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街头查影觅同僚
车子停在中山路步行街的路口,徐长胜熟练地将车辆熄火,缓缓回过头来。
“咱们得好好准备一下。”他从车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两只精巧的微型耳麦。
阳光洒在耳麦上,闪烁着微微的银光。
他将它们递给苏铭和王虎,并简要地交代了用法:“记得戴上,方便联系,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报告。”
苏铭接过耳麦,轻快地点头,双指灵活地将耳麦戴好,它贴合耳廓,隐蔽得很是自然。
王虎也有样学样,尽管他神情中显露出一丝紧张,一边摆弄耳麦一边微微出汗。
他们推开车门,迎面被清晨的街道空气扑得一阵清爽。
此时的中山路步行街,行人纷杂。
有晨练的老人,有匆匆赶路的上班族,还有街头流浪艺人弹奏吉他,音符随着风流淌在空气中。
徐长胜环视一圈,双眼如鹰隼般锐利,“在行动之前,看看我们有多少己方人员在这条街上。”他的声音不急不缓,但不容拒绝。
王虎习惯性地摸了摸鼻子,注视着形形色色的人流。
他努力捕捉那些伪装成平民的同事,但人数众多,反而让他更加迷惑。
几个路过的行人不经意之间,扫了他一眼,王虎心生一丝不安。
他一步步观察,先是街两旁的书店、小吃摊,再到附近站立的路人,脑中快速翻滚,试图找到蛛丝马迹。
最终,他犹豫地摇了摇头,承认失败:“我实在看不出来,可能是我还没练到位。”
徐长胜似乎对此结果并不意外,他只是一贯地微微点头,眼神中没有流露出多少情绪。
暗自思考稍后调整计划的可能性。
他将目光转向苏铭,嘴角闪过一丝隐约的微笑,仿佛在期待什么。
街道那端,一名戴着棒球帽的男子低头经过,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似乎只一瞬,他便消失在人海中。
刹那间,隐隐有一阵不合时宜的风掠过街头,树叶沙沙作响,阳光洒洒缤纷。
站在街边的苏铭,微微眯起眼睛,脸上冷峻的表情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变化。
接下来,他将作出的判断,不仅关乎己方人员的布控,也可能撼动整个行动的成败。
苏铭的目光如同雷达般在街道上游走,他的目光中透着专注和自信。
在阳光下,他注意到一个卖水果的摊主,手上拿着苹果的方式不太寻常,仿佛手中握着一只无声的对讲机。
这个细微之处捕捉了苏铭的注意,他微微一笑:“水果摊的老板,他的手势不一般。”
紧接着,苏铭的视线转向一家便利店,店内有位顾客正假装挑选货架上的零食,但他的目光时不时地透过玻璃门巡视外面的情况。
那个顾客的目光异常警觉,和普通顾客风风火火的脚步截然不同。
“便利店里那位顾客,他总是透过玻璃往外张望得太频繁,”苏铭指出了第二个目标。
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太久,迅速锁定了人群中的一位导游。
她背着一个旅游包,手中举着一面小旗,但那种毫无注意游人步伐,而是频繁扫视过往行人的行为,在苏铭看来更像是在巡视。
“还有那个导游,”苏铭淡然道,“她对路人的动作太过关注。”
最后,苏铭目光飘向了一个看似随意站在景区入口的保安。
那个保安全身上下透着一股与环境格格不入的谨慎,他的身体始终保持着一种随时准备行动的姿态。
苏铭微微倾斜身体,低声补充道:“景区那边的保安,他一直在注意我们这个方向。”
徐长胜面露一丝诧异,眉头微皱,显然对苏铭的判断感到惊奇。
为了确信,徐长胜要求苏铭指出细节,而苏铭不慌不忙地进一步解释了每个人的破绽。
水果摊摊主的“拇指和食指之间夹着苹果时的夹紧力度,像握住对讲机的姿态”;便利店里的顾客“当头顶的即时音乐播放下一首歌时,眼神中略显慌乱,却只有他一人刚好对上”;导游“始终保持高于其他游客一寸的步伐,然而她手中的小旗却没有一个游客真正注视过”;至于那个“保安”,苏铭则是观察到“他的鞋子比普通保安精致许多,但脚步轻盈,听上去无声无息”。
徐长胜将目光在苏铭与那些便衣之间来回游走几次,显然已经明白苏铭不是在刻意虚张声势。
他的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微微沉吟片刻,似乎在捕捉苏铭背后的另一些真相。
然而,他的常年经验告诉他,此时应当闭口不言,且不妨顺水推舟。
就在这时,街头一辆驶入人流中的汽车引起了两人注意,徐长胜掀开话题,话音低沉而笃定:“看样子,行动要开始了。”徐长胜的眼神如同在打量一个罕见的怪物,他将苏铭从头到脚仔细地审视一遍,似乎在重新评估面前这个年轻实习生的价值。
他伸手碰了碰耳麦,将声音调至他与便衣同事能清晰听到的范围,低沉而简洁地通知道:“注意调整姿态和神情,你们的破绽已经暴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