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穿越晚清当皇帝统一全球

第213章 雄图霸业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又充满着紧张的期待。光绪帝坐在龙椅上,目光炯炯,扫视着殿下的群臣,声音坚定而洪亮:“朕意已决,倭国既已臣服,我大清之威当扬于四海。今朕欲开启全球征伐之路,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保守派大臣们纷纷跪地,惊恐之色溢于言表。“皇上,万万不可啊!征伐倭国已让我大清消耗巨大,若再开启全球征伐,国力恐难支撑,且会引起各国联合反抗,我大清危矣!” 一位年迈的保守派大臣声泪俱下,身体颤抖,仿佛看到了大清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

   改革派大臣们则热血沸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皇上英明!我大清经改革后,国力日盛,兵强马壮,此时正是扬威世界之时。征伐全球,不仅可拓展我大清之版图,还能为改革获取更多资源,让我大清屹立于世界之巅!” 年轻的改革派大臣们慷慨陈词,他们对大清的未来充满信心,渴望在这场全球征伐中一展宏图。

   光绪帝的目光转向沈万海,眼中满是期待:“沈爱卿,你乃我大清之栋梁,对朕之决策,你意下如何?”

   沈万海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皇上,此乃重大决策,关乎我大清之兴衰荣辱。臣以为,征伐全球虽有挑战,但并非不可为之。如今我大清已在倭国一战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军队士气高昂。且我大清改革成果显着,经济、军事等实力均有提升。不过,征伐之路需精心谋划,不可贸然行事。” 沈万海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的分析条理清晰,既肯定了光绪帝的雄心壮志,又提醒要谨慎对待。此时,他的内心十分复杂,一方面为光绪帝的远大抱负感到振奋,另一方面也深知前路荆棘密布,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大清的命运。

   光绪帝微微点头:“沈爱卿所言极是。朕命你为征伐大元帅,全权负责筹备征伐事宜。朕要让世界知道,我大清已崛起,无人可挡!” 光绪帝的声音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对沈万海充满信任,相信他能带领大清走向辉煌。

   沈万海跪地领命:“臣定不负皇上所托!” 沈万海深知这一使命的艰巨,但他毫不退缩,决心全力以赴。

   退朝后,沈万海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他首先召集了军中的高级将领,共同商讨征伐策略。

   “诸位将军,此次征伐全球,任务艰巨。我们需根据各国的地理位置、军事力量、政治局势等因素,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大家畅所欲言,有何想法尽管说。” 沈万海坐在会议桌前,目光扫视着众人,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

   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说道:“元帅,依我之见,我们可先从周边国家入手,如高丽、安南等。这些国家与我大清相邻,交通便利,且实力相对较弱,易于征服。征服周边国家后,我们可以此为据点,逐步向更远的地方推进。”

   另一位将领则提出不同意见:“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周边国家与列强关系复杂。我们贸然进攻,可能会引起列强干涉。我认为,我们可先选择一些与列强利益冲突较小的国家,如非洲的部分国家。这些国家资源丰富,且军事力量薄弱,我们可迅速征服,获取资源,增强实力。”

   沈万海认真倾听着将领们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最终制定了一个初步的征伐计划:先派一支舰队前往非洲,征服一些沿海国家,建立海外据点;同时,在亚洲地区,对一些与大清关系密切且愿意归附的国家,采取和平招抚的方式,扩大大清的影响力。

   在筹备军事行动的同时,沈万海还不忘外交工作。他派遣了一批精明能干的外交官,前往各国,一方面向各国宣扬大清的国威,另一方面打探各国的虚实。

   “诸位,此次出使各国,任务艰巨。你们要向各国表明我大清的立场,我们征伐全球,并非为了侵略,而是为了传播文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各国的动向,收集情报,为我大清的征伐行动提供支持。” 沈万海对即将出使的外交官们叮嘱道,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望。

   外交官们纷纷表示:“元帅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元帅所托。”

   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大清的军队逐渐集结。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等待着出征的命令。

   “弟兄们,我们即将踏上征程,征伐全球。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征程,我们要让世界知道,我大清的军队是无敌的!” 一位军官站在军营前,对着士兵们大声喊道。

   “无敌!无敌!”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斗志。

   而在国际上,各国得知大清即将开启全球征伐之路后,反应各不相同。一些实力较弱的国家,纷纷加强防御,准备应对大清的进攻;而列强们则开始联合起来,试图遏制大清的扩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