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灵异 民间故事小集

第123章 守灯人

民间故事小集 毛毛小溪 1931 2025-03-15 23:14

  在西南边陲,有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小镇——青岩镇。小镇四周环山,山脉连绵起伏,如同一头头沉睡的巨兽,将小镇温柔地护在怀中。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从镇中潺潺流过,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溪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似是在与溪水轻声低语。

   小镇的建筑大多是古朴的木质结构,青瓦白墙,飞檐斗拱,透着一股浓浓的古韵。每当日出时分,金色的阳光洒在屋顶的瓦片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给整个小镇披上一层梦幻的纱衣;而当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在石板路上,映出斑驳的树影,又为小镇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

   在镇外的一座荒山上,坐落着一座年久失修的城隍庙。这座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末年,曾经香火鼎盛,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祈求城隍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战乱的纷扰,小镇逐渐衰落,城隍庙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如今,它孤独地矗立在荒山上,宛如一位迟暮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城隍庙的大殿高大而阴森,殿顶的琉璃瓦早已破碎不堪,杂草从缝隙中顽强地生长出来。朱红色的大门油漆剥落,露出腐朽的木板,门上的铜环锈迹斑斑,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岁月的沧桑。走进大殿,昏暗的光线让人不禁心生寒意。角落里布满了厚厚的蛛网,如同一张张巨大的八卦阵,似乎在等待着不知死活的猎物。墙壁上的彩绘在岁月的侵蚀下,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依稀还能辨认出一些神话故事的片段。殿中的神像庄严肃穆,却因年代久远,金漆脱落,露出里面斑驳的泥胎,显得有些破败。

   镇里有个孤老头儿,名叫陈福。他身材矮小,背有些佝偻,像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皱纹如同沟壑般纵横交错,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他饱经风霜的一生。他的头发稀疏而花白,如同冬日里的残雪,在风中瑟瑟发抖。他的眼睛浑浊而深邃,却时常闪烁着善良与温和的光芒。

   陈福的一生颇为坎坷。年轻时,他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小镇,妻子和儿女都未能幸免,只留下他一个人在这世上孤独地活着。从此,陈福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他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为了生计,陈福谋得了城隍庙守灯人的差事。这份工作虽然微薄,但至少能让他勉强维持生活。每天傍晚,当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橙红色,陈福就会提着一盏破旧的油灯,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缓缓走向城隍庙。山路两旁的树木高大而茂密,枝叶相互交织,遮天蔽日。偶尔有几只归巢的鸟儿从头顶飞过,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打破这山间的寂静。陈福的脚步蹒跚而沉重,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那盏油灯在他手中轻轻摇晃,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中忽闪忽现,如同鬼火一般,为他照亮前行的道路。

   一天夜里,狂风呼啸,豆大的雨点如子弹般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陈福像往常一样,顶着风雨前往城隍庙点灯。山路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泥泞不堪,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好几次差点滑倒。

   终于,陈福来到了城隍庙。他推开大殿的门,一阵阴风吹来,油灯瞬间熄灭,四周陷入一片黑暗。陈福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颤抖着双手,摸索着火折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城隍爷保佑,城隍爷保佑……”好不容易找到了火折子,他用力一吹,微弱的火苗在黑暗中闪烁起来。

   就在这时,一阵隐隐约约的孩童笑声传入陈福的耳中。那笑声清脆而空灵,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陈福头皮发麻,身上的寒毛都竖了起来。他颤抖着声音问道:“谁?是谁在那儿?”然而,回应他的只有风声和雨声,以及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陈福举着油灯,小心翼翼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在神像脚下,他看到了一个身着破旧衣衫的小男孩儿。小男孩儿面黄肌瘦,头发蓬乱如杂草,一双大眼睛空洞无神,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哀怨。他的双脚离地,悬浮在空中,显然不是活人。

   陈福吓得差点把油灯扔掉,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他想要转身逃跑,却发现自己的双腿像是被钉在了地上,无法动弹。小男孩儿看着陈福,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缓缓开口说道:“老爷爷,我好冷,你的灯能借我暖暖身子吗?”小男孩儿的声音清脆却带着一丝哀怨,仿佛是从九幽地狱传来的叹息。

   陈福犹豫了一下,看着小男孩儿可怜的模样,心中的恐惧渐渐被怜悯所取代。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将油灯递了过去。小男孩儿伸出手,那手如同鸡爪一般干枯瘦小,轻轻触碰着灯火。一瞬间,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那笑容纯净而美好,仿佛忘却了世间所有的痛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