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传来闷雷般的震动。
无数吐蕃重甲骑兵的身影自丘陵后涌现,镶铁马蹄踏得沙土迸裂,挑开唐军寨栅,潮水一般杀了进来。
冲在最前的吐蕃将领突然连人带马陷入深坑,那正是唐军三日来佯装埋锅造饭时暗中挖掘的陷马坑。
“连弩车!”
随着李光弼令旗挥舞,二十架藏在粮车中的连弩车同时咆哮。
婴儿手臂般粗细的弩箭裹着浸透火油的麻布,将吐蕃前锋骑阵撕开数道燃烧的缺口。
埋伏在鹿砦后的陌刀手如墙而进,雪亮刀光劈开吐蕃人的牦牛皮甲时,飞溅的血珠在夕阳下凝成道道赤虹。
“杀啊!”
“杀蕃狗!”
“休要放走一人!”
埋伏了许久的唐军从四面八方涌现,使用各种强弓硬弩朝着有恃无恐的吐蕃骑兵爆射。
一瞬间,箭矢密集如飞蝗。
数不清的吐蕃人纷纷中箭倒地,好似狂风掠过熟透的麦田。
乞力徐在五里外的山岗上看得目眦欲裂。
本该溃散的唐军,竟变戏法般从莫名其妙的地方涌出无数重甲步兵。
更可怕的是那些伪装成酒坛的猛火油罐。
当骑着牦牛的吐蕃特种兵冲入辕门时,唐军弓弩手精准地射碎陶罐,冲天烈焰瞬间将一头头牦牛化作奔走的火柱。
“中李光弼诡计了!”
乞力徐颓然跌坐在地,“传我命令,收兵,收兵啊!”
吐蕃大营中响起凄厉的号角,这是撤退的信号。
遭受重创的吐蕃军慌不择路,纷纷抱头鼠窜,漫山遍野都是吐蕃人逃命的身影。
“杀啊!”
“休要走了乞力徐!”
八万多唐军士气高昂,在李光弼与田神玉的率领下兵分三路,漫山遍野的追杀吐蕃人。
乞力徐止不住败军,只能率部向着西方仓惶逃窜。
高原的千沟万壑中,到处都是吐蕃人的尸体。
唐军一口气向西穷追了五六十里,要不是地势越来越高,呼吸困难,剩下的吐蕃残兵只怕将会全军覆没。
乞力徐率部没命的向西逃窜,一直逃到巴塘方才止住溃败之势。
经过清点人数,吐蕃军只剩下三万出头的兵力。
也就是说乞力徐的妙计导致吐蕃人仅此一战就损失了两万人,比他们之前一个月的损失还要大。
“马上赶往逻些城,请赞普派两万人赶到波窝设伏接应我军。若我军不能在马尔康拒敌,那就只能退守波窝了。”
遭遇大败的乞力徐再也没了之前的豪情壮志,一边派遣使者返回逻些城向尺带丹朱求援,一边率部昼夜疾行,向着马尔康撤退。
那里地势险峻,峰峦叠嶂,可以居高临下的打伏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乞力徐相信尽管自己麾下的将士只剩下三万人,依旧能够凭借地形挡住附骨之疽一般的唐军。
在高原上,如果吐蕃人使出全力奔走,唐军是绝对追不上的。
这支吐蕃军队之所以被唐军紧紧咬住,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乞力徐不肯认输,不肯放弃粮草辎重,甚至是走走停停,故意等着唐军追上来。
看到唐军竟敢深入高原,乞力徐就好像看到公鸡进了黄鼠狼窝,断然没有不咬一口的道理。
只是乞力徐没想到,这只公鸡原来是只铁公鸡,这一口咬下去非但没有吃到肉,反而把自己的牙齿崩下来了好几颗。
虽然时值六月,但高原上的夜晚却寒风侵肤。
李光弼在帐篷里看着舆图,与田神玉以及十余名麾下武将共商下一步的行动。
“此地已经过了嘎达岭一百多里,距离马尔康五百里,距离逻些城两千五百里。”
李光弼的手指在地图上游走,落在了四川盆地之中,“距离成都则有一千五百里,这意味着我军已经深入吐蕃境内八百里。”
“干他娘的!”
田神玉将嘴里的牦牛骨头狠狠的吐出来,“差两千五百里就到逻些城了,不踏进布达拉宫,将来我死不瞑目!”
其他将领纷纷高呼:“我等誓死以大都督马首是瞻!”
李光弼蹙眉问道:“这一仗杀敌多少?缴获了多少粮食?”
“杀敌一万五,俘虏五千。”
“缴获各种粮食八百多车,够将士们吃半个月了。”
“还烧死了五百多头牦牛,这段时间可以给将士们开开荤。”
“真是太好了!”
李光弼欣慰不已,“至少能够坚持到马尔康了,这样也不用急着催促岑参送粮食,我们有充足的时间等候粮草补给。”
田神玉摩挲着下巴上杂乱的胡须,问道:“我军损失多少?”
“八千。”
有人答道。
“他娘的,我们设伏还死了八千人啊?”
田神玉露出蛋疼的表情。
一名偏将叹息道:“没办法,将士们总是呼吸急促,运动太剧烈了就喘不动气,需要停下来缓缓,这就给了吐蕃人还手的机会。”
李光弼伸手拍了拍田神玉的肩膀:“这已经很不错了,吐蕃人的阵地战能力远在突厥人之上。
在成都平原,我们勉强能够打出一比二的战损比。
进入高原地区之后,乞力徐且战且退,与我军连战数场,双方的战损比变成了一比一。
乞力徐据守嘎达的险要,我军冲了好几次,阵亡五千,只杀了两千吐蕃人,战损比已经变成了二比一还要多。
如果不是乞力徐杀出来送人头,咱们想要突破嘎达岭这座险山,不死个两三万人根本无法突破。
而现在仅用了八千人就突破了嘎达岭,还歼灭了两万吐蕃军队,这可是一场大胜仗。”
众人纷纷附和:“节帅言之有理。”
一名幕僚铺开纸,提笔书写奏折:“属下这就修书报捷,告诉朝廷我军在嘎达岭大捷,歼敌两万。”
田神玉摩挲着下巴道:“写三万,这样可以让弟兄们多捞点功绩。”
李光弼沉默不语,好似没有听到田神玉和幕僚的对话。
幕僚笑着点头:“好好好,就按照副帅所言起草,嘎达岭一战,歼敌三万,乞力徐率两万人仓惶逃命。”
一名武将叹息道:“可惜吐蕃人被吓破了胆,把粮食辎重都扔了,跑的太快,咱们实在追不上了。”
李光弼抚须笑道:“放心吧,乞力徐绝对不会逃回逻些,他会在沿途设伏,不用我们追,他就会在路上等着我们。”
“为何?”副将露出不解的眼神。
“逻些相对平坦,吐蕃人肯定更想利用险要伏击我们。”
李光弼自负的做出推断,“我们已经深入敌境八百里,是时候改变战术了,既然追不上吐蕃人,那我们就让吐蕃人等我们。”
军议完毕,李光弼下令就地扎营,休整一夜,明天再继续向西进军。
夜色寂寥,天空繁星满天,一颗颗晶莹璀璨,仿佛触手可及。
八万唐军在相对平坦的山坡上扎下营寨,除了巡弋的游骑兵保持警惕之外,疲惫的将士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经过这场惨败,想来乞力徐被吓破了胆,定然不敢再主动来送人头了。
次日天亮,李光弼命人把杨洄押解到面前,沉声问道:“杨驸马,现在有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想不想把握?”
杨洄马上明白了李光弼的意思,激动的道:“逻些城我熟,我熟悉,我愿意充当向导,为你们引路。”
李光弼郑重的拍了拍杨洄的肩膀:“但我提醒驸马一句,你可别耍什么花招,更不要想逃跑,我手下神箭手的箭法绝对能够做到百步穿杨!”
“不敢、不敢,绝对不敢!”
杨洄连连摆手。
随后,李光弼下令将杨洄的枷锁打开,派了数名精干的士卒严密监控,让他随军同行。
在杨洄的引导下,唐军果然能够更加轻松的找到最近的路径。
八万唐军列队向西,穿过一座座崇山峻岭,迎风招展的旌旗在山风中猎猎作响,绵延了十余里路程。
李光弼策马徐行,手中马鞭向西一指,高声鼓舞士气。
“前方要塞马尔康,可能就是乞力徐的落脚之处,突破了此处,我们距离逻些城就更近了一步,将士们加油啊!”
“逻些城在等着我们,布达拉宫在等着我们,把我们的足迹踏进去,征服它,你们将会成为汉人的英雄!”
八万唐军唱着雄壮的军歌,用此起彼伏的喊声回应主帅的鼓舞。
“踏破逻些城,踏平布达拉!”
“马蹄踏处,即为大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4.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