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协商与共赢
第 184 集:协商与共赢
寻求突破
在谈判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叶星辰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继续这样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合作项目的未来也将充满不确定性。于是,他决定打破常规,提出一种全新的权益分配模式,试图为这场艰难的谈判打开一个突破口。
叶星辰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神情专注而坚定,向双方详细阐述了他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基于研发贡献和市场投入比例的权益分配模式。他首先拿出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炎黄药业和国际科研机构在合作项目中的各项投入数据。从人力投入方面来看,炎黄药业投入了数百名专业科研人员,涵盖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多个领域,他们在动物模型构建、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累计工作时长达到了数万小时。国际科研机构也投入了顶尖的科研人才,在基因编辑工具优化等核心技术研发上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在物力投入上,炎黄药业为了构建高质量的动物模型,投入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动物。这些设备包括先进的基因测序仪、细胞培养箱、动物行为监测系统等,价值数千万元。同时,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数量,炎黄药业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动物养殖基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场地建设、设备购置和动物饲养管理。国际科研机构则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过程中,投入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发平台,这些设备和平台代表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为基因编辑工具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财力投入方面,炎黄药业不仅承担了合作项目在国内的大部分研发费用,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市场调研、临床试验筹备以及与国内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等工作。这些费用包括科研人员的薪酬、实验材料的采购、场地租赁费用等,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国际科研机构也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为合作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叶星辰依据这些详实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双方在研发贡献和市场投入方面的具体情况。他指出,在研发贡献上,国际科研机构在基因编辑工具优化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无疑为整个合作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项目得以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炎黄药业在动物模型构建和药物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工作同样不可或缺。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为基因编辑药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载体,使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的验证。药物安全性评价则是保障药物能够顺利进入临床应用的重要环节,炎黄药业在这方面投入的大量精力和专业知识,确保了药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市场投入方面,炎黄药业在国内市场的深入调研,让他们对国内患者的需求、市场竞争态势以及政策法规环境有了清晰的了解。这些信息为合作项目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研发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炎黄药业在临床试验筹备和与国内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方面的工作,为基因编辑药物能够顺利进入国内市场铺平了道路。他们积极组织临床试验机构的筛选和合作,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法规的变化,确保项目的合规性。而国际科研机构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资源,也为合作项目未来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基于以上分析,叶星辰提出,在知识产权归属上,双方应根据各自的研发贡献比例来分配。例如,如果经过详细评估,国际科研机构在基因编辑工具优化方面的研发贡献占比为 60%,炎黄药业在动物模型构建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发贡献占比为 40%,那么在知识产权的分配上,国际科研机构可获得 60% 的份额,炎黄药业获得 40% 的份额。这样的分配方式既能体现国际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上的核心地位,又能充分肯定炎黄药业在其他关键环节的重要贡献。
在未来产品商业化权益分配方面,叶星辰建议根据双方在市场投入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假设炎黄药业在国内市场的投入占总市场投入的 55%,国际科研机构在国际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投入占比为 45%,那么在产品商业化后的收益分配中,炎黄药业应获得 55% 的商业权益,国际科研机构获得 45% 的商业权益。这种分配模式能够激励双方在各自擅长的市场领域积极投入资源,共同推动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叶星辰还强调,这种权益分配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随着合作项目的推进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研发贡献和市场投入的比例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从而确保权益分配始终保持公平合理。例如,如果在后续的研发过程中,国际科研机构又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或者炎黄药业在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对权益分配比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