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言情 天地姻缘传

第245章 漫游历史到明朝

天地姻缘传 梅书韵 2125 2025-06-07 13:10

  蓝儿沉思着,看着南京的历史轨迹......。

   一道金光闪过,马蹄声、刀剑的抨击声和人们的嘶喊声交织在一起,慢慢的、声音消失。

   眼前出现了1368年正月初四的黎明,鼓乐声声震天响,一场轰轰烈烈的登基大典在南京应天府展开。

   朱元璋听到远处传来了一声鸡鸣,诗兴大发,油然而生的吟诵道:“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退残星与晓月。

   满朝文武大臣一听,瞬间佩服的竖起拇指。

   一个大臣悄悄的对另一个大臣说道:“皇上了不起啊!从不识字的一个人,变成了能作诗的好皇帝,大明百姓的生活绝对会日新月异啊。”

   蓝儿漫步在应天府的大街上,此时的建筑风格与南唐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街道更加宽阔整齐,房屋的布局也更显规划性。

   应天府的皇宫巍峨耸立。

   蓝儿走近皇宫,看到宫墙高大厚实,朱红色的大门两旁,守卫身着整齐的盔甲,手持兵器,神情严肃地站着岗。

   皇宫内,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

   “朕自起兵以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方得今日之天下。这大明的江山,朕定要好好治理。”朱元璋对着文武百官说道。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陛下圣明,陛下以布衣之身成就帝业,实乃千古罕有。如今我大明初立,百废待兴,陛下的决策定能让我大明繁荣昌盛。”

   ......。

   蓝儿走进一家书院,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教书先生正在讲解儒家经典:“诸生,我们大明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你们定要好好学习,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学生们认真地听着,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问道:“先生,那我们大明的文学与前朝相比有何不同呢?”

   教书先生微笑着回答:“我们大明文学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更注重写实与经世致用。如宋濂之文,简洁质朴,记事详实,对我们大明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蓝儿走进一个书画坊里,画家们正在创作。

   一位画家对着自己的画作说道:“我要画出这应天府的繁华盛景,让后人也能知晓我们大明的昌盛。”

   他笔下的应天府,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行人来来往往,一片热闹景象。

   “这是什么字体?”蓝儿走进写书法的地方,看着一位小吏正在练习台阁体书法,他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着。

   小吏抬头看了看蓝儿,微笑着说:“是台阁体,我们明朝新兴的字体。其字体要求端庄秀丽,整齐规范,这种字体多用于官方文书。”

   ......。

   明朝的佛教依旧盛行,寺庙香火旺盛。

   蓝儿来到一座名为鸡鸣寺的寺庙,寺内香客络绎不绝。

   一位老和尚正在给香客们讲经:“诸善男信女,我佛慈悲,在这大明盛世,大家更应心怀善念,积德行善。”

   香客们虔诚地听着,不时点头称是。同时,道教也受到一定的尊崇,一些道观中,道士们修炼法术,为百姓祈福消灾。

   明朝南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集市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来自北方的皮货,有南方的丝绸,还有海外传来的奇珍异宝。

   一位商人得意地说:“我这丝绸可是上等货色,是从苏杭那边运来的,应天府的达官贵人都喜欢呢。”

   百姓们在集市上购买着生活用品,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

   蓝儿看着明朝的景象,还是长叹了一声:“唉!明朝也存在着社会阶层的差异啊。”

   她看着贵族和官僚们住在豪华的府邸里,享受着各种特权。他们的府邸雕梁画栋,花园中种满了奇花异草。

   再看那些平民百姓的住宅十分简陋,很多人挤在狭小的房屋里。

   一位贫苦的工匠无奈地说:“我每日辛苦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何时才能过上好日子呢?”

   ......。

   蓝儿登上南京城墙,看到城墙上摆放着各种兵器,士兵们正在巡逻。

   守城将领对士兵们说:“你们要时刻警惕,这城墙是我们大明的屏障,不容有失。”

   士兵们齐声回答:“是,将军!”

   蓝儿来到码头,看到码头上热闹非凡,一艘艘大船即将起航。

   “啊!郑和下南洋。”蓝儿心里一阵喜悦。

   郑和站在船头,意气风发地说:“我们此去西洋,定要宣扬我们大明国威,促进各国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在南京出现了许多外国商人、使者。

   他们带来了异国的文化、商品,也带走了明朝的瓷器、丝绸等特产。

   明朝的科技也在南京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蓝儿走进一个工坊,看到工匠们正在研究制作新的机械。

   一位工匠自豪地说:“我们制作的这个器械,比以前更加精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呢。”

   蓝儿在南京的书肆中看到了在文学创作上,除了传统的诗词散文,小说开始兴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