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末争雄

第265章 史可法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2061 2025-03-15 23:06

  陈吉发同老乡绅谈了许久,那老头十分高兴,派了家中小厮入城,帮忙联络城中官员。

   第二日清晨,城里返回消息,说是江南道提刑按察副使史大人正在桐城,听说总理的前锋到此,愿意见见领军的陈主事。

   这位史大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史可法。

   崇祯九年初,史可法以副使巡抚安庆、池州防务,听说李自成入庐州,他亲临一线坐镇,加强桐城防务。

   听到这个名字,陈吉发立刻放心了大半。

   有史可法在,他觉得李自成从安庆突破的可能性骤然降低。

   不过,既然来了,他还是要见一见史可法。

   既要沟通下步的军事行动,也是提前打个照面,混个脸熟,为今后做个铺垫。

   陈吉发获准带侍卫进城,于是带了郑红绫和二十名近卫,苏云生在城外等候消息。

   按照大明的军制,苏云生是统兵武官,陈吉发是节制文官,这么安排,也是有意为之,让史可法放心,也做给桐城上下看。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人,崇祯元年进士,今年三十三岁。

   他少年成名,得中进士,年纪轻轻便获得一方重任,与卢象升一样,有进取心,有爱国情怀,做事主动,是明末不可多得的干臣。

   如今,史可法是正四品的按察副使,负责安庆、池州两个府的军务。

   陈吉发见他,先是递交了文书,包括朱大典的牌子和湖广兵备道的公文。

   等书吏确认了,才有个年轻的士子满面笑容的出来迎他,见面就热情的自我介绍。

   “在下孙临,字克咸,见过陈公子!密之此前同在下说过几次,说是陈公子文武双全,博闻古今,今日幸而相见,一定要好好交流。”

   原来是方以智的好友,陈吉发连忙行礼。

   “克咸兄谬赞了,小弟只是与密之兄切磋了些偏门杂学,当不得这般夸赞。”

   “哈哈,怕你不知晓,密之是在下的大舅哥,因为同岁,往日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不过他聪慧,某顽劣,不可与之争辉。”

   “克咸兄脾气爽利豪迈,身材健硕,想必善于军务。这是密之不如你的地方。”

   “子安好眼力!”说到他的长处,孙临可就更兴奋了,“愚兄从小好军略,只可惜家父一直想让某读书,没有机会。听说史大人督军桐城,某立刻就过来参见。方才,愚兄已经向史大人介绍过你,待会不必紧张。”

   这人与苏云生竟然十分相似,都是心在疆场身在学堂。

   明朝重文轻武太过明显,许多很有些军事天赋的士子,因为无法考过科举,而无法领兵作战,其实是很大的人才浪费。

   不管这孙临水平如何,有这个心就很难得。

   陈吉发不免与他多聊了两句,结果发现这人还是很懂行伍军略的,只是许多地方可能是没有经历实操的关系,讲的比较理想化。

   陈吉发觉得,若是给他机会锻炼成长,说不定能成为一方将领。

   “克咸兄若是真的对军略有兴趣,不如自荐从军?小弟在总理大人跟前还有些薄面,或许可以举荐一二?”

   “实不相瞒,愚兄也有苦衷。家兄如今任大理寺卿,公务繁忙,家中还需要人照顾。”

   “原来如此。”陈吉发笑了笑,也不强求,“克咸兄若是想练兵,如今桐城到处都是匪乱,多招募些家丁,或者办个团练也是可以的。”

   孙临眼睛一亮,竖起拇指:“子安真是料事如神。密之诚不欺我,善识人者,子安也!”

   两人聊的愉快,不多时便进了史可法的书房。

   此时有几位官员正在其中议事,陈吉发不便打扰,于是拉着孙临在旁边安静的听着。

   大体议论的是安庆池州两地如今的形势。

   受闯王高迎祥、李自成入南直隶的影响,大别山区原本散落蛰伏的老回回、罗汝才等部又有活跃迹象。

   史可法指着地图,要求各县主官守土尽责,加强各个哨口、关卡的巡逻侦查,遇到警情,务必第一时间组织防御,同时上报巡抚衙门。

   另外,各地驻军、地方团练要就近支援,若有闻报不动、有令不行者,皆以军法从事。

   史可法面容消瘦,身形瘦小,面容黝黑,说话洪亮铿锵,严厉强势。

   不过,陈吉发见他调度有序,井井有条,不由得又肃然起敬。

   扬州之战在明清交替的历史上,是壮烈而凄婉的绝唱,督师史可法,也因此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史可法和江南士子舍生忘死的抗清运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三百年后的近代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革命运动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

   作为爱国主义的先驱者,毫无疑问,史可法是陈吉发必须尊重,也值得合作的盟友。

   史可法将工作布置完成,又征求了部将的意见,才最终宣布散会。

   看到了正在等待的陈吉发和孙临,他招招手,让两位年轻人到面前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