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 民间故事三百篇

第245章 叫化鸡

民间故事三百篇 月色柔情 1917 2025-03-15 22:52

  清乾隆年间,江南水乡的常熟城,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市井画卷。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招牌幌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街边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有新鲜水灵的蔬果、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还有香气四溢的各类小吃。吆喝声、谈笑声、算盘的拨珠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热闹非凡的市井交响乐,处处彰显着人间烟火的蓬勃气息。

   城郊有一座略显破败的破庙,庙门的漆皮剥落大半,露出斑驳的木质纹理。庙内蛛网横七竖八,角落里堆积着厚厚的灰尘,但对于几个乞丐来说,这里却是他们的栖身之所。其中有个叫阿福的年轻乞丐,身形清瘦,面容虽带着几分憔悴,却难掩眼中的机灵劲儿。阿福自幼命运多舛,父母在他年幼时便双双离世,从此他流落街头,靠着乞讨勉强维持生计。

   一日,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烤得大地发烫。阿福和同伴们在城中四处乞讨,然而收获寥寥,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他们实在难以忍受饥饿的折磨,便聚在一起合计着找点吃的。几人在一处农舍附近徘徊时,听到了鸡舍里传来的阵阵鸡鸣声。阿福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几只肥美的鸡正悠闲地在院子里踱步,每走一步,身上的羽毛便随着摆动,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

   阿福心中一动,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他悄悄凑近同伴,压低声音说:“要不咱们弄只鸡来吃?”同伴们听了,脸上露出犹豫的神情,有人小声说:“这……这可是偷啊,不太好吧。”阿福咬咬牙,无奈地说:“实在是饿得不行了,不然还能怎么办?吃饱了才有力气活下去。”众人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阿福猫着腰,小心翼翼地绕到农舍后面,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确定农户没有注意这边后,他迅速翻过矮墙,轻手轻脚地靠近鸡舍。一只肥硕的母鸡似乎察觉到了危险,警觉地抬起头,发出“咯咯”的叫声。阿福心跳加速,他屏住呼吸,慢慢伸出手,一把抓住了母鸡的翅膀。母鸡拼命挣扎,扑腾着翅膀,发出尖锐的叫声。阿福生怕被人发现,急忙用另一只手捂住母鸡的嘴,然后迅速翻墙而出,和同伴们一起跑到了远处的树林里。

   可这鸡到手了,怎么吃又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他们身无分文,既没有锅灶可以烹煮,也没有调料来增添风味。阿福蹲在地上,双手抱头,冥思苦想。突然,他想起之前看到农户用泥巴修补房屋的场景,脑海中灵光一闪:“要不咱们把鸡用泥巴裹起来烤?说不定能行。”同伴们听了,面面相觑,虽然半信半疑,但此刻也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点头同意。

   他们先在河边挖了些湿润的泥巴,这些泥巴细腻柔软,黏性十足。接着,阿福把偷来的鸡处理干净,将鸡毛拔得一根不剩,再掏出内脏,用清水冲洗了好几遍。随后,他和同伴们在野地里四处寻找香料,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些野葱、野蒜和不知名的香草。阿福把这些香料简单地塞进鸡肚子里,然后用泥巴将鸡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做成了一个椭圆形的泥巴团,就像给鸡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

   他们在空地上生起一堆火,干枯的树枝在火焰的舔舐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火星四溅。阿福把裹着泥巴的鸡小心翼翼地放在火堆上,火焰迅速包裹住了泥巴团,不一会儿,泥巴渐渐变得干硬,表面开始出现一道道细小的裂纹,还不时发出“滋滋”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即将诞生的美味。

   过了许久,阿福觉得差不多了,便用树枝把烤好的泥巴团扒拉出来。等泥巴稍微冷却后,他深吸一口气,用力一敲,泥壳瞬间裂开,一股前所未有的香气扑面而来。那香气浓郁醇厚,混合着鸡肉的鲜嫩、香料的芬芳和泥土的质朴气息,让人垂涎欲滴。鸡肉被烤得金黄酥脆,鲜嫩多汁,香料的味道完美地融入其中,每一丝鸡肉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乞丐们顾不上烫手,纷纷伸手撕下鸡肉,大快朵颐起来。他们吃得狼吞虎咽,嘴角沾满了油渍,不一会儿,一只鸡就被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堆骨头。

   无巧不成书,这天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常熟。他身着一袭朴素的长衫,头戴一顶斗笠,带着贴身侍卫在城中四处游玩。乾隆被常熟的美景和风土人情所吸引,不知不觉走到了城郊。他正悠然自得地欣赏着郊外的自然风光,突然闻到一阵奇异的香味,那香味若有若无,却又格外诱人。乾隆不禁好奇地停下脚步,顺着香味的方向寻去。

   来到破庙附近,乾隆看到几个乞丐正围坐在一起,意犹未尽地舔着手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阿福看到有人过来,连忙起身,虽然衣衫褴褛,但仍不失礼貌地问:“几位大爷,要点吃的不?”乾隆笑着摇摇头,目光落在地上的鸡骨头上,好奇地问:“你们刚才吃的什么,如此香气扑鼻?”阿福没有丝毫隐瞒,便把偷鸡、用泥巴烤鸡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