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401章 汉使入境,大汉小说家刘婉

  汉使初入境。

  于阗国覆灭。

  消息传至西域各国之时。

  诸如皮山,渠勒,戎卢,扜弥等国喜极而泣。

  这些年,于阗国蛮横,掠夺他们的子民,攻占他们的城池,使十三国不得不俯首称臣。

  然而,前些年北匈奴的奴隶军东进,却蜷缩起来不予庇佑。

  如今,大汉王师再临西域,或可为他们提供庇佑,使北匈奴不敢再犯。

  可惜。

  阳奉阴违,臣而复反。

  大汉对于西域的朝贡,早已不放在眼中,更不值得持续的浪费人力物力,保证西域三十六国的臣服。

  故,阚泽,张既所过之处。

  除国号,夷王室,诛勋贵,留驻百人等候大汉派遣官吏来治理疆域。

  七月之初。

  洛阳,大业宫之内。

  张鲁在殿外广场点燃一捧黑火药。

  明亮的火焰,刺鼻的硝烟味,令诸多人为之眼眸一亮。

  “差了些。”

  刘牧摇了摇头,沉声道:“明日开始,天工府操持火药之人前往北邙,勿要在洛阳城中试验,防止伤及百姓。”

  “诺。”

  张鲁脸色一苦。

  工部提供配比,提供所需。

  月余时光,他们造出的火药竟然不入陛下之眼,真的太难了,还是他们这些人太过愚蠢啊……!

  “陛下。”

  沮授眉头紧锁道:“按照我们如今的章程,若是交由兵部开始锻造,运输势必是难题!”

  “朕知道。”

  “有问题,便解决问题。”

  “火器,朕不准备在完善之前装配。”

  刘牧垂袖走向神武阙,沉声道:“兴工商百业,是历久经年的事情,但铸造军械,我们可以更迭数代再配备,免去刚更换军械,便迎来新的产物,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诺。”

  众文武神情复杂的应道。

  吕布挽着衣袖,叹道:“不知陛下造所谓的黑火药有何用,若是粮食足够,我们便可以用兵横推,何须凭借这些外物。”

  “君侯。”

  “人啊,需要学会用脑。”

  赵云打趣道:“兴工商而置百业,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其实有诸多事情,一曰兴工,一曰兴商,一曰置百业,如今大汉最大的问题,应当是人口的不足,并且要压不少人在耕田事上,所以才让我们的兴商,兴工陷入困境!”

  “何解?”

  吕布揽着赵云的肩膀走向镇国府。

  “三种方法。”

  “一种是效法游牧之族,用兵去劫掠周边之国的粮食,然我们的百姓远超过他们,所以算得上杯水车薪。”

  “第二种便是想办法增加百姓,使更多人进入工坊,但会造成士族郡望一般的商贾,以此要挟朝廷,令百姓陷入另一种苦难。”

  “第三种便是以工业兴农事,促使百姓脱产。”

  “此类,可以少量的人耕种粮食,去养活大量的人。”

  赵云抬手竖起三根手指,言简意赅的解释道:“火药,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必须要被攻克。”

  “不对啊。”

  “我们可以对外买粮。”

  吕布陡然愣了下说道:“贸易,为何不能是粮食?”

  “百姓之口腹。”

  “焉能交付于他国之手。”

  赵云意味深长道:“管仲以鲁缟灭一国之事,可是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你读书多,说得对。”

  吕布眉头一挑,淡淡道:“所以,你准备何时成婚,这几日童师可是天天在某师父府上念叨。”

  “不急。”

  赵云神情狼狈无比。

  治国,尤其是治大国,犹若烹小鲜。

  大汉要跳出一个圈子,进入工商置百业的时代,必须要慎之又慎。

  仅彩绘印制技艺,便引起天下的轰动,一层又一层的刊印,配上彩色的桐油墨,令洛阳焕然一新。

  不止是商标,店名,连同食单都换成了彩色。

  更有甚者,公羊学子带着油墨,在东市为人衣裳题字写文,形成一股风潮。

  “皇叔。”

  “这话本太奇怪了。”

  刘婉提着衣袍跑入天禄阁,将手中的话本递过去,兴冲冲的说道:“有人在礼部申请到了印书资格,但没有著书,而是写下话本,还配了彩色的图画!”

  “婉儿。”

  “最近课业如何?”

  刘牧接过话本,上面的书名让他有些惊诧。

  《大荒东行纪》,极为粗狂的书名,可见是按照山海经为蓝本,故而里面写了不少山海经之事,以第三人的视角,写出一篇另类的话本。

  “尚好。”

  刘婉扶着下巴,说道:“若是将这些文字,全部归于图画之中,然后刊印出来一定可以大卖。”

  “太难了。”

  “刊印之术,还做不到如此。”

  刘牧随意翻看了两页,合上话本说道:“你可以写一本小说。”

  “小说?”

  刘婉有黯然道:“类如班固所言,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可我没有时间去听闻百姓之言!”

  “自己想。”

  刘牧屈指弹了一下刘婉的额头,淡笑道:“写一个自己心中的念头,千百年之后的大汉,或者以上古之事为本,写出自己所想之故事!”

  “千百年太远。”

  刘婉眸子顿时一亮,说道:“我写一个‘五十年后的大汉’,到时请皇叔审阅校勘,免得贩卖之时令宗室蒙羞。”

  “可以。”

  “朕会抽出时间校勘。”

  刘牧笑道:“你且去太微宫看望蔡琰吧!”

  “诺。”

  刘婉作揖一拜。

  离开天禄阁,笑盈盈的走向太微宫。

  曾经的闺中密友,如今仪态盈万方的大汉皇后,祈念来年可以诞下皇子啊!

  “陛下。”

  典韦好奇道:“五十年后的大汉,会是何等模样?”

  “自己想。”

  刘牧翻开一份奏章公文,淡淡道:“你认为五十年后的大汉是什么模样,说来给朕听一听?”

  “家家有院落。”

  “户户满粮仓。”

  “人人有锦衣。”

  典韦想了良久,笃定道:“若是有十个胡奴养马,十个瓮奴耕田,十个外邦婢清扫家室,大汉银行储蓄超过十万钱,那就再好不过了!”

  刘牧笑道:“若如此,大汉境内,外邦人岂不是比大汉人还要多?”

  “对啊?”

  典韦愣了一下,又摇头憨声道:“不对,如此必为倒行逆施,焉能让外邦人多于大汉人……!”

  “治国啊。”

  “可非常人所能行。”

  刘牧提笔在户部的奏章上写下一个‘准’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