怕要翻越高耸入云、积雪终年不化的雪山,趟过冰冷刺骨、水流湍急的河流,穿越荒无人烟、风沙漫天的戈壁,也丝毫不会动摇他们朝圣的决心。他们一步一跪,膝盖重重地落在坚硬的地面,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缓缓伏地,额头虔诚地触碰冰冷的大地,每一次俯身,都是一次灵魂的深度洗礼,将尘世的烦恼与杂念统统摒弃;每一次起身,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熠熠光辉,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信仰矢志不渝的坚守。

   年轻的汉子也在为这漫长的朝圣路做着准备。他先是轻轻蹲下身子,将那张柔软的鹿皮轻柔地在面前展开,动作极为小心,生怕弄出一丝声响惊扰到怀中的孩子。孩子在他怀里睡得正香,小嘴不时咂巴几下,稚嫩的脸庞上还挂着甜甜的笑。接着,他把孩子平放在鹿皮上,双手细致地将鹿皮沿着孩子的身体轮廓慢慢包裹起来,确保孩子的身体被稳稳当当地裹住,每一个动作都轻柔而又充满爱意,就像在呵护世间最珍贵的宝贝,既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又不能让他受到丝毫的束缚。裹好之后,他拿起坚韧的绑带,一圈又一圈,稳稳地将孩子扎在自己的胸前,如此一来,孩子便能时刻感受到他温暖有力的心跳,那心跳声就像是一首无声的摇篮曲,给予孩子无尽的安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