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去县里(下)
出了牙行门口薛兰就问,“逛街前先吃午饭,要去吃馄饨还是去吃面?”
只有阿荷想要吃面,于是少数服从多数,薛兰带着她们就往馄饨铺子去。
没错,还是那个铺子,毕竟薛兰跟柳月宁一样,只认识这一家,不过这家店的味道确实不错,而且她们来得也巧,本来还满座的,她们才到,就有一群书生吃饱了腾出了位置。
一个五十岁的左右的老人家利索的收拾着桌面的碗筷,招呼她们坐下。
柳月宁想着自己的卤味店,需不需要有堂食呢?但是堂食的话只吃卤味也怪怪的,至少得有什么猪脚面,卤肉饭这种,算了算了,还是直接外带吧,这年代的面是要边擀边做的,太麻烦了,而且堂食还得买一堆的碗碟,还要有店小二,还要有洗碗的。
太麻烦了,还是只卖外卖吧。
柳梅还是第一次来县里,坐在人来人往的店铺很是不习惯,低着头,恨不得缩成一团。
“梅儿姐,别怕,我们比她们也不差什么的。”薛兰知道这个侄女十五岁就嫁了,嫁得不好,还因为没生孩子处处被人看不上,在柳家还好,一旦有外人就会自卑害怕。
“是啊,梅儿姐,你们家现在可做着生意呢,以后可能得经常来县里哩。”阿荷安慰之余满是羡慕。
“就是,你以后可是要经常来县里找我玩的。”柳半夏附和。
柳梅终于是露出了些笑容,身子也慢慢展开了,对啊,这里不是大林村,这里没有人认识自己,也不会像在村里里那样,她走到哪都要被讲闲话。
很快馄饨就上来了,冒着热腾腾的白气,碧绿的葱花撒在上面,看着就有食欲。
“快吃,正好暖暖身子。”薛兰发话,几个人也就没说话,连汤带馄饨,呼噜噜的吃了起来。
柳月宁吃完环视了一下周围开口,“娘,这周围都是一些客栈,镖局,当铺,钱庄的,不好玩。”
剩下的几个人也看着周围的清冷的建筑点头,确实不好玩。
“阿奶,我们是从别处来的,不知道县里哪条街才适合我们这些姑娘去逛呀?您给我们介绍介绍呗。”柳月宁看向在隔壁桌收碗的老人家。
于阿奶看到柳月宁正笑眯眯的望着自己,确定了确实是这个小娃娃问的自己,于是脸上咧开了笑容,“哎哟,问我可就对了,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咧。”
已经过了饭点,店里人不多,而且这是自家的馄饨店,也不怕惹东家不悦,于阿奶干脆拉过凳子坐了下来。
“你们看,这边这条街你们可别去,那里全是有钱人的住宅,都是院墙,没什么好玩的,道路宽也是也是因为他们富人家的马车要通过,才建那么宽的。
你们姑娘家家的往这边去,走到前面那个二层的茶肆,然后往左边,那条街就特别多适合你们去逛的店铺,有成衣店首饰店胭脂水粉店,还有古玩玉器这些,如果想找吃的,那就要再往前面了……”
听完于阿奶的介绍几人纷纷感谢然后向那条衣服首饰的街道走去。
“哇,这家的绣品可真好看。”柳半夏感叹。
“小姐可进店看看。”一个伶俐的姑娘听到半夏的感叹就赶紧上前来招呼。
“半夏姐,你可是绣娘咧,还要去买别人绣的东西吗?”阿荷疑惑。
“原来小姐是绣娘呀,”伙计笑眯眯,“那小姐更可进来看看了,我们家的绣品可是不怕被拿出来比较的。”
柳半夏也笑,“看得出来你们店的绣娘都是厉害的,请问一下你们店里收绣品吗?”
“小姐是要卖绣品?”
“嗯,先打听着,我们家年后要搬来县里,在没找到活计之前,可能要先卖些绣品。”柳半夏解释,她本也不是那么大胆的人,但刚刚宁丫直接问老奶奶路的时候给了她勇气,她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那感情好,往年年后我们东家就会来店里巡查,要是小姐的手艺过关,可以直接来我们绣房工作呢,我们后院就是个绣房,不过她们现在都放假了。”
“好呀,不知姑娘可否告知店里都收些什么绣品,我好回去准备。”柳半夏知道这里也有绣坊心里也很开心,自己肯定要绣幅让他们东家满意的作品出来。
“小姐请跟我来,像是帕子扇面盖头这些我们店都是收的,你看看。这些就是我们店里近期收的。”
“这张扇面看起来不太一样呢。”柳半夏拿起篮子里的一块丝布打量了起来。
“姑娘好眼力,这可是京城小姐们的针法。”
“这个扇面多少钱?”柳月宁看出自家姐姐眼里的喜爱,开口问价。
“回小姐,这块扇面三两。”
阿荷跟柳梅都吓了一跳,他们家一年的开销也不过六七两,现在这块扇面竟然要三两。
柳半夏也吃惊,他们绣房的绣品基本也是200文到五百文之间,贵点的也是一二两,还是比较大幅的。
“这扇面确实贵了些,但是这是因为这绣娘的针法不一般,像这些普通的都是一到二两的。”伙计开口解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