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末争雄

第305章 义师勤王(二十四)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2116 2025-03-15 23:06

  匡山被抄家后,两个儿子也跟着下狱,家产被罚没充公,但他还有些财产是出事前作为嫁妆给了女儿的,这部分里面有合法的,也有些是非法的。

   对于这些非法的资产,就有长桓本地的乡绅想要追索回来。

   匡氏的夫家是濮阳县的士绅,匡山出事后,这家人没有担当,直接将匡氏休弃。

   匡氏心灰意懒,便不想再理会这些旧事,躲到尼姑庵里修禅,跟她父亲和那些财产有关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了匡山原本的一个朋友,叫做鲁信春的人打理。

   本来相安无事,匡氏也不会过问这些财产经营的如何了,但去年匡氏的儿子结婚,她想将那些财产转给儿子,却发现,哪里还有什么财产?

   都被鲁信春弄没了。

   匡氏自然是不服的,于是上门质问。

   鲁信春说,这些财产赔偿原来那些受损的长桓县士绅都不够,哪能还剩下呢?

   还列了好些个清单,说是自己为了匡山这个朋友,还贴了好些钱进去。

   匡氏哭哭啼啼,却毫无办法,但这时候,她儿子徐丛禄不同意了。

   说起这个儿子,其实也不是什么善类。

   母亲离开濮阳后,这儿子与母亲断了联系,作为嫡子在徐家长大。

   成婚的时候,本也没有邀请母亲,但出了财产这个事情后,他坐不住了,找到匡氏,了解来龙去脉,然后将鲁信春告上衙门。

   这官司在濮阳县初审,判鲁信春败诉,要求偿还徐丛禄全部财产。

   鲁信春自然不服,将案子上诉到了府里,交到了推官陈吉发手里。

   表面上看,这是件很狗血的财产纠纷官司,但鲁信春的上诉书却很有意思,里面提到了长桓县在清查匡山财产时的巧取豪夺,提到了濮阳县在初审时对徐家的偏向。

   他不仅要求翻案,还将长桓县、濮阳县的经手官员,都列为被告。

   此前,陈吉发找过潘世奇,他向来以清流自居,面对鲁信春的控诉,只是笑了笑。

   “此人是匡山旧友,当年匡山出事,他有些财产本就没有切割干净,受了牵连,如此作态,实属正常。本官行得正,不怕他告。”

   但陈吉发整理证人证言,觉得这件事怕是没那么简单。

   里面多次提到,有士绅及胥吏多次就已清算完的财产发难,表示“上峰要复查”,又有些士绅拿着无从查证的账目,向鲁信春提出要“追回”那些合法财产,鲁信春不从,往往便会招致胥吏刁难。

   这里面,主要是长桓县的士绅在挑事,但也有其他县的士绅。

   其中最大的一笔,竟然是大名县的。

   当了小半年的推官,陈吉发于判案看卷宗已经有了些心得体会。

   这个时代的侦查技术比较落后,缺少充足的实证证据,非常依赖口供。

   而口供又比较容易作假,所以,卷宗上的内容很多都是不确切的,是表象,不代表真正的事实。

   但真实的口供往往非常细碎,有用信息不多,而假的口供往往中心明确,无用信息不多。

   陈吉发用这条规则审查推翻了很多案件,查实后大部分都是有瑕疵的,因此,当他看到卷宗里指向明确的那些供词的时候,直觉就认为里面有问题。

   鲁信春虽然将矛头指向了胥吏和长桓县、濮阳县,但这里面的口供大概率是假的,找人做的。

   陈吉发又翻看初审的卷宗,里面记叙逻辑不通,前后颠倒,看得出来,完全就是为了徐丛禄拿回财产服务的,所以,说濮阳县与徐家有关系,估计也算不上诬告。

   那么,鲁信春不惜拉两个县下水,拒不归还财产的动机是什么?

   其中的问题又到底在哪里?

   若是顺着这个时代的审案套路,陈吉发觉得,这件事肯定弄不明白。

   他决定另辟蹊径。

   第二日,陈吉发带着赵坤兴,找到了大名府有名的牙人,这人姓杨,经营一家当铺,常年帮人处理各类财产转卖,也帮人牵线,找些游手帮忙收账。

   杨掌柜没想过官府会突然上门,有些措手不及。不过,这人心理素质不错,面不改色。

   “不知大人莅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不必客套,找你打听些事情。咱们到账房去聊聊。”

   杨掌柜听说这话,面色有些不虞。

   他给门口的小厮使了个眼神,后者刚离去没跑多远,就被守在那边的白役拦住,赶了回来。

   陈吉发进了账房,四处翻看,主要看过去三年的账目,其中提到长桓、濮阳字样的单子,他就留意看两眼,其他的内容,就一带而过。

   杨掌柜不知道这位大人卖的什么药,转头想看看增援来了没有,就看见那小厮被拘在门口。

   他心中一沉,再抬头看,身旁得到那位捕快正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由得心中发苦起来。

   是个做事严厉周密的大人,看来今天不能善了。

   这个时代,但凡做生意的,都有些账目上的问题,这是必然的。

   平日里这些账目都是私藏的,明面上的账看不出什么,但像陈吉发这般突击检查,往往有很多蛛丝马迹还没能完全掩盖,所以极容易被发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