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夏季是啤酒消费的旺季,志平已经记不得拉了几车啤酒了。
虽然总量记不得,但每天早上出门卖货,晚上回来分账。仓库两把大锁,要两个人同时到场才能打开,所以志平不必担心账务问题。
志平在杭州买房后,亚飞也经常去合肥跟马海波在合肥打听地段和行情,亚飞要把巢州的房子留着养老,合肥再买一套给女儿,如此一来,他也觉得自己不比志平差了,否则志平都是杭州有房的人了,他不在合肥买一套出门卖货都感到志平高人一等,那他亚飞可受不了呢!
这天亚飞又要去一趟合肥看房子,他早上安排父亲跟志平跑一趟,因为都是一些老业务单位,无需多介绍父亲过来,只帮忙搬货即可。
志平第一次跟亚飞父亲出差,他很尊重老石匠。老人坐在副驾驶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志平说话,沿途路过几个熟悉的商店,志平都会停下来看看销量和库存,亚飞父亲便很惊讶的问你们这些小店都跑到了啊?哎,太辛苦了!
老父亲感叹亚飞他们不容易,志平听来却是辛苦劳动被人认可的快乐感觉。
轮到搬货的时候,志平总是让老爷子少搬几件,他则是卖力的加快脚步,多跑一趟。志平上车时,老人感慨地说:“你这个小伙子人很好,要比我家小飞好太多了。小飞不行,歪点子多。你们的能合伙搞长远了,也是见不容易的事,这世上最难的就是合伙做生意啊!”
老人这一褒一贬,志平并未当真,只是谦虚的笑笑,说“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你家小飞灵活,听他的话也不容易吃亏。”
老人不以为然地说“不是那样的”,又郑重的感慨:“我岁数大了,讲一句实话,像你这样的小哥哥,这么好的人世上有,但很少。世上要都是像你这样的人。那公安局都关门了!”
志平听了诧异,没明白为什么公安局会关门,老人又笑着解释说“你人太好了,根本就不需要警察,那他公安不就关门了吗?”
志平恍然明白,笑眯眯的开车,又往下一家店赶去。这是个十字路口的一家大超市,志平把车停在超市门口时,一个人跳下车钻到仓库里看看上次下的啤酒。他发现竟然一瓶没卖,便很奇怪。第一趟下货是卖的挺快,这第二趟货怎么就没动?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但秋老虎还在后头呢,啤酒也不至于滞销到如此严重啊?
他出来问老板时,老板只说了句“你给我的货贵了,下了便宜的货也快卖光了。”
志平惊讶不已,忙回头看展示柜里。果然有一些罐装的杂牌啤酒,都是模仿青岛燕京的外壳,实则也是山东那边小厂生产的。
志平便问老板,这酒多少钱一件下的?老板反问“你们心里没数啊?人家一件便宜一块多呢,我卖一件才赚一块钱,这样一反一复两三块钱的差别嘞。”
志平见老板说的真诚,他就开始留心同类商品的信息,这一留心就出了大问题了。
一上午,志平看到的这一片范围内,很多店都反映他们的啤酒价格偏高,有些商店还要求退货。志平找到电话号码问了两三家商贸公司,供应的裸价都在十元一件,志平他们供货都是12元,就是十送一的政策,也要11块了。
这个十件送一件的政策也是亚飞极力反对的,为我所用时他却一点也不反感,反而沾沾自喜,觉得底下的超市都被他压货压得满满当当。
可见任何一个政策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回去的时候,虽然亚飞父亲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能感觉出来志平的情绪没上午那么高了,只是老人没在意。他依然坐在副驾驶上,迎着落山的太阳,感慨着每一个地方都变化这么大,年轻时常走的路已经找不到了。
今天志平第一次听到亚飞父亲说亚飞歪点子多,也第一次怀疑起亚飞这啤酒的进价到底是不是十元呢?打探价格也容易,用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打给厂家,要求合作,一试就出来了。
志平又想到亚飞在第一次拉啤酒时说过,这酒到底多少钱,我们以后有空去一趟山东厂里,总不能完全听四特老胡的吧?
当时志平觉得亚飞说的无比真诚,心想去不去山东,只要他们两个心怀坦荡的就能团结一致卖货了,啤酒一进仓库卖就完事。
现在想来,那就是亚非先用怀疑老胡,让他和志平结成同盟,即使以后问题暴露,它也可以把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从一开始他就怀疑过老胡的报价有问题,如此一想,亚飞真的是机关算尽了。
当志平确认这种啤酒,漕冲有三家在卖,而且价格都在十元,有搭赠,也就是八元到九元之间。四特酒老胡说过整车拉过来也就是八元不到,可他们目前进价是九元,也就是每件至少被亚飞吃去了一元。
一个暑假上万件的销量,但是差价却被亚飞单独吃去一万块。难怪这个夏天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在啤酒上。哎!亚飞呀,亚飞,虽然你吃去一万块钱,但还要平分,也有你自己的五千块钱呢,区区五千块,就搭上了这些日日夜夜奔波的情谊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