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灵异 民间故事小集

第164章 雀舌谜案

民间故事小集 毛毛小溪 1984 2025-06-25 12:49

  暮春的雨丝缠绕着青石板路,"漱玉茶社"的铜铃在风中轻响。林秋如捏着那张泛黄的信纸,指尖划过"雀舌现世,魂归旧主"八个朱砂字,后颈忽然泛起凉意。这是她今晨收到的匿名信,邮戳显示来自千里之外的老家——隐竹镇。

   "秋如,三号桌要碧潭飘雪。"师姐任瑶的声音打断思绪。林秋如将信纸塞进围裙口袋,转身时瞥见博古架上那套羊脂玉茶具,釉色温润如初,却在她眼底映出二十年光阴里最浓稠的夜色。

   七年前逃离隐竹镇时,她亲手摔碎了家中那套雀舌茶器。瓷片割破掌心的瞬间,母亲抱着烧焦的账本在火盆前狂笑:"茶仙娘娘收了贡品,阿爹就要回来了......"那个暴雨夜后,母亲被送进精神病院,而父亲的失踪案,始终是隐竹镇最深的伤疤。

   茶社打烊时已过戌时,林秋如摸出钥匙准备关后门,忽闻巷尾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她攥紧手电筒转身,光束里晃过半片青衫衣角——是件老式对襟唐装,和父亲失踪前穿的那件一模一样。

   "谁?"她追出两步,却见墙根斜倚着个竹编茶篓,篓底沉着片焦黑的茶叶。捡起时,隐约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腥,像极了记忆中那个血腥的春夜。

   隐竹镇的晨雾还未散去,林秋如已站在镇口的老茶树下。树干上斑驳的红漆"禁"字,被新贴的寻人启事盖住大半——近三个月,镇上已有三名采茶女失踪,最后一次目击地点都是这片茶园。

   "秋如?你怎么回来了?"任瑶的丈夫陈默挑着茶篓路过,竹笠阴影里的眼神闪过惊讶。这个沉默寡言的制茶师,曾是父亲的关门弟子。林秋如注意到他篓中的鲜叶里混着几片紫芽,那是隐竹镇茶俗里的大忌——"紫芽入篓,茶鬼索喉"。

   "回来看看我妈。"她不动声色地避开话题,余光瞥见陈默腰间挂着枚黄铜钥匙,纹路竟与父亲当年的茶仓钥匙一模一样。正要开口,远处忽然传来惊呼:采茶女阿桃的母亲跌坐在茶垄里,手里攥着半枚翡翠耳坠——正是阿桃失踪前戴的那对。

   午后的卫生院里,消毒水气味混着中药香。林秋如坐在母亲床前,看她对着窗外出神。病号服袖口露出的手腕上,新添了道月牙形伤疤。"妈,这伤怎么来的?"她轻轻握住那只枯瘦的手,母亲却突然剧烈颤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清明:"雀舌......别碰雀舌......他们要拿你祭茶仙......"

   话音未落,病房门"砰"地被撞开。护士小周举着针管走进来,歉意地笑笑:"林小姐,您母亲又犯病了?刚才有个穿唐装的男人来探病,我们拦都拦不住......"

   林秋如猛地转头,窗外掠过一道青影。她追至楼梯拐角,只捡到半片沾着泥渍的雀舌茶饼——饼面上赫然印着父亲的私章"隐竹斋"。

   子时三刻,隐竹茶厂的青砖墙上掠过一道黑影。林秋如攥着从陈默晾晒场顺来的钥匙,心跳声盖过了远处山涧的流水。茶仓铁锁"咔嗒"开启的瞬间,陈年茶香混着腐朽气息扑面而来,她摸出手机照亮,整面墙的茶柜上都贴着标签:"甲申年雀舌乙酉年雀舌"......直到"癸巳年雀舌",标签上的字迹突然变得潦草,像是血迹未干的抓痕。

   手电筒光束扫过地面,忽然定格在几块松动的木板上。撬开后露出的铁盒里,叠着泛黄的账本、碎瓷片,还有三张失踪采茶女的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写着日期,竟与茶柜标签上的年份完全吻合。

   最底层是卷成轴的宣纸,展开时飘出淡淡沉香味。林秋如瞳孔骤缩:纸上画着隐竹镇地形图,茶园深处用朱砂圈出个记号,旁边写着"茶仙冢"三字,落款是父亲的笔迹。

   身后突然响起瓷器碎裂声。林秋如转身时,只见任瑶举着碎成两半的茶盏,白色旗袍下摆沾着泥土:"秋如,你不该回来的。"

   "是你寄的信?"林秋如后退半步,触到身后冰凉的茶柜,"还有我父亲的失踪,采茶女的死......都是你们干的?"

   任瑶苦笑,指尖抚过茶柜上的标签:"你父亲发现了茶社的秘密,想报警。那年清明前雨夜里,他非要去茶仙冢取证,结果......"她声音哽咽,"秋如,你闻闻这茶香,每饼雀舌里都掺着......采茶女的骨灰。"

   惊雷在窗外炸响。林秋如踉跄着撞翻茶柜,陈年茶饼滚落一地,露出夹层里密密麻麻的骨殖。任瑶忽然抓住她手腕,指甲掐进她旧伤:"你以为陈默为什么娶我?因为我是茶仙娘娘选中的祭品!当年你父亲想救我,结果自己成了祭品......"

   暴雨倾盆而下时,林秋如跟着任瑶冲进茶园。泥泞的山路上,陈默的背影正消失在槐树林里,他肩头扛着的竹篓里,露出阿桃染血的衣袖。

   "当年茶社老东家为了做出顶级雀舌,听信术士的话,用少女经血养茶。"任瑶在雨中大喊,"你父亲发现后想阻止,老东家就设计让他成了'茶仙显灵'的牺牲品——被活埋在茶仙冢,用血肉滋养茶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