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中祖:朱慈烺

第456章 皇明时报

  ‘唉。。。’朱慈烺暗叹口气,果然,这个时代,宗族的力量还是非常巨大,宋应星也是族中压力巨大,不得不出来求情,但朱慈烺事前也有预料,已有对策。

   “宋师傅平身吧,既然宋师傅力保,朕也是愿意相信的,只是,锦衣卫日前禀报,怀疑淑妃落水,与宋一贞有关,淑妃怀有皇嗣,是朕第一个孩子,朕不得不慎啊。”

   “这。。。陛下,此乃无稽之谈啊陛下。”宋应星急忙反驳,这要是和淑妃落水挂上钩,可就不是宋一贞个人的事情了,弄不好,全族都要遭殃啊。

   “陛下,宋一贞区区一个六科主事,断然无力陷害淑妃娘娘啊陛下,此事定然是锦衣卫误会了,臣家世代忠良,断然不会出现此等大逆不道之徒的,请陛下明鉴啊。”

   “嗯,既如此,朕也是相信宋师傅的人品和家学的,这样吧,骆卿。”

   “臣在。”骆养性出班应道。

   “你稍后亲自过问一下,若是宋一贞确与淑妃落水无关,能证明他忠君敬主,就移交大理寺审理其妄言之罪。”

   “臣明白。”

   “臣多谢陛下开恩。”宋应星拜谢起身,心中,则在思虑着,朱慈烺的话,什么叫能证明宋一贞忠君敬主?怎么证明?这,是关键。

   只要能出诏狱,至于移交大理寺之后,妄言之罪就简单的多了,顶多罚奉或降职或外放,无关紧要,只是,怎么证明呢?看来,宋家要付出一些代价了,只是不知道代价是什么。

   在宋应星思虑时,陈演继续道:“陛下,第二件事,是礼部请开皇明时报,以礼部名义,刊印报纸,上载朝廷政策和公开大事,让全国百姓人人可以直观了解朝廷政策。”

   “以免地方执行时,歪曲歪解朝廷政策,或是不执行,或是乱执行,若是百姓都明白朝廷规则,地方衙门就不能由着自己乱来了,这样一来朝廷的政策就能如意执行。”

   “嗯。。。礼部这个提议很好,县府二级,欺上瞒下者,数不胜数,阳奉阴违者,比比皆是,朝廷的好意,最终传递到百姓身上时,皆被这些狗才弄成了坏事。”

   “百姓将这些,全部归罪与朝廷,朝廷诸位和朕,何其无辜?若是如此,则可杜绝欺上瞒下的弊端,朕以为可,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下面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除了礼部和内阁少数听到过一些风声,其他人,全是初闻。

   对这个提议,皆是新奇不已,也是在讨论考虑其中利弊,或者对自己的有何好坏。

   这个提议,听起来是礼部为了加大自己的影响力提起的,但实则是朱慈烺授意的,礼部也是欣然接受。

   礼部职责,被朱慈烺砍了不少,现在继续加重影响力,不然,以后岂不成了可有可无的清水衙门?教育部分走大半职能,礼部现在只剩祭祀、礼仪、宗人府等职能。

   连鸿胪寺的外交职能,都被军方拿走,成了兵部下属衙门,他们都要急死了,现在朱慈烺交代了这么一个影响重大的职能,他们当然巴不得接手。

   这时报的利弊,他们早就分析过了,当真是一柄利器啊,这是舆论的风口盘,引领天下言路,岂不妙哉?

   “行了,大家有无异议?”朱慈烺问道,见还是无人说话,朱慈烺又看向陈演:“首辅,内阁如何看?”

   “回陛下,臣以为此事利大于弊,有助于朝廷施政,只是,刊登之物,当严格把控,公开天下之事,当不涉密,慎重选择为要。”陈演沉吟奏道。

   “嗯,首辅言之有理,礼部选择刊登之物,内阁审核。”

   “陛下,臣有奏。”

   “哦?管学士有何看法?”朱慈烺见翰林院掌院学士管绍宁出班,不由奇道。

   “陛下,臣闻礼部提议,心中有感,既然礼部请办皇明时报,向天下百姓阐明朝廷政策,臣以为,翰林院亦可效仿,创办学报。”

   “向天下仕子刊登忠君劝学之物,兴倡文学,弘扬陛下文教之德,激励天下百姓向学,发扬妙宇朝文教昌盛,请陛下恩准。”

   “嘶。。。”管绍宁还真是有急才啊,仓促之间,立马就想明白了厉害之处,竟从不同所猎之处,想要分一杯羹,占据言路高地。

   朱慈烺沉吟不语,思虑其中利弊,会不会为文官所用,给自己设下掣肘,但还没想明白,马上又有人出班奏对了。

   只见倪元潞步履匆忙,急急弹射起身,出班奏道:“陛下,臣请开办大明军报,宣扬朝廷武功,倡导全民勇武报国之心。”

   “对大明各军战功宣扬天下,激发全民对国家军力的认知,激发百姓参军的热情,也是宣扬百姓的武功,号召百姓投军报国,早日驱逐鞑虏。”

   “唔。。。”这个提议朱慈烺倒是心动,要增加军方影响力和武人地位,这宣传之道,倒也是好办法,能增加武将的荣耀,激发上进,也可宣扬忠君爱国。

   见朱慈烺沉吟不语,倪元潞当即又道:“陛下,臣请立《大明军报》,非为争权,实为固国本、振民心、强军威!其利有五——”

   “哦?朕愿闻其详,元辅说说有哪些好处?”

   “其一,自是扬国威以慑内外。”

   “自建虏猖獗,流寇肆虐,天下人心浮动,百姓不知朝廷兵锋之利,反畏贼势之凶。《军报》一出,可详录王师战功,使万民皆知。”

   “朝廷非无强军,而贼寇终将授首,大明内乱堪平,齐心驱逐外辱!如此,则民心定,宵小惧,四夷不敢轻动!”

   “其二,便是激忠义以鼓士气。”

   “今士卒血战沙场,却默默无闻;将帅舍生忘死,而功名不显。长此以往,谁肯效死?《军报》当详载将士姓名、战功事迹,使天下知。”

   “‘某某卒于某役,某某斩首几何’,则士卒知朝廷念其功,必争先效命;百姓闻英烈之事,亦愿投军报国。殉国士卒之宗族,以为其耀,亦能激发国之大义!”

  喜欢明中祖:朱慈烺请大家收藏:(www.71xu.com)明中祖:朱慈烺71xu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