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言情 身穿救赎大佬后,宠我入怀

第174章 太子出笼

  皇宫 金銮殿

   晨曦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殿中,映得龙椅上的皇帝面色凝重,洒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肃立,气氛沉肃。

   肖丞相缓步出列,双手奉上奏折,躬身一礼,声音沉稳却带着几分急切道:

   “陛下,浙杭道突发水患,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如今已有无数灾民涌入京城,恳请陛下降旨赈灾,以解百姓倒悬之苦!”

   殿上一片哗然,众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建安帝龙颜微沉,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沉声道:

   “此事关乎百姓生死,不可轻忽。诸位卿家有何良策?”

   户部尚书沐风越众而出,拱手道:

   “陛下,赈灾之事,臣以为当立即拨付银两,调集粮草,速速送往灾区,以解燃眉之急。”

   工部尚书秦炎紧随其后,上前一步补充道:

   “陛下,水患之后,堤坝损毁严重,灾后重建亦是当务之急。臣建议同时派遣工匠前往浙杭道修筑堤坝,疏通河道,以防灾情再度恶化。”

   建安帝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一旁静立的顾淮安。

   顾淮安神色淡然,缓步出列,声音清冷而坚定,朗声道:

   “陛下,臣以为赈灾之事需分两步。其一,户部押运银两粮草,速解灾民之困;其二,流民涌入京城,需妥善安置,以免引发骚乱。臣愿负责安置流民一事,确保京城安定。””

   建安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看向顾淮安,沉吟片刻,点头道:

   “安亲王所言甚是。就依你所奏,由户部侍郎李成文,大理寺少卿郑源带队,你二人即刻带队押运救灾物资前往灾区。顾淮安,安置流民之事就交由你去办。”

   李成文与郑源齐声应诺,躬身退下。

   建安帝继续沉声道:“安亲王,安置流民一事,交由你全权处理。”

   顾淮安拱手领命,朗声道:“微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朝堂之上,气氛稍显缓和,就在此时,定远侯王元安缓步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抬眼看他,淡淡道:“讲。”

   王元安神色恭敬,语气却带着几分试探:“陛下,太子殿下虽有前过,但毕竟是储君,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此次灾情严重,若能由太子出面安置流民,既可彰显皇家天威,又能安抚百姓之心,亦可给太子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请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众臣纷纷侧目,目光聚焦在龙椅之上的皇帝身上。

   皇帝微微眯起眼,目光如刀般扫过王元安,冷冷道:“太子之事,岂是你等臣子能随意置喙的?”

   王元安面色不变,朗声道:“陛下,微臣并非为太子求情,只是如今国难当头,太子殿下若能出面赈灾,定能安抚百姓,彰显皇家仁德。此乃国之大义,还望陛下三思。”

   殿上一片寂静,众臣屏息以待,只听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太子之事,朕自有分寸。今日之事,既然王卿坚持,朕便给太子一个机会,让他随安亲王一起安置流民,戴罪立功。若能办好此事,朕自会从轻发落;若再有差池,休怪朕无情!”

   皇帝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几分威严:“传旨,命太子协助安亲王顾淮安,一同安置流民。若有差池,严惩不贷。”

   王元安大喜,连忙跪拜道:“陛下圣明!太子殿下定不负陛下所托!”

   皇帝摆了摆手,沉声道:“退朝吧!”

   顾淮安站在一旁,眸色微深,唇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却未发一言。殿内群臣各怀心思,唯有那晨光依旧洒在金銮殿上,映得龙椅上的建安帝神色愈发深沉凝重。

   退朝后,顾淮安缓步走出金銮殿,迎面便见太子顾雨延匆匆赶来。

   太子看到迎面的顾淮安,眸光划过一丝狠厉,心中带着几分不甘与隐忍,低声道:“安亲王,此次安置流民一事,还望多多指教。”

   顾淮安目光深邃,语气淡然却带着几分深意:“太子殿下言重了。臣不过是奉命行事。”

   太子眉头微皱,似乎还想说什么,却见顾淮安已转身离去,太子握了握拳,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低声喃喃:“顾淮安……你是回来复仇?”

   远处,顾淮安脚步未停,唇角却微微扬起,仿佛早已看透了一切。

   在视野开阔的宽敞官道上,一队骑士整齐地骑着骏马,缓缓向京城的方向进发。

   阳光洒在道路两旁,映照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车队中,一辆装潢华丽的马车格外引人注目,车帘轻轻摇曳。

   马车内,镇北王薛凯面带慈祥,胡须微微颤动,他看着坐在一旁的女儿薛文清。

   她的眼神中透着一丝焦虑和期待,脸颊微微泛红,似乎在思念着什么。

   薛文清的衣裳是淡紫色的绣花裙,裙摆轻盈如风,映衬着她纤细的身姿。

   她咬着下唇,眼中闪烁着惊喜,轻声问道:“父王,淮安哥哥真的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