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渣的逆袭

第30章 心生变

明渣的逆袭 浮沉的命运 2072 2025-03-15 23:06

  两位官员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下,又正襟危坐。

   王和垚不得不放下茶盏,翻起了茶盏。

   “二位大人,话说回来,杭州府治下各衙门,包括钱塘、仁和二县,冤假错案多吗?能翻案的又有多少?”

   想起被旗人将领糟蹋,被打断腿的季家人,王和垚再次问道。

   历来新官上任,第一便是澄清吏治,以便树其威信。因强敌环伺的原因,旧派的官员他仍照搬任用,这也是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计。

   鲁又翁看了看包世宁,二人目光一对,鲁又翁开口。

   “将军,钱塘县与仁和县附郭,又有满城将军府在上面押着,两县定然没有什么冤假错案。要说有,定然在布政使司衙门与按察使司衙门。”

   “不错!布政司负责一省行政与财政,按察司则是主管案件审理、刑狱管理等司法事务。二司辅佐巡抚衙门及杭州将军府,弹劾镇压,整修武备,监视绿营。两座衙门里,定然有不少冤枉之人。”

   包世宁跟着说道:“比如洪家粮行一案,因地方上匪乱异常,庄稼歉收,洪家趁机囤积居奇,以至于稻米价格翻了两番。百姓买不起粮,便开始抢粮,双方发生冲突,洪家与百姓各死伤数人。洪家官府有人,因而抢粮之事后,洪家施压,让官军出面镇压,以儆效尤。百姓因而死了 200多人,另有 100多人被关进了布政司衙门。”

   包世宁娓娓道来,王和垚惊怒心寒。

   一下子杀了 200多人,还关押了 100余。

   好大的手笔!

   要不是他破了杭州城,这件案子,恐怕是不了了之了吧。

   “包大人,此案详查。”

   王和垚断然道:“尤其是洪家牵涉的这件案子,死了这么多人,一定要详查,给杭州府百姓一个交代。我从军中调一些军士给你,方便你办案。”

   轰动地方的大案要案,更能吸引眼球,博取民心。

   “将军一片公心,清肃冤案,下官佩服。”

   包世宁道:“刚则易折,将军若是因此而得罪了杭州士族,恐怕引起地方波动。”

   “我将军府千军万马,还在乎他区区一些作奸犯科的士族吗?”

   王和垚冷冷一笑:“包大人放心去做就是。出了什么岔子,或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将军府自会出手。”

   江南士族首鼠两端,要是真忠于大清,就会像他们的先辈陈子龙夏允彝张煌言一样,流血牺牲。或像朱舜水屈大均一般,复国无望,终身不仕。说白了,一群寡廉鲜耻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已,不足一提。

   包世宁心惊肉跳,赶紧领命。

   满清亲王、杭州将军说杀就杀了,此君怎么会因为一些杭州士族官宦而退步。

   自己,是完完全全多虑了。

   “通海贸易也好,恢复盐政也罢,都是为了日后打算。没有钱粮,何谈用兵?”

   王和垚看着二人,目光犀利:“二位大人,本官实言相告,本官绝不会只满足于浙江,你我今日所做之事,也不是只为了占据浙江一隅,割据一方,而是为了中国的将来。一个人扛不起所有的事情,我也需要人来分担,希望二位能助我。”

   将汉家江山的将来系于一身,王和垚有这样的雄心,但也是压力山大。

   “将军放心,下官必尽力而为!”

   “愿为将军马首是瞻!”

   鲁又翁与包世宁站起身来,肃拜一礼。

   两名属官下去,张世豪进来,小心翼翼问道:“将军,你真相信他们?”

   “要地方上稳定,总要有人做事。光靠军队,万万不行。这二人都是循吏,熟悉地方民情与政务,可以一试。”

   民政治理、劝课农桑、平决狱讼、户籍管理、赋税劳役、钱谷贩给等。尤其是维护地方秩序、征收赋税、缴纳钱粮,还要这些循吏出面。

   “连地方官员都甘为将军奔走,可见满清朝廷的末日,就要到了!”

   张世豪兴奋道:“如将军刚才所说,不会满足于浙江。将军打算何时对外用兵?”

   “希望如此,但要满清垮台,恐怕没那么容易。至于对外用兵,那是自然。即便你我想在浙江舒舒服服待着,恐怕满清也不愿意吧。”

   想起历史上的事来,王和垚眉头微微一皱。

   吴三桂垂垂老矣,他能活几年,决定着抗清的态势转变。

   一旦吴三桂玩完,其部下必会分崩离析,清军则会立刻占据优势,摧枯拉朽,取得这场战事的胜利。

   可以说,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吴三桂死前,尽可能壮大自己,接替吴三桂,扛起抗清的大旗。

   吴三桂,你可要多挺几年啊!

   “张世豪,随我出去,探探这杭州府的人心。”

   想要在杭州,乃至浙江站稳脚跟,不能单靠杀戮与暴力,还要懂得怀柔拉拢,要得民心才是。

   ……………………

   从将军府衙门出来,鲁又翁与包世宁二人一路无语,仿佛心有灵犀,一起停下脚步,彼此对望,眼神都有些复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