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听到陈吉发的话,哈哈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竟又淌下泪来。
“卢某纵横半生,竟不如你这小子看得通透。罢了罢了,某也算在战场上为圣上尽忠过了。这几个月在狱中,也想通了。既然你把骂名都背了,卢某若再纠结于个人得失,便落了下乘。”
“卢中丞这是答应了?”
“嗯,倪元璐如今何在?”
“学生准备举荐他升任兵部郎中,还是协助您的工作。大人要不先回去好好休息,明日早朝之后再详谈?”
“好、好。子安有心了。”
陈吉发亲自将卢象升送回府邸,又送了好些补品财物,这才离开。
次日清晨,百官早朝。
光禄寺卿葛征奇昨日收到朝会的通知,天不亮就起来,先到明时坊,给陈吉发送来针工局连夜赶制的蟒袍玉带。
侍女给陈吉发披挂期间,葛大人闲着无事,提起了陈吉发所绘的《千里江山图》。
“下官平日最喜山水画,早就听闻武安公书画一绝。不知何时得幸指点一二?”
“最近的确太忙,等政务稍歇,各方平稳之时,的确有必要设宴款待诸位大人。”
“不敢当。武安公但有需要,吩咐下来便是,下官必定安排妥当。”
“好说。今日朝会非常重要,不容有失。届时会有近卫军士接管皇宫内外,你通知各处官吏不要惊慌,做好各自的事情便是。”
“下官马上安排。”
陈吉发出门,四马并行的车驾已等在门外,玄色车身装饰有红色凤凰图腾,颇具战国时大楚风韵,压迫感十足。
马车入皇城,过午门,停于皇极门。
百官此时已有陆续前来参加朝会的,大多于午门下车,步行进入。
此时见武安公车驾,纷纷避让。
“下次不必进来,同百官一起在午门外下车。”陈吉发跳下马车,对车夫嘱咐,又对四面拱手,高声道歉,“乡野村夫,不懂规矩,诸位同僚见谅。”
原本对他趾高气昂还有些不满的大臣,纷纷陪笑,连称不敢。
这里面有多少真心,多少假意陈吉发猜不透,但为人低调些,总是没有坏处。
此时朝会还没开始,钱谦益已经穿着绯红官服在人群中洋洋得意的站着,好些个门生故吏围着他转。
原本的内阁首辅薛国观、兵部尚书杨嗣昌、吏部尚书谢升等等都不在列,他们几个昨天晚上已经被抄家,如今五花大绑等在午门之外。
周之茂也换上了红色官服,同一位五十多岁的官员用方言在聊天,见了陈吉发,连忙上来行下官礼。
“下官见过武安公。”
“松如兄何必如此?你我兄弟多年,私下里不必拘礼。这位大人是?”
“这位是刑部甄司寇,黄州同乡,平日里对下官多有照拂。”
“幸会幸会!”
两人见过礼,陈吉发想起这位刑部尚书甄淑的资料。
此人是东林盟友,有两项政见彪炳史册,其一就是摊丁入亩,其二就是开武举殿试。
此外,他曾经参与过联名上书为熊廷弼脱罪的请愿,并因此被削籍,算起来,还是熊氏宗亲的恩人。
双方聊了些今日朝会上的事情。
甄淑虽然不太赞同陈吉发带兵进京的举动,但对于他保全皇帝,尊重勋贵文臣的做派还是很满意的。
不多时,各部官员纷纷到位。
陈吉发见许多人都年纪不小,如今又正是盛夏,站在殿前平台,于体力是个考验。
于是叫来葛征奇,让光禄寺给大家安排座椅,准备水罐。
由于刚刚经历大乱,许多人趁乱跑散,仓促准备的大朝会拖沓到了辰时整才准备妥当。
随着太监唱名,崇祯皇帝在两名强健武监看守下出场,脸色铁青坐上正中龙椅。
陈吉发走上台阶,在皇帝左手设座。
百官朝觐,免跪,唱万岁。
太监先宣布昨日签发的那道圣旨。
由于昨日的事情实在震撼,消息已经通过勋贵传到全城,在场的诸位大臣都已经知晓内容,因此都表现十分平静。
接下来,就是讨论新的内阁和六部安排。
首先,要诛杀奸佞。
薛国观、杨嗣昌、谢升、陈新甲、蔡弈琛等所谓“帝党”,总共约有三十余人,纷纷押上大殿,宣布罪状,逐一判刑。
罪臣大呼冤枉,也有破口大骂陈吉发的,崇祯皇帝眼见自己的心腹宠臣全部被拿下,心中更恨,却无计可施。
最终,判斩立决二人,即薛国观、杨嗣昌,现场推出午门斩首,呈首级于堂前,震慑群臣。
剩余皆流放三千里,发配岭南。
通常对付这种政敌,除了本人问斩之外,家人也不好过。
惯例就是抄家,男丁为奴,女眷发卖。
但陈吉发不想搞这套连坐问罪,认为没必要赶尽杀绝,只下令清点家产,罚没违法所得。
其次,要任用新人。
钱谦益、卢象升、方岳贡等新任用人选逐次上前接受皇帝封赏,虽然这圣旨压根就没给崇祯皇帝看过,但事到如今,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