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在下,中医黄素

第439章 第一天医院上班

在下,中医黄素 十年老陈皮 2097 2025-03-15 23:45

  蒙疆师范大学成功示范效应,暖心社接下来的巡回演讲活动举办得非常顺利。

   每到一所大学不仅本校的学生趋之若鹜,还吸引外校学生积极参与。

   在呼市寒冷的冬季里,呼市的大学里却掀起一场中医热。

   中医在这群现代青年眼里再也不是最熟悉的陌生词,中医真正开始走进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

   而女生则减少食用冰镇的饮料和冰淇淋。

   戴眼镜的学生们水杯里每次都能看见几朵菊花和几粒枸杞。

   喜欢早起锻炼的学生,跑步、竞走已经不是唯一选项,打一套五禽戏,带着舒畅轻松的身体,一整天的学习都不会感觉疲惫。

   巡回演讲活动改变了大学生们对中医的认识,中医也在改变大学生们的生活。

   周六早晨,黄素告别妻子、儿女,穿上羽绒服走出家门。

   理顺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团委的工作,今天是黄素到蒙疆中蒙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报到的日子。

   中蒙医药大学四所附属医院各有各的侧重点,第一医院以内科、妇科为主,第二医院以针灸为主,第三医院以中医骨科为主,第四医院以中医儿科为主。

   昨天的一场大雪,整个校园披上一身洁白的婚纱,银装素裹,尽显北方冬季的美。

   走出单元门,口鼻呼出长长的白气,走在洁白的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时间过得真快,黄素在大学教书已经有三个月了,再过一个多月黄素将要迎来以老师身份的第一次寒假。

   黄素坐上自己的那辆桑塔纳,发动汽车,打开暖风,没多久冰冷的车厢变得暖和起来。

   黄素驾驶着汽车离开学校,汇入到依旧忙碌的人流之中。

   曾经在呼市八年学习生活,让黄素在没有地图导航的年代,非常顺利地驶入蒙疆中蒙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素踏上镶着阴阳图的院前花坛,穿过象征蒙古包的汉白玉门廊,走进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大厅。

   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楼是一栋半玻璃幕墙的半弧形三层建筑,从天上看宛如一块精美的玉珩。

   玉是我国的独有文化,玉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饰之一。

   附属第一医院以玉珩形状作为建筑物,象征中医是中国本土发展的医学,象征着中医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没有西医医院的高大奢华,精巧的建筑中却处处蕴含着文化哲理,将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门诊楼后面就是医院的急诊楼和住院楼,附属第一医院是几所有着七百张床位的三甲中医院。

   黄素走进高大宽敞的门诊大厅,全落地窗的建筑设计,让大厅更加明亮。

   门诊大厅里,黄素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名医墙。

   走到名医墙前,黄素看见第一排第一个位就是恩师陈静山,更在第二排最后的位置看见自己的名字和介绍。

   四寸蓝色背景的免冠照片旁边是黄素的职务职称和介绍。

   黄素,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

   中医博士学位,毕业于蒙疆医科大学中医系,先后师从陈静山、孙桂芝,2000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肿瘤学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精通中医内科、儿科、妇科。

   看着自己的简历,黄素没有想到自己也能荣幸登上名医墙。

   离开名医墙,黄素登上楼梯来到二楼中医内科,走进自己的门诊室。

   黄素早已经在办理入职手续,今天是黄素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门诊室里非常简单干净,两张诊桌合并摆放,诊桌的对面是一张诊床。

   阳光穿过全尺寸落地窗,将诊室照得通透。

   黄素脱掉身上厚重的羽绒服,拿起带来的抹布,走到洗手池搓洗,打扫诊室的卫生。

   做完这一切,黄素换了一身崭新的白大褂,坐在诊疗室里,感受着暖洋洋的阳光,打量着自己的新工作。

   全新的工作环境,崭新的工作的起点。

   这时,门诊大门传来敲门声。

   “请进!”

   就见李伟英笑呵呵地推门走进来。

   黄素急忙起身邀请李伟英坐在:“李院长,你怎么过来了。”

   “你第一天上班,过来看看你!”李伟英笑呵呵地打量着诊室的环境:“诊室的环境不错,比市医院的诊室宽敞明亮多了。”

   “是呀,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工作起来心情也会更加舒畅。”

   两人语言里都是在表达,新的工作环境,没有市医院里西医打压中医腌脏事,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李院长,您这半年工作还习惯吗。”黄素关心地询问起李伟英的工作生活。

   除了李伟英来附属第一医院,黄素邀请李伟英吃了一顿接风宴外,因为两人都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梳理新的工作。

   两人这还是第二次见面。

   “习惯,非常习惯!一天天看着自己的设想慢慢时间,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高兴满意的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