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453章 他不信所有人都会背叛

  可明明还能救,他却死活不肯回头,非说要保主力!

   结果大公子就这么被扔下了!

   等田元皓自己想跑,又被蒋华强追上,连淳于琼一块儿给抓了!

   最后只剩我和颜良带着一点残兵逃回来……”

   他这番话说得声泪俱下,细节满满,听上去跟亲眼所见一样。

   可事实呢?

   袁谭被围时,局势早就崩了。

   哪怕颜良他们调头去救,也来不及。

   田丰的决定,虽冷血,却是当时唯一能少赔点的办法。

   可他再正确,也敌不过蒋华强铁了心要全歼。

   但郭图这么一讲,田丰反倒成了害袁谭的罪人!

   袁绍越听越气,拳头捏得咯咯响。

   尤其想到田丰被俘后竟然投降了蒋华强,火气直接炸了。

   人一旦出事,总爱往深了琢磨。

   袁绍也不例外。

   “不救我儿子,还投敌?”

   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该不会,田丰早就被蒋华强收买了,一直潜伏在我军中当内鬼?

   这念头一起,就再也压不下去。

   紧接着,他想到了沮授、审配、逢纪……

   这些人都是河北派的顶梁柱。

   田丰出了事,他们会不会也有问题?

   一时间,袁绍心里像长了草。

   那几个原本信任的谋士,此刻在他眼里,全都变了模样——不再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倒像是夜里蹲在床头、咧着嘴笑的恶鬼。

   “行了,”他挥挥手,声音低沉,“公则,颜良,你们先下去休息。”

   “让我一个人待会儿。”

   两人退出书房,袁绍独自坐在案前,盯着烛火发愣。

   从中午一直坐到太阳西斜,脑子里全是河北派会不会集体叛变的念头。

   他不信所有人都会背叛。

   可田丰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他心寒。

   这份寒意,像根刺,扎进了他对整个河北集团的信任里。

   正想着,一个黑甲侍卫悄无声息地走近。

   “主公,这是大公子托人送来的家书。”

   袁绍一怔,接了过来。

   这人是他暗中培养的死士,身披黑甲,行事如鬼。

   整个邺城,这样的死士有五百,连颜良、淳于琼这些老将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但袁绍最疼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是知情的。

   所以袁谭一被抓,立马就把那支秘密护卫的事情全盘托出,交给了蒋华强。

   只要信能递到他们手里,自然有人会想办法送到袁绍手上。咳,这事吧……说白了,袁谭这操作真是脑门发昏。

   这支总共五百人的死士,原本是袁绍贴身保护自己安全的亲兵,只听他一个人调令。

   虽然袁谭本意,是想借这渠道把家书平安送到老爹手里。

   但他顺带把这支死士的存在都捅给了敌方主帅蒋华强,这操作,等于当场给亲爹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啥?!”

   “显思来信了?!”

   袁绍一把抓过信件,手都有点抖。

   信里头,袁谭写得绘声绘色:说自己在蒋华强那边吃香喝辣,待遇好得不得了。

   还顺手把田丰、沮授、审配、逢纪几个人全骂了个遍,说他们背后搞鬼,踩自己上位。

   更狠的是,袁谭直接甩锅:这次兵败,全是这帮人暗中作梗,故意不给支援。

   看到儿子暂时没性命之忧,袁绍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可对信里提到的那些指控,他眉头越皱越紧。

   要是换作以前,他肯定一口认定这是敌人设的离间计,纯属放屁。

   可现在不一样了——儿子刚被俘,田丰前脚又投降了敌人,这事儿太巧了。

   袁绍再自信,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沮授他们几个,真没动过歪心思。

   这么一想,他心里就像被蚂蚁啃似的,全是猜疑。

   “沮公与啊沮公与,你到底图个啥?”

   “兵权我给了,地位我给了,整个冀州我让你半边坐着,你还想怎样?”

   袁绍低声嘟囔,眼神阴沉。

   其实他跟沮授之间的较劲,从当年接管冀州那会儿就开始了。

   沮授在河北世家圈里的能量有多大?

   这么说吧,比荀彧在中原士族里的分量还重!

   冀州沮家,那是地头蛇里的龙头,整个河北说一不二的顶级门阀。

   两汉几百年,家里出的三公九卿数都数不清。

   放眼全国,也就汝南袁家和弘农杨家能在声望上压他一头。

   十七岁当县令,十九岁被推为茂才——这可不是普通人拼十年寒窗能拼出来的,那是整个州三年才出一个的名额。

   二十一岁,直接坐上冀州别驾的位置。

   啥概念?

   相当于现在二十一岁就当上了经济大省的常务副省长。

   你说这靠的是个人奋斗?

   谁信谁天真。

   论出身,沮授跟袁绍站一块儿,完全不落下风,甚至还能掰掰手腕。

   袁绍能在冀州站稳脚跟,最大靠山就是河北这些世家的支持。

   而沮授,就是这群人的带头大哥。

   也正因如此,袁绍哪怕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把军权分他一大块。

   算下来,沮授掌握的兵力,足足占了袁家军五分之二!

   这待遇,荀彧听了一定想掀桌子——他一辈子啥时候真正握过兵权?

   曹操不在时他还能临时管管,其余时候,兵符全捏在曹操自己和曹家、夏侯家那帮人手里。

   历史上袁绍为啥把三个儿子一个侄子全派出去,各自管一个州当刺史?

   难不成真想倒退回分封制玩封建?

   开什么玩笑!

   他真正打的算盘,是削藩——削河北世家的权。

   光一个沮授,手上就握着五分之二的兵,袁绍活着还好压得住。

   万一哪天他走了,沮授一翻脸,学司马懿那套,袁谭袁尚拿什么拦?

   所以在官渡开战前,袁绍各种手段齐上,就想把沮授的兵权一点点收回来。

   甚至编了个“图谋不轨”的由头,直接把他软禁起来。

   可就算这样,他也只能暂时关人。

   仗一打完,还得乖乖放出来——毕竟底下人不答应。

   可就这么一软禁,加上郭图在旁边煽风点火,张合、高览这些河北派将领立马觉得:袁绍这是要动手清洗我们了!

   于是俩人一咬牙,带着前线一部分部队,直接投奔曹操。

  喜欢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www.71xu.com)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71xu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