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步入正轨
下午的训练继续进行,林枫和云清影交替教授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
他们刻意保持着循序渐进的节奏,不急于求成。
晚餐后,学员们被安排在基地宿舍休息,明天将继续更深入的练习。
林枫和云清影则来到了海边,一边散步一边回顾今天的情况。
"第一天就有人突破了,算是个好兆头,"林枫说,看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陈洁的天赋确实不错,观察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
云清影点头:"嗯,王明和陈洁都很有潜力。不过,其他人的进展比我预期的要慢一些。特别是那几位完全感知不到的,我有些担心。"
"别太担心,"林枫安慰道,"这很正常。灵气对现代人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能在第一天就有两个人展现出明显天赋,已经超出预期了。"
云清影若有所思:"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像刘铮那样的实战派,可能更适合通过行动来体验;而李明这种理论型的,也许需要更多概念上的解释。"
"有道理,"林枫赞同,"明天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练习,照顾不同类型的学员。"
他们沿着沙滩继续漫步,脚印在身后的沙滩上延伸。夜空中繁星点点,海浪轻柔地拍打着岸边,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秘密。
"你知道吗,"林枫突然说,"有时候我会想,我们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引导这些人踏上修炼之路,他们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
云清影握住他的手:"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我们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至于走不走这条路,怎么走,最终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
林枫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希望如此吧。"
而在基地的监控室里,东方琮和李振国通过摄像头观察了整天的训练过程,对初步结果显得很满意。
"比我预想的要顺利,"李振国评价道,"至少证明了我们的筛选标准是有效的。"
东方琮点头,"确实如此。特别是那个陈洁,天赋异禀。如果其他人也能取得类似的进步,这个项目的前景会非常可观。"
......
一周的海岛训练生活如流水般逝去,基地的日常已经步入正轨。
清晨六点,十二名学员准时出现在训练场,呼吸着带着咸味的海风,开始一天的修炼。
完成热身后,林枫拍了拍手,吸引大家注意。
"各位早上好,"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今天我们要进入更深一层的练习。大家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灵气的存在,接下来要学会有意识地引导它。"
云清影从一旁走上前,微笑着补充:
"每个人的体质和感知方式都有差异,对灵气的引导也应当因人而异。这几天的观察让我们发现,大家似乎有着不同的修炼倾向。"
"没错,"林枫点头,"就像学习一样,有人擅长理论,有人长于实践。针对这些不同特点,我们决定进行分组训练。"
王明举手问道:"林老师,具体怎么分组呢?"
林枫环视众人:"我们根据这几天的表现,将大家分为三组。王明、陈洁和另外三位对能量感知特别敏锐的学员为第一组,着重练习灵气感应;李明带领对理论理解较深的四位学员为第二组,侧重能量运行路径的梳理;刘铮负责身体素质较好的三位学员,通过体能训练来感受灵气对身体的增益。"
学员们按照分组散开,各自开始新一天的训练。
感知型小组围坐成一个小圈,陈洁闭着眼睛,尝试引导一丝灵气在指尖流动。
"就像找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她轻声向同伴们描述,"开始总觉得模糊,但专注下去,能逐渐感觉到它的存在。"
王明点点头:"我的感觉有点不同。对我来说,更像是感知空气中的湿度变化,某些区域比其他地方更'浓密'。"
另一位女学员陈佳好奇地问:"你们能描述一下灵气的'质感'吗?我总是抓不住那种感觉。"
"试着不要直接'抓'它,"云清影不知何时走到他们身边,轻声建议,"灵气像水流,强行控制反而会让它散失。想象你是在引导一股小溪改道,而不是筑坝拦截。"
理论型小组则聚在一块电子白板前,李明正热情地讲解着他的新发现。
"如果我们把灵气看作一种特殊的能量波,"他在白板上画着示意图,"那么人体就是它的传导媒介。不同的传导路径会形成不同的共振模式。"
林枫走过来,饶有兴趣地看着他的图表:
"有意思的理论。你能把这种模型应用到实际修炼中吗?"
李明挠了挠头:"我正在尝试。如果能找到最优的能量传导路径,理论上应该能提高灵气引导的效率。"
"思路很好,"林枫鼓励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
实战型小组的训练则更为活跃。
刘铮带领几名体格强健的学员完成了一组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正指导他们在短暂的休息期感受体内能量的流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