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779章 恭送吾皇!

  百官明晃晃地逼宫,声浪一声高过一声。

   直到后方的军士都加入到呐喊之中,上万人齐声喊着同一句话,声势似要震天。

   反观庆帝这一边,身旁不过八百锦衣卫。

   锦衣卫再勇,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此刻也是手脚发麻,全凭一股心头气撑着。

   李霖、任宽二人持剑在手,怒目而视。

   霍端孝沉默不语。

   李彻则是抿了抿嘴唇,目光冰冷地从前排的几名大臣脸上扫过。

   “呵呵。”

   庆帝不怒反笑,浑浊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李焕身上。

   “太子。”他开口,声音竟是出奇的温和,“诸卿都觉得朕该让位给你,你怎么想?”

   李焕吓得浑身一哆嗦,嘴唇颤动,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下意识就想往后退,脚跟还没挪动,后背便被几名世家官员死死顶住。

   秦会之趁机凑上前,压低对李焕附耳道:“殿下,事已至此,您便是想退也退不得了!”

   李焕猛然一颤。

   自己早已上了世家这座马车,并与庆帝背向而驰。

   如今还想要下车,只能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退路已绝,他心一横,向前踏出半步。

   声音却依旧发颤:“儿臣......儿臣......”

   “大些声!”庆帝横眉怒斥,声如雷霆,哪还有半分病入膏肓的孱弱,“我大庆太子,竟是个哑巴吗?!”

   这一声怒喝,携着无上积威扑面而来。

   李焕只觉得双腿一软,嘴巴徒劳地张合,像离水的鱼,再也发不出半点声响。

   不仅是他,台下不少世家官员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帝王之怒,骇得手脚发麻,不敢抬头直视。

   庆帝不再看他,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鸦雀无声的群臣。

   “朕知道你们来做什么。”

   百官大多深深低下头,唯有翟燕抬着头,目光与庆帝相遇。

   他是纯正的边关武将,典型的投机分子,对皇权的敬畏不深。

   率大军来此,便是剑走边锋,早已经没了退路。

   庆帝缓缓呼出一口气,平静道:“正如你们所想,朕自知时日无多,而国不可一日无君。”

   他微微侧过头,对身旁的黄瑾抬了抬手指。

   “黄瑾,颁诏吧。”

   黄瑾躬身领命,脸上无波无澜。

   他稳步向前迈出三步,站定在龙椅侧前方。

   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绢帛,双手稳稳捧起,又缓缓展开。

   “陛下遗诏——”

   他运足中气,尖利的唱喏声撕裂了凝重的空气。

   只四个字,便让在场众人无不心中一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登基一十七载,年逾五旬,实赖天地祖宗庇佑,非朕德薄所能致也。

   天命有归,寿数有定,非人力可强求。

   朕自幼览读经史,略通治乱之道。

   及至青年,提三尺剑,驰骋戎马,幸而定鼎天下......”

   前一段皆是庆帝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李彻静静听着,面前的乱臣贼子们也没有动作。

   这是一个千古君主的最后独白,是能铭记于历史长河中的回响。

   他们胆子再大,也不敢在此时对庆帝下手。

   在场的有上万人,但凡弑君之名传了出去,这帮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遗臭万年。

   故而,此刻大殿前竟是出奇的寂静,只有黄瑾的声音回荡。

   “然,今四海虽平,黎民犹未丰足;外有强虏环伺,内有叵测之臣。

   储君之位,关乎国本,尤需慎之。

   朕之七子焕,昔立为东宫,本望其修德慎行,克己复礼。

   奈何其窥伺神器,暗结党羽,阴养甲兵,所为多有狂悖,屡失人君之度,深负朕望。

   岂可付以社稷重器?

   着即废为庶人,圈禁思过。”

   李焕猛然抬起头,眼中满是错乱之色。

   废了......自己这就被废了?!

   他茫然无助地看向龙椅上的庆帝,后者却只是保持着坐姿,看向他的眼神空洞无神,仿佛在看一片空气。

   “朕尝闻:开国之主以武定邦,继业之君以文守成。

   然今时之势,未可称承平,当以刚毅明断、武德充沛之嗣君承续社稷。”

   不用黄瑾再说下去,众臣此刻已经知道遗诏接下来的内容了。

   以秦会之为首,一众世家臣子不由得握拳抬头,眼中满是孤注一掷的癫狂之色。

   接下来的话,一定不能让黄瑾说出口!

   “皇六子......”

   黄瑾刚刚开口,秦会之突然嘶吼着打断:“臣有异议!”

   “太子并无大错,岂能随意废之,动摇国本,还望陛下三思!”

   一众官员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纷纷争前恐后地吼出声:

   “望陛下三思!”

   “请陛下收回成命!”

   “太子不可废啊!”

   黄瑾声音再大,也压不住这么多人的吼声,他不由得向一旁的庆帝看去。

   庆帝却是恍若未闻,依旧淡然看向远方。

   那里......是烟花绽放的方向。

   黄瑾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眶瞬间变得通红,茫然无措地看向李彻。

   李彻心里‘咯噔’一下,扶剑向前,向庆帝鼻下探去......

   随即,定格在原地。

   “六弟,父皇他......”

   李霖不可置信地看向李彻。

   李彻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放下手。

   随后,他向后退了两步,双膝重重落在地上。

   “恭送父皇。”

   李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看向坐在龙椅上的庆帝。

   他面容安详,一双威严的眸子仍睁着,浑身的帝王威仪犹在。

   李霖鼻头一酸,热泪横流,伏倒在地。

   “父皇!”

   黄瑾余光见到这一幕,强行忍住泪水,几乎嘶吼地喊道:

   “皇六子奉王彻,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文韬武略,皆堪大任。

   必能克承大统,安定乾坤。

   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尔朝廷诸臣、四海藩王,当谨奉新君如奉朕躬,竭诚辅弼。

   凡有违逆不从者,天下共击之!”

   殿外群臣仍在呐喊,或许他们没看到庆帝这边的情形,或许他们看到了......只当做没看到。

   唯有杜辅臣微微一晃,眼中酸涩难耐,身躯变得更加佝偻。

   而黄谨最后念出的那段遗诏,也被淹没在众人的嘈杂声中,只有他周围的李彻等人听到。

   “此诏,朕已于三月,遣心腹密传大庆各州府郡县。

   待朕龙驭上宾之日,便是此诏公告天下之时!”

   “钦此——!”

   黄瑾念罢,双手将遗诏高高举起。

   眼眶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山陵崩!”

   “恭送吾皇!!!”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