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160章 朕是大汉的天子,诸夏的共主

  “入府有事?”

  刘宠察觉亲子有些异常。

  自从刘牧披甲之后,还是第一次在他面前显露这种神情。

  “天要塌了。”

  刘牧扯着嘴角笑了笑,复杂道:“从下个月开始,孩儿不知还能留在陈国多久,所以来府中住几日,尽量孝敬父亲。”

  “天要塌了?”

  刘宠愣了下,转瞬悚然无比。

  他虽不理军政事,但陈国各府对他并不设防,所以知道很多秘事。

  譬如,洛阳两宫染血的天象。

  如今能使得刘牧说出‘天要塌了’四个字。

  恐怕只有一个可能,便是大汉的天子撑不住了!

  “嗯。”

  刘牧颔首笃定。

  “牧儿。”

  “莫要辜负天子的苦心。”

  “既已踏出这一步,便一往无前的走下去。”

  “为父在陈国为你守着,陈国不失,就永远有机会,莫要在府中停驻,若不然臣心不安,你是所有人的支柱,不可坠倒的旌旗。”

  刘宠神情肃然,将强弩递给刘牧,沉声道:“大汉开弓,箭不回头,你的前路莫有人能阻,这是天子送给你的话,谨记。”

  “孩儿明白。”

  刘牧不知说什么,起身作揖长拜。

  洛阳。

  四月骤至。

  嘉德殿中,每日灯火通明。

  帝陛之上,换成木榻,显得格外怪异。

  刘宏披着大氅,坐在帝陛上看着殿下之人,问道:“监州尉?”

  “臣,史阿。”

  史阿躬身大拜道。

  “史阿?”

  “朕知道你。”

  刘宏扯了扯衣袍,俯瞰道:“监州尉令,原虎贲将军王越的弟子,王太子让你持天子玉符入宫有何事?”

  史阿恭敬道:“王太子举荐孔文举为平原太守。”

  “陛下。”

  “三州刘姓。”

  蹇硕擅兵事,瞬间洞彻平原二字的寒意,低声解释道:“有前汉刘姓后人,宗室之人,他们择定南皮令刘玄德为主,想要图谋青州,平原可能是矛头。”

  “准了。”

  “你去拟诏吧。”

  刘宏颔首之际,又朝着殿下问道:“王太子可有让你带话?”

  史阿再度恭拜,铿锵有力道:“王太子有言,大汉有刘牧,当兴万世。”

  “咳。”

  “咳咳。”

  刘宏突兀用丝帛捂着口鼻,咳着说道:“朕会为他扫清前路,让他没有任何污名,以文武兼备之名登上大汉天子之位,他要护好朕的子女。”

  “臣遵诏。”

  史阿恭拜欲退。

  刘宏望着史阿的背影,突兀道:“从今往后,你只有一个君,便是王太子;朕,陈王,都不是你的君,你可明白?”

  史阿脚步顿停,整衣肃容后转身,拜道:“监州尉令史阿,拜别大汉天子。”

  “蹇硕。”

  刘宏咳出一口血,挥手道:“你亲自送他出宫门。”

  “诺。”

  蹇硕拿着拟好的天子诏走来。

  南宫火盛,犹如白昼。

  不久。

  二人行至宫南阙门。

  史阿按剑而立,单手接过诏书。

  “史尉令。”

  蹇硕从腰间摘下一枚铜令,淡笑道:“此物赠于监州尉,回陈国之后,代我问候满伯宁。”

  “好。”

  史阿摩挲着符令。

  公车司马符令,可御大谁卒。

  “不送了。”

  蹇硕提起灯盏。

  莹莹之光,照亮旁处的战马。

  史阿揣起符令,翻手取出一枚监州尉符令,沉声道:“某没什么好赠你,此令代表监州尉令,若有要事,可去寻监州尉。”

  “多谢。”

  蹇硕神情不变。

  目送史阿离开,才返回嘉德殿。

  大汉有刘牧,当兴万世。

  一句话令刘宏喜,又似乎带走他的精气神。

  从西园检校之后,他能活下来,全靠一股信念支撑。

  刘牧遣史阿入宫,带走最后一封为臣子的诏书,说出‘大汉有刘牧,当兴万世’便明白他该放下了。

  他要把一个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污点的天子之位交给刘牧。

  这一夜。

  刘宏连发三道诏书。

  从河内,急召朱儁带兵回朝。

  一夜之后。

  仅三十余岁的刘宏,犹如朽木枯骨。

  一连两日未曾进食,第三日方才喝了一小碗米粥。

  四月初九。

  嘉德殿中,灯火摇晃。

  “蹇硕,朱儁行至何处了?”

  刘宏撑着木榻起身,并亲手叠起被褥,极为平静的询问殿下。

  “北邙。”

  殿下,蹇硕恭敬道。

  大谁卒传令,一天奔赴河内。

  可是,大军整顿开拔需要时间,所以方才行至北邙山。

  刘宏靠着被褥坐下,透过门户看到骄阳初升,等恢复些许气力,方才唤道:“蹇硕,打开门户,让阳光进来。”

  “诺。”

  蹇硕闻声而行。

  没有唤侍从女婢,而是亲手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窗。

  刘宏换上天子冕服,喝了口桌子上的红如鲜血的茶,平淡道:“朕有感,人寿将尽,你可知做什么?”

  “杀人。”

  蹇硕冷不丁的吐出两个字。

  “蹇硕。”

  “大汉的公车司马令。”

  “朕亲政十余载,杀过宦官,斩过外戚,伐过鲜卑。”

  “以王太子披甲领军,方使四夷宾服,体会到什么是大汉的天子。”

  “所以,最后一柄中兴剑赐你,若董太后,何皇后死于夺位之乱,你便率大谁卒,南宫宿卫,护送刘辩,刘协去陈国。”

  “若她们未死,洛阳还乱。”

  “朕的剑能杀人,能杀不臣,能杀所有人。”

  “王太子的刀能保命,洛阳有随他征战过的军卒,你纵然屠尽南北二宫,杀了不该杀的人,依旧会有人护你离开,但他的刀不能染宫廷之人的血,你也不能去陈国,找个乡野终老一生,可明白?”

  刘宏靠着被褥,亲自研墨,开始拟写诏书。

  “奴婢明白。”

  蹇硕攥双拳,红着眼不敢抬头。

  “朕喜欢王太子一句话。”

  刘宏笔锋一顿,淡笑道:“大汉子民,不得弯腰,那日说给史阿的话,同样也说给你,你是朕的臣!”

  “臣明白。”

  蹇硕挺直腰杆,直视帝陛之上。

  “莫哭。”

  “人终有一死。”

  “你要保管好传国玺。”

  “这是朕禅位王太子的诏书。”

  “然后,你亲自去北宫唤刘辩,刘协过来,就言朕要考校他们的学业。”

  “朱儁回洛阳之后,于日落时敲响丧钟,传朕驾崩的消息。”

  “朕濒死召回朱儁,必有人猜测是否传位皇子协。”

  “从此刻开始,禁军,大谁卒死守南宫勿出,等他们杀出一个胜负在放进来。”

  “凡入南宫者,让他们勿要动朕的尸骸,请王太子亲自收殓入葬,更要让他亲自定谥拟祭文。”

  “如今留在洛阳的臣卿,或有忠臣,但他们入不了宫廷,余者皆为叛逆,不配为朕殓葬,若王太子不至,朕宁腐朽于榻上。”

  刘宏卷起诏书,将其与传国玺放在一处。

  说话的语气很轻,好似早就想到了这一天,乃至连一点点情感波动都没有。

  “臣遵诏。”

  蹇硕收起传国玺,禅位诏,于殿下恭拜。

  “朕是大汉的天子。”

  “朕是诸夏的共主。”

  “天下山河,一草一木,皆为臣属。”

  “祭文焚于北邙,若山河有灵,自会诵念于朕。”

  刘宏浑浊的眼眸,看向空寂的殿宇。

  仿佛回到初登天子之位的时候,一个年幼的乡野之子,在满朝持锋悬剑之臣的瞩目下,一步一步登上帝陛。

  曾经的敌手皆为枯骨,唯他依旧是高坐庙堂的大汉天子。

  最终,天地寂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