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古代:我和赘婿兄长互换身份

第1004章 诸国经济躺平,臣服于大胜

  随着这些西方商人,在周边国家频频碰壁之后,考虑到返回西方的成本以及耽误的时间,他们只能冒险再次前往大胜港口了。

  为何折返大胜,实在是周边国家压价太厉害,而且吃不下这么多货。

  “先卖一批。”

  “拿到大胜纸币之后,去大胜采购一批物资,一切要小心。”

  “小心大胜故意坑我们了。”

  一个西方商人谨慎道。

  其他西方商人频频点头。

  现在大家伙都是一条船上的了。

  很快一批物资出售之后,这些西方商人就开始购买大胜的本土产品,发现大胜纸币确实能够顺利买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后。

  才是暗暗舒了一口气。

  “虽然大胜纸币替换了原来的金银,使得我们没办法带走金银回西方。”

  “那就直接从大胜购买西方所需的物资,把这批货转卖出回本土吧。”

  一个西方商人道。

  “可惜的是,原本我们可以高价抛售这批物资,收益绝对比眼下高。”

  “自从大胜推行了这批纸币,竟然开设了关税港口,想要进入他们的市场,还要缴纳关税,就连出境的商品还进行盘查以及缴纳关税,简直是两头吃啊。”

  “这个市场很大,比我们西方大多了,但大胜政府介入,我们虽然垂涎,却也不能无所顾忌。”

  “而买我们货的大胜商人,明显更精明了,有一个人竟然妄想向我们进行兜售他们的劣质产品,该死。”

  “我还发现了大胜的商人,竟然买了我们的货之后,当场拆成各种零部件了,该死,他们该不会想盗窃我们的技术吧。”

  “大胜政府现在越来越会做生意了。”

  ……

  一个个西方商人无不抱怨,但都认可大胜的市场越来越大,是一个令他们垂涎的地方,不管多少东西,都能完全进行消化。

  大胜对于西方的到来,并不排斥。

  国内市场要做大,闭关锁国要不得。

  除此之外,大胜为了尽快加强大胜纸币对于周边国家的掌控力,接连频频开始出手军备以及一些重工业产线等。

  这些都是二手的。

  贯彻大胜的一贯主张,不限制一些军备等技术的出售,一味的限制,逼的他们自研自造,只会让大胜损失更大。

  大批军备以及一些工业产线的出售。

  一下子吸引了周边大量的国家。

  唯一的结算方式就是大胜纸币。

  这些国家不得不带着大量的金银,到大胜境内的中央银行进行兑换成大胜纸币。

  而大胜境内外的金银兑换大胜纸币是统一价格。

  但对于境外要收取附加费。

  这个附加费是浮动的。

  几乎每日都在涨。

  八岐国方面。

  “天皇陛下,我们必须尽快让国内开始普及使用大胜纸币。”八岐国财政大臣郑重道。

  “纸币是好东西。”

  “我们八岐国就不能推行自己国家的纸币吗?”

  日照天皇不甘心道。

  “陛下,一国能否推行自己的纸币,要看国民的接受度,还要看我们政府的黄金储备。”

  “打个比方。”

  “过去东方通用的货币主流就是金银。”

  “若是我们推行自己国家的纸币,就必须让我们的纸币和金银挂钩,民众要兑换金银,我们必须有能力进行兑换。”

  “可我们八岐国根本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兑换啊。”

  “而普及大胜纸币,民众就能很容易接受,也不会出现大规模挤兑的风险。”

  财政大臣解释道。

  “那我们继续使用现行货币。”日照天皇不甘心且倔强道。

  “陛下,启用大胜纸币为我八岐国日常货币,一方面是向大胜表态效忠,会得到这次军备出售的优惠。”

  “第二方面,现在金银兑换大胜纸币的附加费越来越高了,若再不尽快兑换,我们国家要缴纳更多的附加费,那会让八岐国的财富大大的外流。”

  “若只是这两点,还不着急。”

  “最关键现在八岐国几个主要市场,只接受大胜货币结算,我们政府不行动,底下的商人们也已经启动黑市,私下里开始大规模的拿黄金兑换大胜纸币了,即便我们不行动,民间也会很快普及的,到时候只会便宜了很多大商贾,而政府却要为他们背黑锅。”

  “倒不如依政府名义,如此还能交好大胜,多谈一下好处。”

  “陛下,我们太弱了。”

  “还望你明白这个现实。”

  财政大臣苦笑道。

  “如你所愿吧。”

  “争取和大胜谈一谈,降低附加费,希望你们财政部尽可能为我八岐国民众考虑。”

  日照天皇无奈的闭上眼,再谈下去,怕皇室都揭不开锅了,他听闻了,供应给皇室的肉食和鱼类,价格每日都在涨。

  一问才知道。

  因为他们不具备远洋航行,很多供应都来自大胜,大胜那边要求用大胜纸币进行结算,逼的他们只能用黄金去兑换大胜纸币。

  而附加费,每日都在涨。

  此刻大胜政务处内。

  “领袖,你这个方法好啊。”

  “境外黄金兑换大胜纸币增加附加费。”

  “几场军备和淘汰产线的出售,加上掌握各国几个物资渠道。”

  “就能逼迫他们的市场,不得不普及大胜纸币。”

  唐晏廷呵呵一笑。

  “还是我大胜国力强大。”

  “周边国家即不敢联手对抗大胜,更不敢独自反抗大胜。”

  “在这个情况下,市场的客观需要。”

  “他们能做的就两点。”

  “第一,各国政府尽快囤积大量的大胜纸币,进行交易时的兑换。”

  “第二,完全把大胜纸币引入全境,政府放弃抵抗,让市场接受。”

  许元胜说道。

  “那为何不选择第一个?”万树森诧异道。

  “他们的市场太依赖大胜。”

  “依赖到每次的交易,都需要庞大的大胜纸币,他们的政府根本没能力提前兜底。”

  “即然政府做不到,又不敢强行封锁和大胜的交易,能做的就是利益最大化,尽快开放全境使用大胜纸币。”

  许元胜说道。

  在后世,美元成为霸主,但不少国家用的还是自己的货币,只不过对外交易时多数依美元结算。

  但前提是。

  现在大胜周边的国家用的还是金银货币,他们想推进纸币,没有那么简单,他们的民众很难信任一个附属国的政府。

  事关财富,那些民众会纷纷选择大胜纸币,要么就是继续保有金银。

  但他们的市场和政府,又偏偏太过依赖大胜,这是后世美元经济也做不到的。

  在对大胜交易过程中,大量金银的流入大胜,以及大胜不断增加的境外兑换附加费,迫使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放弃抵抗,全民使用大胜纸币。

  要不然周边国家的黑市会纷纷建立,他们国家的商人会疯狂的从黑市里,吸收掉民间的金银。

  一旦长时间下去,富了大胜和这些商人,而国家和民众就会更加贫困。

  那些国家的政府,最好的做法就是尽快躺平,接受大胜纸币充斥全境。

  说到底。

  大胜不断增加的境外兑换附加费,无疑是导火索。

  不过许元胜对此并不后悔。

  尽快打通大胜纸币的流通性,才能让各国跟随大胜的脚步,尽快成长。

  不动一兵一卒,对于附属国进一步的加强了掌控。

  才能在之后东西方之战中,能够调动更大的物资。

  若是这些国家敢反抗大胜。

  不需要出兵。

  只要让大胜货币略微贬值,就能拉升其国内的物价。

  大胜境内市场很大,还能承受。

  反抗大胜的小国,会很快激发社会矛盾的。

  当然若不背叛大胜。

  最起码在许元胜执政期间,大胜也不会通过经济手段,掠夺其它小国的血汗,反而会慢慢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让他们的民众,从内心里心向大胜。

  等货币改革,完成了之后。

  大胜对境内的大的改革,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政府调控,让市场自行的壮大即可,制度上的改革即便有,也只是小范围的微调。

  特别有房产这个龙头的带动下。

  从面貌而言,大胜境内在这大半年间可谓是发生了大的改变,若是县城还只是小范围的改变,府城几乎一小半区域进行了征迁和建楼。

  而省城作为集中一行省之最富裕,行政中心的区域。

  吸引了大量的房产企业,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建。

  崭新的小洋楼,让真正富裕的一批人,特别是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商人和匠人们,都第一时间住上了小洋楼。

  一些被拆迁的城内贫困民众,也一跃之间成为了富裕的人。

  贫富差距的肉眼可见的拉大。

  一些同阶层的人,也一跃之间完全不一样了。

  不像过去,只有科举才能改变人生。

  改变的方式多了,也机会更多了。

  让更多的人从内心里,选择了改变生活状态。

  这一切在大胜境内翻天覆地的变化着。

  政务处内。

  许元胜正和国债司的张友德以及商务司的陈辉红谈话。

  “国债司渐渐的放缓国债券的认购。”

  “现在政府财政充裕,让民众的资金最好流入市场,而非再过政府这一手了。”

  许元胜说道。

  “是,领袖。”张友德微微心里有些失落,也意味着他的作用性不大了。

  “国债司,未来的任务还是很重要的。”

  “随着中央银行的成立,民众多数把钱存入银行里,但利息不高,国债成为补足的一环。”

  “我让你放慢国债券的认购,是针对广大民众。”

  “你可以和银行那边谈一谈,看看开发一些新的经济方式,把国债放到具体事情上,比如修路,建桥,大的开发。”

  “国债司,以后要成为补充市场经济,以及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一个手段。”

  “我对你们是寄予厚望的。”

  许元胜说道。

  “是,领袖。”张友德恭敬起身道。

  许元胜压了压手,目光看向一旁的商务司的陈辉红,后者此刻看上去满脸红润,有起初国债司的风光,现在的商务司无疑后来居上了。

  “商务司做的不错。”

  “你们提交的报道我看了。”

  “从最初入股的工厂只有寥寥万家,现在你们商务司手里过的工厂和企业,超过百万家了,比预想的快的多啊。”

  许元胜笑着道。

  “是的领袖。”

  “汇总到今日,一共一百二十万三千六百五十一家工厂和企业,在大胜这片市场肥沃的土地上,正在为大胜经济的腾飞而努力。”

  “得益于领袖当初的提点。”

  “现在我们商务司,每个月都会组织大型的见面会。”

  “也从过去的同城,现在是跨区域,跨行业,分为纺织业,钢铁业,制造业等等多种行业,接下来我们开始组织对外拓展的企业和工厂,进行联合出手。”

  “我们掌握的消息和资源。”

  “在这些工厂和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之中,往往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

  “据统计,现在九成以上的工厂和企业,每日为我大胜贡献的税收,接近九千万元。”

  “我坚信,年底的时候。”

  “大胜的企业和工厂,日创造税收可过亿。”

  商务司陈辉红坚定道。

  一旁的张友德心底苦笑,日九千万元,按照兑换过去的银子,那就是九十万两银子。

  一日九十万两的财政收入。

  这在大胜民国改制之前的旧时代,当年南北未曾统一时,他隐约记得,当初的户部总储备也不足几百万两吧,现在只需要几日就能超过当年户部总储备了。

  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商务司,我就提两个建议。”

  “第一,搞的那个见面会,可以继续办下去。”

  “第二,商务司要少出手,关键时候再出手,现在企业和工厂多了,让他们自行淘汰和强大,才能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就像在军队里,被保护的兵士,是无法成为兵王的。”

  许元胜说道。

  “领袖的话,我会认真贯彻和执行。”陈辉红连连点头,并开始拿出一个本子,就开始进行登记。

  一旁国债司的张友德,心底暗骂,真是闹鬼了,比自己牛逼的,还要比自己更努力。

  这让自己丢大人了。

  他急忙从一旁的手提包里,掏出本子和笔,也开始哗哗哗的记下刚刚领袖说的话。

  就在这个时候,唐晏廷和万树森从外面走了进来。

  “领袖,好消息。”

  “天大的好消息啊。”

  这个时候唐晏廷大笑着,快步走了过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ad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ad4.cc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