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454章 说一不二

  而那支部队,原本就是归沮授系统管的。

   说白了,就是沮授的势力,在张合高览带领下倒向了曹操。

   那问题来了:沮授被俘后,为啥不干脆也投曹操?

   曹操确实欣赏他,也动过招揽的心思。

   但他真敢收吗?

   曹操不是慈善家,他要的是听话的班子,不是再来个比荀彧还难搞的超级士族代表。

   真让沮授过来,能给他的,顶天就是个贾诩那样的清客谋士——有地位没实权。

   想当曹营二把手?门都没有。

   可要是逃回袁绍那边呢?

   背后站着整个河北世家,他照样是说一不二的二当家。

   而且官渡之后,袁绍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真正的崩盘,是从袁绍挂了,袁谭又跑去跟曹操联手打袁尚开始的。

   在此之前,曹操一直不敢轻易北犯河北四州。

   所以换个人站在沮授的位置上,怎么选?

   只要脑子没进水,答案都明摆着。

   这,就是历史上“监军矢北”事件的真相。

   表面上看,沮授被关在囚车里,受尽羞辱,还一心想着逃回河北效忠旧主,多忠肝义胆啊!

   一听这故事,谁不说一句:沮授真是袁家大忠臣!

   但现实是——

   换成大多数人处在沮授这位置,有这资源、有这靠山、有这退路,谁会放着二把手不当,跑去当个边缘谋士?

   ……

   可现在不一样了。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袁绍手下的河北派系。

   袁绍越想越怕,心里对沮授的防备也越拉越满。

   要真有机会,他真想直接动手除掉这根心头刺。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

   沮授又不是愣头青,二十岁就当上省级高官的人物,能没点自己的死士和暗线?

   兖州,陈留城。

   城头上,荀彧脸色发白,手抖得像筛糠。

   城外,蒋华强带着几万大军,已经杀到了城下。

   曹操的主力从徐州往回赶,马不停蹄,可按眼下速度,至少还得五天才能赶到陈留。

   不止是荀彧,就连夏侯惇的脸色也阴沉得像是要滴出墨来。敌人数多,咱们人少得可怜。

   整个陈留加起来,能拿刀扛枪的也就两万多号人。

   而蒋华强那边,兵马是他们的几倍还不止。

   再聪明的厨子,没米也做不出饭。

   荀彧就算脑瓜子再灵光,点子再多,眼下也根本拦不住蒋华强带兵把陈留围个严严实实。

   更让荀彧心头发毛的是——

   蒋华强压根不急着攻城。

   反而慢条斯理地把手下分成四拨人马。

   又从军中挑出几百个嗓门洪亮的大汉,分批轮换着往城楼下一站,扯着嗓子吼:

   “城里的曹家兵听着!夏侯渊都投诚了!”

   “你们还在死撑个啥?”

   “想想你们老家的爹娘孩子!”

   “要是你们死在这场没名没分的仗里,家里那帮老弱妇孺咋活?”

   “机会只给一次!”

   “谁要是现在开门投降,既往不咎,还能拿钱拿粮!”

   “可要是非要当缩头乌龟,城一破,杀无赦!”

   那时候当兵的,特别是底下扛枪的小兵,家里十有八九都穷得叮当响。

   在那些大户人家的盘剥下,大汉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听着像笑话?可这就是实情——

   从黄巾乱起,到天下三分,再到最后归晋。

   打仗死的人,远远没饿死病死的多。

   那个年头,你要是安分守己种地,结局往往是——

   自家祖传的地皮,被隔壁村的乡绅老爷们挖空心思给霸了去。

   地没了,老百姓靠啥活?

   没辙啊,要么饿死,要么上山当贼,要么落草为寇。

   再不济,就去投军,混口饭吃。

   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当兵好歹还能拿点饷。

   要是混出个什长、营头,不光自己能吃饱,还能捎点粮米回家,让家里人少受点罪。

   可当兵这事儿,风险太大。

   万一哪天运气背,死在战场上,朝廷可不会给半文抚恤。

   可话说回来,穷老百姓还能有别的路走吗?

   这时候,听着城底下那些人一声接一声地喊,城头上的曹军士兵全都蔫了,一个个低着头不吭声。

   其实蒋华强早就派人把“夏侯渊投降”的消息撒遍了兖州。

   所以城里的兵对这事早有耳闻。

   夏侯渊到底投没投,谁也说不准。

   但至少一半以上的士兵,心里已经信了八九分。

   现在又被底下这群大嗓门这么一嚷嚷,军心早就动摇了,人人心里打鼓,七上八下。

   眼看不对劲。

   夏侯惇赶紧招呼弓箭手,拉弓上弦,准备把底下喊话的那些人射成筛子。

   可蒋华强能让他得逞?

   一见城头弯弓,他立马挥手,盾牌兵“唰”地冲上前,举盾把喊话的力士围得严严实实。

   等城上的箭射完了,底下的人又扯开嗓子继续嚎:

   “想想老婆孩子啊!”

   “别为一场没指望的仗送命!”

   “投降有赏,顽抗必杀!”

   “夏侯渊都降了,你们装啥硬骨头!”

   “啊——可恨!”

   “这蒋华强小人行径!”

   “竟敢如此下作!”

   夏侯惇这直肠子汉子,哪见过这种不要脸的打法?

   城里本就兵少,又被这些人一通嘴皮子功夫搅得人心涣散,士气低得踩进泥里。

   可荀彧和夏侯惇有招吗?

   一点都没有!

   怎么看,他们都像是被人按在砧板上的鱼肉。

   唯一能撑住的,或许就是他们守的是城,蒋华强得攻。

   陈留是兖州的老窝,荀彧早前花了不少心思加固过城墙。

   虽然比不上汜水关、虎牢关那等天险,但也不算好啃的骨头。

   蒋华强要是硬来,肯定得死一大片人。

   可问题是——

   陈留如今外有重兵,内有隐忧。

   荀彧连自己人都不敢全信,生怕夜里有人开门献城。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蒋华强还是没下令攻城,只是让部队把陈留围得铁桶一般。

   可人最怕的,不是刀枪,是未知。

   对荀彧和夏侯惇来说,蒋华强就这么干耗着,比打过来还难受。

   太阳落山时,蒋华强悠哉悠哉地让士兵们在城外支锅做饭。

   香味顺着风飘到城头,守城的曹军士兵一个个瞪着眼,忍不住直咽口水。

  喜欢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www.71xu.com)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71xu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