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194章 函谷关下,披坚执锐的夏侯渊

  “不可能。”

  “这怎么可能。”

  杜濩眼中满是恐惧。

  人困马乏,历经数战的六个人,竟然能敌百余鬼卒?

  这些人,真是普通的间,还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的百战精兵?

  “你们不臣。”

  “皆会死于定业刀下。”

  王雄神情冷肃无比,翻身跃下战马。

  跃过一具具横陈的尸骸,孤身行至杜濩面前。

  猛然挥击定业刀,崩出缺口的刀刃,斩断杜濩坐下战马的马腿,而后持锋上刺,将其胸膛贯穿。

  “不……!”

  锋矛穿膛的痛苦,令陷入癔症的杜濩惊醒。

  “铿。”

  王雄没有多言,直接挥刀枭首。

  俯身将坠地首级提起挂在马鞍上,领军朝着函谷关奔赴而去。

  战争即将降临,箭在弦上的长安,粮道,粮草储备,兵事调动,都是机密中的机密,容不得泄露分毫。

  暗线上的交锋,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临山古道,只是王雄急奏洛阳路上的些许坎坷。

  片刻之后,又一支鬼卒从长安方向奔赴而至,看着铺满古道的尸骸,以及被枭去首级的杜濩,尽皆神情不甘的看向洛阳方向。

  此地,隶属京兆尹与弘农交界。

  往北二十里,便有大汉王师设下的先锋营。

  所以,他们只能放弃追击,将王雄逃离京兆尹的消息传回长安。

  古道之战,是大规模交战的先兆。

  密报消息发回洛阳时,正值年关之际。

  “陛下。”

  天禄阁内,满宠恭敬呈上密报。

  刘牧一目十行的扫过其中内容,轻叩桌案道:“择日备车,将王雄与其他监州尉接回长安,将其命为监豫州令使,等伤好之后赴任,阵亡的监州尉卒做好抚恤,有功在身之人要擢升。”

  “诺。”

  满宠恭敬道。

  刘牧阖着眸子,思忖道:“传王卒尉,明日一早备驾函谷关。”

  “诺。”

  满宠躬身退出天禄阁。

  刘牧起身看向典韦,沉声道:“传礼部,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再传授令司,授关羽领中府军第四军团,授封忠义之师,调往陈国听从曹孟德指挥。”

  “诺。”

  典韦憨应着走向神武门。

  “铛。”

  “铛。”

  恰时,洛阳四城的钟磬奏响。

  子时正,神武二年至。

  这一年,刘牧已经二十二岁,蓄起了胡须。

  卯时之际,刘牧的六马车舆,悄然发往函谷关。

  直至日上三竿,六部与镇国府的文武臣卿才收到消息。

  “陛下诏。”

  典韦领殿中尉,持诏立于镇国府之内。

  “陛下万年。”

  “大汉万年。”

  贾诩,沮授等人对视一眼,作揖恭拜道。

  “额~~~!”

  “天子御制。”

  典韦目光扫过诏书,愣了愣说道:“三辅有变,朕先行赶往函谷,兵部右侍郎沮授负责各方粮草调度;程仲德,戏志才三日后随辎重队伍发往函谷;贾文和你要盯着豫州,兖州,如果黄巾南下,见机代朕拟令,收复兖州各郡!”

  “臣遵诏。”

  贾诩,沮授,戏志才等人面面相觑。

  典韦将诏书递过去,沉声道:“诸位,某还要去六部院,国子监宣诏,诏书你们慢慢看吧。”

  “好。”

  贾诩点了点头。

  沮授摊开诏书,瞥了眼远去的殿中尉,面色古怪道:“某还以为典君字没认全,就随便念的口谕,没想到陛下真的如此写下诏书,而且还是自己亲笔,非是礼部拟诏,想来是写的匆忙。”

  “昨夜有军情?”

  贾诩看向昨夜值守的军谘书佐问道。

  “是。”

  军谘书佐呈上急报。

  贾诩瞳孔紧缩道:“监郡令使王雄从长安撤出来了?”

  “哦?”

  众人脸色微微一变。

  监州尉内督外间,轻易不可能撤离驻地,除非情况紧急。

  贾诩深吸了口气,解释道:“五斗米道多年前改制,负责军情消息探查,并设鬼卒,奸令祭酒;当年三辅士族捧举张温是掩人耳目,实则早就与张修,刘焉掺和一处,连益州的賨人都叛变了。”

  “賨人?”

  张辽眼中满是疑惑。

  蹇硕解释道:“板楯蛮,其族起源甚早,可以追寻上古之时,勇猛强悍,崇尚武力,冶铸技术出色,巴渝舞可见过,便是源于賨人。”

  “如此?”

  张辽若有所思道。

  蹇硕眸子微冷,说道:“賨人之叛,证明益州内部达成意见统一,巴郡,南中可能会组建义从军入境,所以陛下急忙才赶赴函谷。”

  “非是如此。”

  “监州尉上禀汉中粮道与长安储粮数目。”

  贾诩递过密报,目光湛湛道:“陛下是要抢敌先手,打一个时间差!”

  “时间够。”

  程昱扯着衣衫,笃定道:“益州山路难走,他们想要开辟新的粮道时间不足,所以必须要调兵出城,维护粮道的安全!”

  “嗯。”

  众人意味深长的对视一眼。

  战争对垒,僵持的时间可能会有数年之久。

  可分胜负,不过是旬月之间,若是能借粮道之疏漏,三辅可能会在三月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赶上百姓均田春耕。

  这一日,大汉这座庞大的帝国机器开始运转,为三辅之战提供后勤支援。

  正月初九。

  函谷关,列帐无数。

  刘牧坐在一张马扎上,翻看着王雄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这里面写了不少京兆尹的风土人情,以及对于食物的品鉴,最让他为之触动,便是京兆尹李姓一族守府之事。

  “陛下?”

  王雄刚睁开沉重的眼眸。

  神情顿时一惊,顾不得身上的痛楚,想要撑着木榻起身。

  “不必多礼。”

  刘牧将王雄按回去,安抚道:“你敢身体如何,可有不适之处?需要朕帮你叫军医吗?”

  “臣无碍。”

  王雄眼眸顿时一红。

  天子临帐,如此关怀备至,生之大幸。

  “那便好。”

  刘牧将记事本放在床头,淡笑道:“此战结束之后,朕为你与李姿赐婚,不过你得先好好养伤,去监州尉履职!”

  “臣遵诏。”

  王雄羞臊的点头道。

  李姿,京兆尹李怀的孙女。

  因守旧府之事,二人相识,互生情愫……

  “好好养伤。”

  刘牧再度安抚之后,起身迎着阳光走出军帐。

  “陛下。”

  “各营将校皆至帅帐。”

  帐外,许褚恭敬道:“夏侯妙才,随两位先生来函谷关了。”

  “挺快。”

  刘牧笑了笑,提袍走向帅帐。

  函谷距离洛阳不远,只有不足四百里。

  但戏志才,程昱,夏侯渊带着辎重军几日便至,算得上急行军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