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老兵心愿近,新碍又横生
铜制真空管嵌入界碑的刹那,冰层下传来齿轮转动的闷响。
毛璃后退半步,看着斑驳的";土";字旁泛起幽蓝荧光,三十九枚军功章虚影突然浮现在碑体表面。
当她想触摸最近那枚1979年款的五角星时,裤脚突然被冰棱勾住——结着霜花的荆棘正从她影子里疯长。
";这次的心愿比活人还急。";她扯断藤蔓,工兵铲形状的影子在雪地上晃了晃。
对岸白桦林的异响愈发清晰,像是生锈的子弹壳在相互碰撞。
穿过界河时,怀里的铜铃突然震得发烫。
毛璃假装俯身系鞋带,借着冰面反光瞥见身后三十米处,两个戴貂皮帽的男人正用雪杖丈量她的脚印。
其中矮个子袖口露出的金表链,与三天前在拆迁办监控里看到的如出一辙。
";孙经理倒是念旧。";她摩挲着电台残骸里找到的晶体管,突然将铜铃抛向半空。
铃铛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气里炸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旋律,惊起成群寒鸦。
等跟踪者揉着被鸟粪糊住的眼睛追来时,雪地上只余下三组朝向不同方向的足迹。
长途汽车站售票窗结着厚厚的冰花,毛璃数出七枚不同年份的硬币。
当指尖触到那枚1993年的长城币时,售票员机械臂突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北坡村班次取消了。";对方电子眼闪着不正常的红光,";暴风雪要封山。";
候车厅暖气片后传来煤油味,毛璃转身时,瞥见穿貂皮的身影在消防栓镜面一闪而过。
她忽然将晶体管贴在自动售货机的感应区,随着一阵电路过载的焦糊味,所有电子屏同时跳出1979年的老电影画面。
趁人群骚动,她裹紧围巾钻进货运通道,却在后巷撞见辆轮胎被扎破的越野车。
";这可不是意外。";她蹲身抚过刹车管整齐的切口,突然从油箱缝隙扯出半张带油污的图纸。
泛黄的测绘标记间藏着句钢笔写的俄文诗,正是吴馆长办公室里那本《莱蒙托夫诗集》第45页的批注。
市政图书馆顶楼的古籍区,毛璃对着放大镜哈气。
当1937年的边境地图在台灯下显影时,楼梯间传来胶底鞋特有的摩擦声。
她把地图残片塞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装封面,转身时碰倒了整排契诃夫全集。
";需要帮忙吗?";穿貂皮的高个子伸手扶书架,腕部露出的青黑色纹身却是现代3D打印墨水的质感。
毛璃突然将书页间抖落的樟脑粉扬向空中,在对方呛咳的瞬间,把真地图塞进消防栓,抱着假档案袋冲向安全通道。
暮色降临时,她混进送葬队伍穿过殡仪馆后巷。
纸钱纷飞中,那柄不存在的工兵铲影子突然拉长,指向花圈店橱窗里的军绿色保温壶——壶身弹孔组成的图案,正是信里说的桦树皮地图坐标。
在城际货运列车的集装箱里,毛璃用体温融化冻硬的桦树浆。
当树皮地图在蒸汽中舒展时,铜铃突然自己跳进搪瓷缸,在水面映出孙经理办公室的倒影: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正把玩着微型界碑模型,沙盘上的铁路线赫然穿过北纬45°的军事管制区。
车窗外飘起细雪,毛璃将地图碎片喂给暗格里找到的军鸽。
鸽子飞向夜空的瞬间,她听见月台上响起熟悉的貂皮摩擦声,以及金属探测器启动的嗡鸣。
湿漉漉的传单粘在社区公告栏上,毛璃伸手去揭时,油墨突然洇出“女骗子”三个血红的字迹。
她指尖微颤,背后水果摊的卷帘门“哗啦”落下,惊飞了电线杆上成群的灰鸽。
“就是她!”修鞋铺里传来压低的惊呼,毛璃转头时正撞见赵老兵的女儿抱着保温饭盒仓皇后退。
军绿色的饭盒盖上还印着褪色的五角星,此刻却在冬日的惨白光线里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社区活动中心的玻璃窗突然齐刷刷合上,毛璃数着第七块窗棂的裂痕,突然发现那些裂纹恰好组成俄语字母“骗子”。
她握紧军用水壶,壶身残留的桦树浆突然凝结成冰,将掌心冻得发麻。
“小心!”斜刺里伸出的黑伞挡住当头泼来的隔夜茶水。
冯记者反手亮出记者证,胸前挂着的徕卡相机撞在伞骨上,发出清脆的金属颤音。
“诸位不如看看这个——”他突然展开泛黄的《边境日报》,1979年的头版头条赫然是赵老兵在界碑前授勋的照片。
人群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
毛璃注意到冯记者西装下摆沾着新鲜的雪泥,裤脚还有北坡村特有的红粘土——他分明是连夜徒步翻过了封山的暴雪区。
“传单上的防伪码是上个月才启用的新版。”冯记者用镊子夹起传单,在紫外线笔照射下露出孙氏地产的logo水印,“而毛小姐三天前刚抵达本市。”他突然转向面色发白的社区主任,“您办公室的打印机,应该还留着同样的碳粉配比记录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