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朱元璋到现代

第157章 刘伯温给朱元璋背锅

朱元璋到现代 米饭不顶饱 2122 2025-03-15 23:06

  “管事大人,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您笑纳。”

   “我们商队这次实在是碰上大麻烦了,家中老小都指望着这批货物回去周转,您就行行好,放我们今晚离开吧。”

   管事下意识地接过荷包,凭借多年收受贿赂的经验,只是轻轻一掂量,便大致知晓了其中的分量。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

   李钰将管事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

   “大人,您放心,此事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晓。”

   “我们出去后,必定对您感恩戴德,铭记您的大恩大德。”

   “下次我们商队再来,保证给您带一份最正宗、最稀罕的大明特产,让您好好尝尝鲜。”

   李钰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意与承诺,试图进一步打动管事。

   管事思索了片刻,最终,利益的诱惑还是占了上风。

   他轻轻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罢了罢了,看在你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就冒这一次险。”

   “今晚三更,我会让守卫对你们放行,到时候你们悄悄离开,千万不要闹出太大动静。要是被其他人发现,我可就保不住你们了。”

   李钰心忙不迭地道谢,“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

   说完,他再次恭敬地向管事行了一礼,才转身匆匆离开,回去准备今晚的撤离事宜。

   三更时分,港口一片寂静,月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

   李钰的商队成员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小心翼翼地解开缆绳,动作轻柔而迅速,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船只缓缓驶离港口,船桨划破水面,发出轻微的“哗哗”声,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李钰站在船头,海风拂面,望着那逐渐远去、在夜色中轮廓愈发模糊的港口,心中满是庆幸。

   毕竟他亲身经历过元末明初的战乱,深知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能够敏锐地把握时机,成功脱身是多么的不易。

   过往战乱的场景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涌现,那些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日子让他更加珍惜此刻逃离困境的机会。

   默默祈祷着,希望接下来的航程能够一帆风顺,平安将货物带回大明。

   ……

   此刻,大明朝堂之上,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启奏陛下,臣弹劾诚意伯在发放俸禄时,可能有所贪污!”

   只见那个曾弹劾过李奥的御史,此刻又一次挺直腰杆,脸上带着大义凛然的神情,义正言辞地大声说道。

   “此次我等领取的俸禄中,竟只有宝钞,往日搭配的米、绢、棉布等物资全然不见。”

   此话一出,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

   其他大臣们纷纷站出列,你一言我一语,高声附和。

   “陛下,这俸禄之事关乎我等官员生计。”

   “往日皆是按时足额发放各类物资,如今却只剩宝钞,其中必有蹊跷,诚意伯实在难辞其咎!”

   “陛下,我等武将在外征战,为大明守土开疆,家中老小全赖俸禄维持生计。”

   “如今这俸禄都出了问题,叫我等如何安心御敌?恳请陛下严惩此事,还我等一个公道。”

   徐达听到居然此时有武将也出来发声,心中微微一震,扭头一看,原来是刚回京师的靖海侯吴祯。

   他微微一怔,旋即暗自思忖,汤和这手段确实厉害。

   想那吴祯此前一直在沿海兢兢业业地打理海防事务,如今竟这么快就交接完毕,赶回京师述职。

   俸禄全部改为宝钞发放这事,实际上还是朱元璋亲自交代刘伯温如此做的,只是忘了此事需要在朝堂上公布。

   此刻朱元璋见局面有些失控,只好尴尬地摸摸鼻子,不着痕迹地将目光投向刘伯温。

   刘伯温一看朱元璋这摸鼻子又看向自己的举动,瞬间心领神会,知晓这是让自己出面来堵住大臣们的嘴。

   他从容上前一步,朝着朱元璋恭敬地行了个大礼,姿态沉稳,神色坦然。

   “陛下,臣发放的俸禄皆是将米、绢、棉布等物资按市面行情折合成宝钞后发放的。”

   “此前,诸多官员习惯收受实物俸禄,对宝钞接纳度不高。”

   “臣便借此契机,从官俸发放入手,一方面让诸位官员切实感受到宝钞的便利。”

   “宝钞携带轻便,易于保存,相比实物俸禄,在使用和交易时都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也可借此推动宝钞在民间的流通与使用。”

   “官员们在日常开销中使用宝钞,上行下效,百姓们也会逐渐接纳宝钞,如此便能促进经济繁荣,对我大明的发展大有裨益。”

   刘伯温话音刚落,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人面露恍然之色,似是理解了这背后的深意。

   但也有人依旧满脸狐疑,对刘伯温的说辞持保留态度。

   御史冷哼一声,再次站出来,目光盯着刘伯温。

   “诚意伯,你说得倒是冠冕堂皇。”

   “可我在领取俸禄时,发现账目上有频繁的涂改痕迹,又该如何解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