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 寒门箭神:射出一个太平盛世

第31章 都来了

  夜。

   朱府。

   某个书房。

   “公子,有准确消息了。”

   “说。”

   “罗小青身中三箭,其余胡家拳师身中一箭。我们的人看了现场,没有打斗痕迹,都是一箭毙命。”

   啪!

   朱公子猛地合上书,眼中精光大闪。

   “媚儿,准备准备。明日,三顾茅庐。”

   “遵命。”

   书房内再无其他人,朱公子站起身,看着月亮。

   “中原有句古话,大丈夫能屈能伸。等你没了价值,这三顾茅庐之耻,我朱颖壮加倍奉还!”

   。。。。

   胜利村,杨家小院。

   屋内。

   “夫君,不,不行,今天不行?”

   “哪次你都说不行,嘴上说着不行,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嘛。”

   “不,这次真不行,我,我,我来葵水了。”

   “葵水?葵水是什么?我看看怎么个事。”

   “不行,夫君,都是血。”

   “哦,葵水,就大姨妈呗。”

   杨牧冷静片刻,没再继续欺负身下的苏晓晓。

   苏晓晓羞红脸,穿上衣服,随后趴在杨牧胸膛上。

   “夫君,对不起,你在忍耐七八天。到时候,晓晓陪你折腾一晚上。”少女羞红脸。

   “没事没事,就是刚才有点激动,冷静冷静就好。”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下的三好青年,杨牧自然知道大姨妈时期最好别轻举妄动。

   “夫君。”少女轻咬贝齿。

   “怎么了?会不会有点疼。我帮你揉揉。”说着,杨牧将手摁在苏晓晓腹部,缓慢揉搓。

   “唔~好,好舒服。”少女眉眼半眯,“夫君,要不,你再娶一个吧。”

   “哈?”

   “夫君,我算了算,咱家完全可以再娶一个妹妹进门。咱家现在有存银一百三十七两八钱四分。我估计整个村子加起来都没夫君你一个人有钱。抛去过几日要交的税钱,咱家还有一百三十四两八钱四分。等今后晓晓给夫君生个儿子,一年读书钱五两,十年寒窗就是五十两,上京赶考要要十两,,,,”

   苏晓晓手指在杨牧胸膛划动,好像在拨动算盘一般。

   听着酥妻嘴里的柴米油盐,杨牧只觉得眼皮越来越沉。

   好家伙,自己算是娶到宝了。

   未来十年,苏晓晓都安排的头头是道。

   只是,杨牧感觉到哪里不对。

   “晓晓,等等,先别算了。”

   “怎么了,夫君。”

   “你刚才说,让咱俩的儿子上京赶考?”

   “是啊。夫君,你不想让儿子读书吗?我们村的老人都说,读书当大官,才有出息。”

   “那倒不是,我想问,上京赶考这事,多久了?”

   杨牧坐起身,面色凝重。

   “好久了吧,反正晓晓从小就知道,村里面有点钱的富农,都会把孩子送去学堂。”

   “好久了。。。”杨牧陷入沉思。

   就算自己历史再差,也知道科举制是隋唐时期,最伟大的一次改革。

   打破了权贵阶层的垄断,让寒门士子有了出头之日。

   可问题是。

   自己现在的石马王朝。

   和前世的魏晋南北朝差不多啊。

   这科举制,完全不符合这个时代啊。

   其中的违和感,完全不亚于有一天杨牧在路上,看见古代人骑着摩托车一样。

   难不成。

   有一个想法让杨牧毛骨悚然,汗毛直立。

   这个世界里,不只有一个穿越者。

   。。。。

   次日一早。

   胜利村村口。

   “木头!”

   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杨牧回头,来人正是齐冰。

   “呦,冰子。”

   这几日的经历,反倒是让杨牧对这位原主的好友新生好感。

   没什么心机,老实巴交。

   与这种人相处,最是舒适。

   “木头,你们这是?”

   “去县城,买些杂物,你呢?”

   “正好,我也要去县城,一起?”

   “一起!”

   杨牧欣然。

   “木头,晓晓妹子,你们夫妻还真是感情深厚,形影不离啊,哈哈哈。”

   齐冰只道是二人感情深厚,却不知杨牧无形中已经树敌太多,没办法,自己才和苏晓晓形影不离。

   时间飞逝,日升日落。

   夕阳西下。

   三人已经在从县城回村的路上。

   “木头,我说,你怎么买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手里大包小包的齐冰抱怨着,“怪不得非要一起回来,你是舍不得自家娘子拎重物,拿我当骡子使唤了?”

   “哈哈,冰子,别这么见外吗,去一趟县城不容易,可不就得多买点。”

   “什么不容易,你就是拿我当骡子!”

   “哎呀,别那么小气,来,晚上到我家,我请吃好的!”

   “哼哼,这还差不多。咦?”齐冰道,“木头,你家怎么这么多人。”

   杨牧自然是看见了自家小院,只是没想到,这几个人会同时出现。

   一身锦绣的骆秀红,一身黑衣的胡依宁。

   身披大红袍,不修边幅的朱公子,还有一身白衣的婢女媚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