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末争雄

第304章 义师勤王(二十三)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2116 2025-03-15 23:06

  小罗将车停在了一处宽敞的庭院前,那里已经有两辆车了,上面挂着牌子,写着些他看不懂的符号。

   抱着东西进了院子,才发现三面都是二层的小楼,只进来的那面是围墙,修着岗楼哨所。

   小楼很宽,每边每层二十个门,三面两层,就是一百二十间房。

   小罗将他送到了东侧二楼的第三间,里面还挺宽敞的,摆着四张床。

   “这种临时宿舍一般是住四个人的。不过英山这位置还在开发,房间还多。贾叔又是特殊农业人才,咱们申请了下,给您单独一个屋。”

   贾二满脸的惊诧。

   这房子进深该有四丈,宽能有两丈,别说住四个大男人,就是隔成内外两间,住一家三代都是够了。

   对于常年住地窝子的佃农来说,这房子就像是地主老财的府邸,那是看一眼都觉得冒犯。

   “这……这……真是给俺的?”

   “临时宿舍。”小罗笑着解释道,“您可以暂时住着。这里条件差,私密性不好。往后等您攒了钱,可以在县城附近买宅子。那边修的新宅子比这个好多了。另外,您是特殊农业人才,只要您在烟草种植上立了功,得了先进,说不定有机会参加总社的年会,听说今年的年会有抽奖的环节,最高奖就是一套金口的房子,那可才算好,如今就是有钱都抢不到。”

   贾二如同听神话故事,但他也不敢像训斥邱五那般说小罗是白日梦。

   实际上,这个宿舍就已经是贾二往常想都不敢想的白日梦了。

   小罗将他安置好,又带他去地里看了看。

   山里的地同他老家的很不一样,不是平地里的一大块,是沿着山坡,一层层像台阶一样往山顶修,在最顶上会有个蓄水池,山泉水和雨水在这里蓄积,夏日水多的时候满着,如今已经快要入冬,水位不是太高,但肯定是够用了。

   小罗管这些地叫梯田,很形象的称呼。

   整座山上的梯田被许多立在田里的标着符号的牌子隔成各个区块,每块大概十亩地。

   在山坳这一面方便水流的区域是水浇地,在靠近山脊的这边因为不好引水,全都是旱地。

   贾二的地就是旱地,足有五块,也就是五十亩,修着一口蓄水井,同水浇地的水渠连通。

   贾二有些打怵。

   这可是五十亩地!

   他在家乡给地主当佃农,最多也只能打理十亩地。

   虽说旱地简单些,但自己最多也就能种二十亩吧。

   他正准备把这些想法和小罗说,可人家下一句话把他的心思都堵住了。

   “这五十亩地往后都是您的责任田,除了不能买卖之外,和自家的地是一样的,可以传给子孙。”

   “您说……说啥?!”

   小罗笑了笑,又解释一遍:“合作社的所有土地都是入股资产,属于股东所有。这些地属于新开垦的土地,是合作社股东们的资产,不能买卖。您就相当于合作社的佃农,只是合作社不采取人对人的佃租模式,而是采取农会对农民佃租,有两种,永续佃租和限期佃租。这个比较复杂,您只要记住,这块地只要种的好,您就可以一直种下去,可以传给子孙。除了合作社委员会裁决,没有人能剥夺您的佃租权。”

   这些话拆开贾二都懂,合起来他是听得云里雾里。

   不过关键信息他抓住了,只要种的好,可以一直种,传给子孙。

   “那……那小的试试。”

   “嗯,您也不用太紧张。农忙的时候合作社会组织人力来帮忙。现在条件艰苦,可能还要再辛苦几年,等后面顺了就好了。”

   这条件还叫艰苦?

   贾二不觉得。

   他现在唯一的担忧就是合作社会不会说话算话。

   不过,从青县一路下来,他感觉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到目前为止,他们说的都做到了。

   先试一年,若是真的,那便安心种地。

   五十亩地,哪怕东家拿走七成,一年下来,也足够他攒几两银子了,算上那三两的赏银,兴许真的能说个媳妇?

   贾二在畅想美好生活的时候,宣大巡抚卢象升看着眼前的报告,神色严肃。

   递报告的人正在眼前,坐在堂下,神情自若的喝着茶,四处打量着都府的布置。

   卢象升刚刚就任半年,就碰上了东虏入寇,根本没在都府坐过几天。

   若不是眼前这人拿着锦衣卫令牌召他回来,恐怕还在各处堡塞巡视修复。

   但回来之后,就有个大难题摆在眼前。

   眼前这位锦衣卫千户季闻道,带来了大同总兵王朴通敌东虏的实在证据,请求他配合捉拿。

   “此事圣上知晓了吗?”

   “自然。”季闻道点头,“战前就拿到了证据,还是您的那位好学生陈吉发提供的。七月东虏入寇之前就向吴指挥使报告过,前几日京畿平安,道路畅通之后才收到密旨,这就来寻您支援。”

   “密旨何在?”

   “倒是没有给到下官手上,那太监宣了密旨便走了。”季闻道想了想,又补充道:“您也看到了,初查涉案的银子就有一百多万两,还牵涉到内廷和阁部,圣上许是怕走漏风声,想办隐蔽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