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之地,山水相依,钟灵毓秀,自古以来便浸润着浓厚的道家文化底蕴。在渝州的一个宁静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李文胜的年轻后生,他为人忠厚善良,对玄元之教的尊崇发自肺腑,家中供奉着诸般神只,早晚虔诚叩拜,祈求神明庇佑家人安康、风调雨顺。
这一年,李文胜的母亲突然染上重病,卧床不起。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李文胜心急如焚,四处寻医问药,可母亲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在这绝望之际,李文胜想起了平日里所信奉的神灵,他坚信冥冥之中定有主宰生死祸福的力量,或许只有向神明虔诚祷告,才能换来母亲康复的转机。于是,他沐浴斋戒,在自家供奉的神像前,一遍又一遍地向酆都大帝诵经祝祷,言辞恳切,声泪俱下,祈求大帝慈悲为怀,救救他的母亲。
也许是李文胜的诚心真的感动了上天,数日之后,母亲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开始好转。先是能勉强进食,接着精神也逐渐恢复,又过了些时日,便能下床行走,慢慢恢复了往昔的活力。李文胜喜出望外,他深知这是酆都大帝显灵庇佑,心中对大帝的感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为了还愿,他毅然决定前往酆都山玉真观,在那神圣之地,为大帝诵经祈福,以表自己的赤诚之心。
上元佳节,本是人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之时,可酆都山却笼罩在一片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之中。玉真观内,烛光摇曳,香烟袅袅,李文胜身着素袍,神色肃穆,在大殿之中盘膝而坐,手持经卷,口中念念有词,沉浸在对神灵的虔诚祈愿之中。
不知不觉,夜色渐深,万籁俱寂。突然,一道奇异而耀眼的光芒如闪电般划过夜空,瞬间照亮了整个玉真观。李文胜心头一惊,下意识地停下诵经,抬眼望去。只见光芒之中,一尊威严无比的身影缓缓浮现,那身影周身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仿佛能洞悉世间一切的隐秘。待光芒稍敛,李文胜定睛一看,竟是北阴酆都大帝亲临凡间!
大帝面如满月,眼眸深邃如海,透着无尽的智慧与威严,身长丈余,身着云冠霞帔,五彩霞光在衣角处流转闪烁,玉佩琼珰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他身后,一众神吏鬼卒浩浩荡荡,个个神情冷峻,各司其职,有的手持簿册,有的擎着刑具,威风凛凛,让人不寒而栗。
李文胜见状,慌忙伏地叩首,心中既惊又喜。惊的是从未想过有生之年竟能得见酆都大帝真身,喜的是自己的虔诚或许真的引来了大帝的关注。此时,只听酆都大帝声如洪钟,响彻整个玉真观:“吾今夜降临凡间,乃是为了审判几桩积压多年、关乎人间公道的要案。众生善恶,皆有定数,今日便是清算之时。”
话音刚落,神吏们便押解着一众亡魂上前。首先被带到大帝面前的,是汉武帝戾太子一案。当年,奸臣江充为了一己私利,蓄意构陷戾太子,致使一场血腥的巫蛊之祸席卷朝堂。戾太子百口莫辩,为求自保,被迫起兵反抗,最终兵败自杀,含冤而死,其身边诸多忠臣良将也惨遭牵连,无辜丧命。
此刻,江充被押解到酆都大帝跟前,他虽已成亡魂,却依旧贼心不死,妄图狡辩。只见他满脸谄媚,朝着大帝磕头如捣蒜,口中高呼:“大帝明鉴啊!小的当年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汉室江山的安稳,绝无半点私心。那戾太子心怀不轨,意图谋反,小的实在是为了皇上、为了天下苍生着想啊!”
酆都大帝目光如炬,冷冷地看着江充,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他的灵魂。大帝微微抬手,一本记录着当年真相的簿册便自动翻开,漂浮在空中,书页翻动之间,一幅幅画面清晰呈现:江充暗中指使胡巫檀何欺骗武帝说是因为有巫术蛊作祟造成武帝生病,而后又指使胡人巫师掘地寻找偶人,诬陷太子,甚至在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坐实太子谋反罪名……
“江充,你这奸佞小人,还敢在吾面前颠倒黑白!”酆都大帝怒喝一声,声震九霄,“事实俱在,你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残害忠良,致使大汉朝堂动荡,百姓受苦,罪无可恕!”
江充吓得瘫倒在地,面如死灰,还想再求饶,却被神吏们一把按住。大帝当即宣判:“江充,你在世作恶多端,今判你入无间地狱,受那油煎火烤、刀山剑林之苦,永世不得超生,以偿你所犯下的罪孽!”言毕,江充便被神吏拖了下去,凄厉的惨叫声回荡在夜空之中。
紧接着,汉景帝御史大夫晁错一案也被摆上了审判台。当年,晁错为了巩固大汉江山,力主削藩,却触动了诸多诸侯王的利益。袁盎趁机向景帝进谗言,称“吴楚叛乱七国之意,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平息叛乱”。景帝听信谗言,腰斩晁错于东市,一代忠臣就此冤死。
袁盎被带到大帝面前,他起初还故作镇定,昂首挺胸,似乎觉得自己并无过错。大帝注视着他,缓缓开口:“袁盎,你可知罪?”袁盎强装镇定地回道:“大帝,臣当年所为,皆是为了平息战乱,维护大汉社稷,何罪之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