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真相
老许的注意力在“转嫁”上:“你刚刚说转嫁,她要转嫁给谁?”
季冉道:“蛇皮嫁衣是我族的诅咒,新娘在结婚当天,穿上蛇皮嫁衣被埋入铁棺,并用锁链绑缚,防止新娘变鬼之后逃出来。”
“参与给她穿嫁衣的人和他的后代都会死,只死男丁,每死一个人,蛇皮嫁衣就在新娘身上长出来一寸。每蜕皮一次,新娘的功力就深厚一分,直到完全化作鬼物。”
老许:“她为什么这么做?”
季冉:“寻仇。”她摸了摸棺木中的尸体,“她是八十多年前被埋下去的,那时候她还活着,八十多年前,你们村子有没有人认识她,或者得罪过她。”
八十多年前,那时候还在抗战时期,他们村还出过抗战英雄,怎么会有人得罪她。
老许:“我们村男丁死亡是从五十年前开始的。”
季冉:“从下葬到开始死人这期间,她还没有那么深的功力吧。这个邪术虽然是我们一族传下来的,但成功率并不高,当时发生了什么。”
江小水:“水库是五十年前大兴土木的时候挖的,挖完水库之后,这里才变成真正的龙眼,在此之前,此处并非龙眼,而是适合墓葬和镇压邪灵的位置。”
“她让人把自己葬在这里,本意是镇压。”
季冉有点疑惑:“难道她不是要复仇,那她要镇压什么?活着的时候,舍弃性命镇压她自己吗?”
江小水:“不是的。”
她凌空画了一张回溯符。
所有人只看到棺木上面有一片虚影,犹如凭空出现的全息屏幕一样。
屏幕中,一个妙玲女子领着全村逃亡,她们身后是穿着屎黄色军服的日本兵,这些日本兵端着冲锋枪,枪头上的刺刀寒光烈烈。
女子道:“大家都躲去后山,化整为零,民兵带上孩子和婴儿,先送到后山观音祠堂,民兵三人一队,三队轮班,务必保证大家的安全。”
哭喊声,吵闹声,惊慌的尖叫让这个队伍显得异常喧嚣。
有人道:“我家灶上还有三斤白面呢,会不会让日本兵抢走啊。”
“我家还有一点小米,那是我给孩子留的,孩子妈不下奶,再不配点米油,娃娃都养不活。”
伴随着婴儿的哭闹声,众人开始打退堂鼓。
整个村子的人排成一队,扎堆儿往后山跑,吵闹声不绝于耳,这样下去,迟早被日本兵发现,一锅端。
女人急的团团转。
村长也着急,他更担心把人带进山里,一时疏忽再出现意外,他更担当不起。
他道:“娃娃,你说那日本兵,他真能杀人?咱们这儿从几十年前开始,走一波兵再来一波兵,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万一这日本兵什么都不干,就是来打打秋风,咱们这劳师动众的,都跑到山上去,这不是瞎耽误功夫么。”
“是啊,地里的药材都该收了,这时候我们躲进山里,没人浇水,晒两天药材都被晒死了可怎么办,那可是咱们一年的生计。”
女人穿一身对襟夹袄,头上插着三把锋利的刀簪,她严肃道:“村长,这次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一样,那帮人非我族类,无情无义,都是杀人如麻的畜生,我们怎么能把全村老少的性命寄托在畜生身上。”
“可是……”
女人急道:“不能再等了,快点让大家分散开,化整为零,吵闹声要是引来日本兵,咱们一个都跑不脱。”
“村长,我觉得湘云说得对,我这次去城里卖药材,听说日本兵南下,从北边打过来了,他们在北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村之后实行三光政策,不留一个活口。”
“哪儿有那么厉害。”
“村长,宁可信其有,就算有万一的可能,我们都不敢拿全村老小的性命开玩笑。”
老村长在石头上磕了磕烟袋,振臂高呼:“都别吵了!一家人一队进山,两家不能结伴,不能扎堆,不能点火。从现在开始,不许再交头接耳,不许再发出任何声音,想要保住一条小命,就老老实实往里走。”
可他的话像一个炸弹,立刻让人群里炸开了锅。
“村长,我爸妈腿脚不行啊,我儿子才四岁,我们一家子能往哪儿去?这么高的山我们上不去,要不,我们就回去吧。”
“村长,山里有狼啊,你不让我们扎堆,还不让点火,那不就是让我们去喂狼啊。”
“遇到狼必死无疑,要是这样,我看还不如回家里等着,就算日本兵打过来,躲地窖里说不定能躲过去。”
村长:“放屁!谁都不许回去!”
他也想回去,大家世世代代都在村里住,突然通知要去山里躲两个月,都有一些不安。
马上就是丰收季,这个时候进山,等出来的时候药材都坏到地里了。
“村长,她就是外面来的姑娘,你怎么那么信她的话。”
“万一她是给土匪打前哨的,先诓骗我们进山里,土匪就潜入村子把我们的粮食细软带走。”
全息影像还在播放,围观的人们又急又气,咬牙切齿。
看这些人的衣着和房子的环境,这还是在抗日初期的时候,日本兵刚刚入关南下,消息在大城市里流通,还没有传到这样小的村子里。
他们为影像里的村民担心,明知道这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他们也无能为力,可还是会被牵动,恨不能钻进去提醒他们赶快躲不要抱任何幻想。
全息影像里,唯一清醒的少女湘云急道:“三天前,一百公里外的村子被尽数屠杀,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大伙儿不要大意,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随时都有可能到这里。”
“村子的位置是绝佳的落脚地,他们一定会抢走我们的住处和粮食,躲进山里或许能有一条活路,留在村子里必死无疑。”
村民们闹哄哄的,有人被湘云说服。
“走吧,听这姑娘的,进去躲躲总没坏处。”
“你说得轻巧,你家几口人,几袋粮食,想去哪儿拎着东西就走,我们家大业大,搬一次容易吗?”
村长着急:“老二家的,你那一箱子是什么东西,扔了扔了,别耽误时间。”
“这可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好东西,还有我媳妇的嫁妆,你什么意思,扔到这儿我们以后日子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