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汉末袁尚:揽尽江山与美人

第161章 世家之祸,冀州之殇

  崔赞跪在刺史府大堂中央,衣衫褴褛,面容憔悴。

   昔日冀州显赫世家的家主,如今已是阶下囚。袁尚端坐于上首,神情冷峻,手指轻叩案几。

   “崔赞,你可知罪?”

   崔赞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怨毒,随即又低下头去:“下官何罪之有?不过是为冀州谋福祉罢了。”

   袁尚冷笑一声,挥手示意左右将一摞竹简呈上。

   “勾结黑山军,意图谋反;贿赂朝廷命官,包庇军需案;隐匿人口,逃避赋税;强占良田,逼良为娼……这些,都是为冀州谋福祉?”

   崔赞面色惨白,额头渗出冷汗。

   “这……这都是污蔑!某世代忠良,岂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袁尚将一封密信掷在地上:“这是你与张燕的往来书信,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你许诺的金银粮草,以及攻城后的计划。崔赞,你还有何话说?”

   崔赞浑身颤抖,终于崩溃:“安平侯明鉴!某实非本意,实在是被郭伏等人胁迫!他们威胁若不配合,便要灭我崔家满门啊!”

   袁尚起身,缓步走下台阶,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崔赞:“崔赞,你以为我会相信这种拙劣的谎言吗?”

   他转向一旁的徐庶:“元直,将崔家这些年的罪证一一列出。”

   徐庶展开一卷长长的竹简,朗声道:“崔家自东汉中期起,便在冀州大肆兼并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崔家名下土地已达数万亩。其中八成土地来源不明,疑为强占或欺诈所得。”

   崔赞面如死灰,瘫坐在地。

   徐庶继续道:“崔家名下佃农达三万余人,却仅向朝廷申报五千人,逃避赋税徭役。每年仅此一项,便使朝廷损失钱粮数十万。”

   袁尚冷冷道:“崔赞,这些都是污蔑吗?”

   崔赞沉默不语,额头已经沁出豆大的汗珠。

   “带下去,明日问斩。”袁尚挥手道,“将其家产充公,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工坊归入官府,商铺交由商会管理。”

   待崔赞被拖下去,袁尚长舒一口气,转向徐庶和石韬:“二位,今日已是连审三天,可有新发现?”

   石韬拱手道:“主公,经查证,不仅崔家,郭家其他冀州大族,皆有类似行径。他们互相勾结,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将冀州牢牢控制。”

   袁尚点头:“我早有此虑。这些世家大族,表面上忠君爱国,实则蛀虫一般,蚕食国家根基。”

   徐庶补充道:“主公,更可怕的是,这些世家已经渗透到冀州各级官府。据崔赞供述,冀州六成县令、九成县丞,皆为世家门生故吏。”

   袁尚眉头紧锁:“如此说来,我这个刺史,倒成了摆设?”

   石韬苦笑:“主公明见。这些世家大族,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他们通过察举、征辟等方式,将家族子弟安插到各级官僚体系中。上下勾结,中饱私囊。”

   袁尚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他们垄断仕途,削弱皇权,兼并土地,隐匿人口,拥兵自重,甚至垄断文化教育,控制思想。如此下去,大汉江山,岂非危矣?”

   他心中却在冷笑,大汉?这条破船早就千疮百孔,自己操心的是刘家的江山吗?黄巾之乱才过去多久?汉灵帝还能折腾几年?天下大乱就在眼前。

   这些盘根错节的世家,现在不趁机拔除,清扫干净,将来就是自己争霸路上的绊脚石,甚至可能是背后捅刀子的家伙。

   说起来,自己出身的汝南袁氏,不也是这“他们”中的顶级代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真是莫大的讽刺。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这冀州是他的地盘,就得由他说了算。

   想要彻底掌控冀州,就必须把这些不听话的地方豪强连根拔起。崔家,只是个开始,杀鸡儆猴罢了。

   徐庶和石韬对视一眼,皆是一脸凝重。

   “主公,此言差矣。”徐庶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世家大族,自东汉初年便已存在,历经数代而不衰。其根基之深,非一朝一夕可除。”

   袁尚转身,目光灼灼:“元直此言,正中我心。世家之祸,非一日而成。然而,不除此祸,冀州永无宁日。”

   石韬担忧道:“主公欲除世家之祸,恐引起其他州郡世家反弹。甚至朝中那些出身世家的大臣,也会群起而攻之。”

   袁尚大笑:“广元多虑了。我岂会明目张胆地与天下世家为敌?”

   他走到案几前,展开一幅冀州地图:“我意欲从根本上改变冀州格局。首先,无主土地全部收回国有,防止世家继续兼并土地让百姓没有活路。统一规划,分配给无地农民,百姓享有耕种权,不能买卖,可以代代相传。其次,改革税制,按实际产出征税,而非按人头。再次,兴办学堂,普及教育,打破世家垄断文化的局面。”

   徐庶眼前一亮:“主公此计,可谓釜底抽薪!”

   石韬却仍有顾虑:“主公,此举虽好,但恐怕难以实施。世家大族根深蒂固,他们必会千方百计阻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