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什么都没了
沈舟在翰林院待的时间不算长。
他把印象里还算深的那些人都喊上了。
当然,他也没漏掉顾锦和柳承书。
很快,周围没被喊到的人慢慢散去。
沈舟看了眼顾锦和柳承书,随后才看向石文赋等人。
除了顾锦和柳承书,他一共喊了十五人出来。
至于这些人的背后有没有人,沈舟并不在意。
只要把他吩咐的事办好,那就行。
顾锦等人接收到了沈舟的眼神,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知道沈舟接下来,肯定就是要说事了。
沈舟也没有拐弯抹角,很是直接。
“我前不久才从乾清宫出来,此事皇上也是同意。”
说到这,石文赋等人还有哪里不懂。
皇上极为重视此事,沈舟过来这一趟,其中怕有皇上的意思。
思之此,众人的眼神也是变了。
之前还有不少人觉得沈舟此趟过来,为的是自己的事。
没想到,竟是皇上吩咐的事。
这替沈舟做事,跟替皇上做事,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众人心中正是火热。
沈舟看着,也是明白他们的心思,只不过,这事怕也没有他们想的那般简单。
他缓缓道:“此事需要离京,归期不定,何时能完成,本官也是不知,或是三年,或是五年,十年。”
沈舟话说到一半之时,便有人变了脸色。
虽然沈舟没有说是要做什么事。
可就这么一听,便能知道这事不简单。
非常之不简单。
什么事是需要三年五年十年的。
而且还归期不定,何时能完成也不确定。
十年,二十年都是有可能。
就算是外派出去任职,也总能看到回京的希望。
沈舟说的这个,明显就是让他们连希望都看不到。
沈舟看了看那几个白了脸色的人,也没说什么,笑了笑,让他们先行离开。
他没有指名道姓,只不过一个眼神看过去,便能让那些内心摇摆的人心跳加快。
几乎是安静的,有几人微一拱手,默默转身走了。
石文赋没走。
他悄悄往顾锦那边瞥了眼,心中自有一番计较。
他是知道一些事的。
这人与沈舟关系不错,沈舟都把这人喊过来了,如果是不好的事,能把这人喊过来吗?
不管如何,他说什么也不能走。
陈咏逸是犹豫的。
可他看了眼身旁一动不动的石文赋,想了想,便也坚定下来。
沈舟看着,挑了下眉,却也没再把视线落在陈咏逸身上。
他特意等了一会。
见无人再离开,便重新数了一下人数。
原本共有十七人,这会就只剩下了十人。
跟他需要的人手数量差不多。
沈舟还算满意。
他看了眼周围时不时探头过来,想要打探什么的众人,让顾锦等人随他出去一下。
顾锦和柳承书对于沈舟自是十分信任。
就算沈舟让他们去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也义不容辞。
更别说这只是离京出去办事而已。
比起上刀山下火海,可不知道要轻松多少。
沈舟转身离开的那一刻,他们便抬步跟上去了。
石文赋也是步步紧随。
生怕慢了一秒。
有了这几人带头,其余的人互相看一眼,便默默跟了上去。
沈舟并没有走远。
他只是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暂时无人的地方,便停下了脚步。
“我知道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沈舟笑了笑,简单把他们要去做的事说了下。
听到增加粮食产量这几个字时,顾锦等人全都愣住了。
“沈,沈侍郎,您没说错?”
人群中,有人不敢置信地出声。
历代帝王,谁不想增加粮食产量。
可又有谁能成功的。
弄来弄去,也不过是耗费大量钱财人力罢了。
有人面面相觑,也是没想到皇上竟会答应沈舟去弄这个听来就知道不可能轻易完成的事。
沈舟眼睛弯了弯,里面透出些许笑意。
他怎会不知道这些事呢。
可皇上到底是皇上。
又岂会不想要粮食增产。
只要有一丝希望,又怎会不同意。
他并不打算说这些,只点了点头,“你们没听错,本官是这样说的。”
眼看着不少人露出惊讶的神色,沈舟也不再多说。
他把顾锦,柳承书,还有石文赋,以及另一外李姓男子喊了出来。
剩下的几人,沈舟需要他们每人带一批人出去寻找野生谷种。
任务说简单也简单。
寻找到野生谷种之后,他们的任务便算是完成了。
可看起来,也并没有那般简单。
这野生稻谷,胜在野生。
那定然不会是一大片一大片地等着他们过去找。
能成片的,肯定都被人发现采了去。
他们要做的,怕是要在一片野草中寻找一棵野生稻谷。
这谈何简单?
陈咏逸听到时,脑子都空白了下。
这怕是在山脚下,他都得找几年。
更别说整个山头了。
沈舟看着,笑着安慰几人。
“没事的,幸运的话,说不准一个月就能找到了。”
有人心头一动。
觉得沈舟这话说得也有道理。
这要是刚好找的那片地就有,岂不是一个月就能完成任务了?
可也有人觉得不对劲。
沈舟说的是幸运的话。
可若是不幸运呢?
想到这,有人莫名打了个寒颤。
沈舟看着,笑得更是和蔼。
“大家也不用怕,我到时会让工部给大家弄个放大镜。”
“到时放在眼前,什么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大家也不用怕错过了没看到。”
顾锦和柳承书对视了眼。
也是第一次看到沈舟这个样子。
怪会安慰人的。
也怪贴心的。
两人正想着,便见沈舟转头看了过来,一脸和气。
“你们也是,别担心看不到稻花的模样,拿放大镜一看,保管看得清清楚楚的。”
暂时还未知道自己将要去做什么的顾锦四人,心里隐隐觉得他们的任务,也并不轻松。
事实证明,相比于只是去找野生谷种的陈咏逸几人而言,他们确实要辛苦很多。
什么寻找实验地,什么种植稻谷,挑选优良稻种,什么再次留种。
什么授粉,什么再次种植,再授粉,再留种,再种植的,听得顾锦几人眼前一阵眩晕。
这一看,根本望不到头。
陈咏逸几人听了。
心里略感安慰。
一相比较,顿时觉得自己的任务轻轻松松。
沈舟在翰林院里待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走了。
他一走,顾锦等人互相看了一眼,也就回了翰林院。
一回去,瞬间便被好奇的众人围了起来。
可沈舟说了此事不要轻易往外宣扬,皇上不喜欢。
他们便也没透露,含糊应了几句,便连忙一一散去。
沈舟过去翰林院的事,除了翰林院这边,并没有引起什么人注意。
他照着往常上下值,然后在某一日,把自己弄好的计划一一分发给顾锦等人。
顾锦等人也知道此事重大。
安排好家中一切,便准备离开京城。
顾锦和柳承书决定离开京城的前两天,沈舟邀了两人来府上相聚。
沈舟其实也有想过这事要不要带上顾锦和柳承书。
这件事办成之后,可不是一般功绩,升官是必然的。
可要花费的时间也注定很长。
至于多长,沈舟真说不准。
他也怕耽误了两位好友的大好年华。
顾锦和柳承书自然是愿意的。
此事若是成了,往后大乾的百姓们可就不用挨饿了。
这事就算不升官,顾锦和柳承书也是要去做的。
这已经不是关乎能不能升官加爵的事了。
而是关乎大乾气运一事。
三人一说开,便多喝了几杯。
沈舟也是难得地喝醉了。
恰好明日是休沐日。
三人也是放肆了一把。
顾锦等人离开的那日,万里无云。
沈舟送别几人,直到他们离去的身影看不到了,才转身走了回去。
翰林院里少了十人,跟往常并没有任何不同。
顾锦他们的离开,就像微风吹过水面,只在翰林院中激起了一些波澜,便没了动静。
这前前后后,也不过才五天。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可对于南昌府,饶州府,九江府这些正在遭受天灾侵袭的府城来说,便是度日如年。
堤岸倒塌,洪水肆虐。
家没了,田里即将要成熟收割的粮食也没了。
什么都没了。
===会补,请个假,手疼犯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4.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