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中祖:朱慈烺

第449章 欺天啦!

  “唔。。。不必多虑,照抓不误,若是宋院长求情,朕再酌情考虑吧,先把案子查清咯,不过,人别弄死了。”朱慈烺沉吟道。

   “陛下放心,臣有的是手段,保证不会弄死他。”

   “嗯,朕相信锦衣卫的手段,去做事吧。”朱慈烺满意的笑着点点头道。

   “是,臣告退。”

   李若链退下,走路直奔高,一是自骆养性上位后,自己本就在崇祯朝很少接触皇帝了,妙宇朝更是,今天第一次单独奏对,自己终于又重新进入陛下的眼中。

   二,是锦衣卫很久没有大动作了,崇祯朝势力影响微弱,妙宇朝虽然建制大肆扩张,但基本都是辅助军方较多,对朝政影响不大。

   这次,锦衣卫终于又走进朝政的舞台了,抓人,缉捕,审讯,就能影响朝政走向,只要拿到人,那还不是想攀咬谁就攀咬谁?

   锦衣卫,站起来了!你们这些衣冠禽兽,等着在锦衣卫的脚下匍匐颤抖吧!

   担起二郎腿,斜躺在御座上的朱慈烺闭眼休恬片刻,眼也不睁的说道:“李安,继续。”

   “是陛下。”

   不久,处理了几份奏章的李安又一次脸色骤变,声音艰难的说道:“陛下,这份是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王显的奏疏。”

   “奏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黄日昌,利欲熏心,收受商贾巨额贿赂,为求政绩,不择手段,擅改户部开中法。”

   “致使两淮盐商停摆,运河开中糜烂,漕运花费剧增,无两淮盐商均衡把持市价,两淮盐价暴涨,民不聊生,此乃与民争利,陷民于水火。”

   “王主事为民请愿,请陛下将黄都使革职查办,恢复开中法,由两淮盐商均布盐售,堪平盐价,救民于水火。”

   “呵呵,屯盐坐价,老把戏了,朕让黄日昌限制单人购买盐引数量,就是怕这些盐商垄断收购盐引,现在盐引收不到,就开始大面积收购各处售盐,垄断市场。”

   “市面上没有多余的盐流通,自然价格暴涨,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朕才只动了两淮的盐务,反弹就如此之大,看来是要和朕掰掰手腕了。”

   “你们这帮奸佞,刚刚谋害朕的淑妃,想要断绝朕的皇嗣,才拿商税、矿产威胁朕,现在又拿盐产要挟朕,欺天啦,当真是欺天啦,朕恨不能现在就将你们这帮利欲熏心的畜生全杀了,豆沙了。。。”

   朱慈烺自言自语的说着,最后越说越气,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发着狠低吼不断,恨不能揪出幕后黑手,将这些人渣全部撕碎,方解心头之恨。

   李安垂首而立,不敢多言半字。

   朱慈烺满脸狠厉,垂首沉思不语,慢慢的,不知道是消气了还是养气的自控能力提升了,渐渐的恢复如初,敲击着扶手,思虑着如何破局。

   许久,朱慈烺突然开口问道:“刘满财现在何处?”

   “皇爷,刘大人按您的意思,任商务部右侍郎,正在和商务部交接手中资产,另外替皇爷把关,按时提回内帑的三成收益。”

   刘满财是原本皇室产业的负责人,商人出身,现在皇产全部并入商务部,虽然看似皇室收入减少了,但实则,商务部的收入,以后可不止现在的皇产,还有海贸和其他商务部所猎的并入。

   三成入内帑,七成入太仓,实则不仅内帑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不少,但皇产乃是起步原始资本,谁也没理由反对。

   至于商务部有三个侍郎,那太正常了,现在不少部门还多出一大把侍郎呢。

   “嗯。。。去传旨,让商务部介入两淮盐价,从沿海各处盐场运盐到两淮,成立国营盐售专卖店,抑制盐价,有多少调多少。”

   “将以往积攒的盐全部调过来,告诉王时敏,不光要抑制两淮盐价,更要防备其他地区跟风,盐商联手通气,抬高盐价要挟。”

   “全国各处,不管有没有异动,都要着手开始国营专卖,哼,朕倒要看看,他们吃不吃得下,朕要撑死他们,让他们知道知道,做生意,囤积坐价是有风险的。”

   “是,皇爷,奴婢这就派人传旨。”

   大明的盐,实则不止市面上流通的这些,每年朝廷发放两百万左右的盐引,实则每年产盐并不止这些,只发两百万引,是有考虑的。

   一是两百万引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全国用盐。

   二是多发的话,市场饱和后,盐价会随之大跌,虽然盐的利润大多都进了盐商的口袋,但朝廷也不想盐价大跌,影响朝廷稳定的盐课收入。

   实则,大明各大盐场,每年产盐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剩下的大半堆积,来年再发,而小部分,则成了各地盐运司的外快。

   伪造盐引发售的,走关系直接到盐场提盐的,盐场大使私自转卖的,这类私盐实则不少于市面上正经有盐引的,而这,也只是盐场积压的小部分而已。

   历年积压的盐,各大盐场实在是不少,就算私盐损失,积压的也能顶市面上今年的盐引。

   朱慈烺的策略就是,由国营专卖,盐商若是继续吃入,搞垄断,朱慈烺就让他们吃个够,看他们有多少流转的闲钱,能把这积压的巨额盐引吃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