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言情 古今,我靠网购辅佐探花郎成宰相

第86章 视察

  太子被鱼腥熏得倒退两步,他当然不会说不买,但对于怎么买东西一点概念也没有。

   小贩问他买多少钱的,他想起宫中好似一个鸡蛋也要好几两银子,随口就说了一句:“买一两银子的吧。”又朝太监使个眼色,让他付钱。

   那小贩手一抖,不可置信的瞪着他。

   那名太监压住火气,摸了一块银子出来递给小贩:“我家公子心善,这是给你包圆了,还不赶紧装起来。”

   小贩怀疑的接过,掂了掂银子,马上眉花眼笑的点头答应,干脆的将手里的鱼干倒回袋子里,再将两挑鱼干挂在扁担上,大方的递给太监,“连这挑子一起带上吧,这样好拿一点。”

   太子吃惊的看着挑起担子的太监和满脸高兴的小贩,开口对户部侍郎说:“没想到鸡蛋比杂鱼干贵这么多。”

   户部侍郎不明所以,诧异的正要追问,太监连忙咳嗽一声:“这鱼干只有穷苦人家才吃,贵人们家里的狸奴都不爱吃这个,自然便宜许多。”

   说完怕太子再细问下去,就指着边上的几个人说:“公子,这些人穿的外袍挺好看的,这窄袖子适合干活,还有那扣子也别致,又精神又方便,小人都想去弄一身,难怪这帮百姓人人都爱穿。”

   刚才那小贩做得一桩大买卖,马上在边上介绍:“这种衣裳都是衙门派发的,听说都是上官大人自己花钱买的,当初那会人人都能领一件。”

   “哦,你说每人能领一件,那么说不干活的人也能拿了?”户部侍郎问他。

   “可不是,这地震刚过去就下雪,好些老的老,小的小的,哪有能力干活。多亏这棉袍子,白天当衣裳穿,夜里当被子盖,要不然非得冻死好些人去,这上官大人真是个心善的。”小贩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没少听其他人议论。

   “这样,你怎知都是上官大人自个花钱买的?”太子追问道。

   “哪还有啥好说的,你就看那棉花多厚实,还有那衣裳针脚多细呐,要官府去买,谁肯花大价钱买这么好的!”小贩理所当然的说。

   正说着,刚指派去棚子里打探的两人也赶了过来,回复太子道:“里面是县衙结算工钱的地方,这里收竹签再给换新的竹签,好像凭这些竹签再去清平市集换银子或者货物,竹签的种类有盐、粮食、还有煤和衣服,要什么的都有。”

   “哦,那就去市集看看。”

   一行人问了清平市集的方向,继续往城内走去。

   这一路走来,果然如小贩所说,街上走动的人大多穿着那种绿色的棉袍子,不论大人小孩,有的孩子因为太长快要拖在地上,就拿腰带扎起来,走几步时不时就要往上提一下。

   这些人大多头发脏乱,裤子上摞满补丁,有些人大冷天还光脚,显然不是买得起这样光鲜棉衣的,但也有很多正在干活的男子,身上并未穿着那种棉袍。

   对这个御史和侍郎并不见怪,和太子解释说平民一般不舍得穿新衣服干活,不然很快就会被弄破。

   太子点头称是,心里又暗暗记下这点。

   他看到城内虽然几成废墟,但也临时搭建起出成片的窝棚或是帐篷,里面明显有人居住。

   太子来了兴致,就绕路往一处窝棚区走进去,。

   窝棚大多搭建在相对空旷的区域,看上去至多半人的高度,走近了看出来是往地下挖下去的,上面再用木架子支撑稻草等物覆盖住。

   家在北方的户部侍郎介绍说,这其实叫“地窝子”,在北方有些贫苦人家就常年住这种。好处是建造方便且省材料,相对保暖,坏处是遇到下雨就会倒灌进去,只能在干燥的冬季临时用。

   窝棚内很少有人走动,他们进去遇到两个人在往水渠或是茅厕抛洒石灰,太子让护卫过去询问,得知是官府雇来干活的,此举是为了预防疫病。

   一行人往最近一间冒着炊烟的窝棚走过去,这里充作门的地方挂着破布拼成的帘子,里面狭小的空间只搭了两个灶台,有几个年长的妇人在操持着刷锅烧火的活计。

   门口一小块空地上,有好几个穿着破旧的小孩,手里提着篮子,都围着一堆烧过的煤块,正在扒拉着挑选出没有烧完的煤核。

   太子觉得他们都是男人,不好去问那些个妇人,就去问孩子:“你家里是煤不够烧么,怎么还要挑这些。”

   一个孩子拖着两条鼻涕,仰起头对太子说:“不知道,娘让我在这捡煤核,说丢了可惜。”

   另一个扎冲天辫的孩子立刻抬起头说:“哥,不是说捡满一篮子就能换三块糖吃吗?”

   那鼻涕孩子立刻朝他瞪了一眼:“就你多嘴,快点捡,没瞧见那大的都被四Y捡回去了。”

   看见这边的动静,里面一个头发花白的婆子赶忙走了过来,对着太子行了个礼,“大老爷好,这帮小子都是附近的娃娃,这里是官府办的施粥铺,由老生几个每日做些粥,专给这片地界的老弱施些粥水。”

   跟着来的几人都以为听错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