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博弈
沈万海在京都城内,表面上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军队继续清剿残余势力、恢复城市秩序,可内心却如紧绷的弦,一刻也不敢松懈。倭国使者回去复命后,迟迟没有传来答复,每过一天,局势就多一分变数。而朝堂上保守派的反对声浪,以及国际列强暗中涌动的联合压力,像两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大人,这都过去三日了,倭国那边还没消息,莫不是在耍什么花样?” 副将皱着眉头,满脸忧虑地走进营帐,打破了略显沉闷的气氛。
沈万海微微摇头,目光深邃:“倭国如今大势已去,不敢轻易耍诈。但他们必然在权衡利弊,试图为自己争取更多权益。我们不能干等着,得做好两手准备,若是谈判破裂,随时准备再次出兵。” 沈万海的声音沉稳,带着久经风浪的笃定,可眼神中也隐隐透露出一丝焦急。他深知,这场谈判关乎大清的未来,一旦失败,不仅之前的牺牲白费,还可能引发更复杂的国际争端。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论仍在激烈进行。
“皇上,沈万海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倭国怎会轻易答应?如今他们已表示投降,我们不如见好就收,撤兵回国,免得惹来列强更大的麻烦。” 一位保守派大臣声泪俱下,跪在地上,言辞恳切,试图打动光绪帝。
改革派大臣立刻站出来反驳:“皇上,沈大人此举是为大清的千秋万代着想。倭国狼子野心,若不彻底驯服,日后必成大患。况且如今我军士气正盛,局势对我们有利,此时撤兵,实在可惜。” 改革派大臣们言辞激昂,目光坚定,他们坚信沈万海的决策是正确的,大清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彻底改变在国际上的地位。
光绪帝坐在龙椅上,脸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纠结与挣扎。“朕明白你们的意思,可此事关系重大,朕不能贸然决定。先看看倭国的答复再说吧。” 光绪帝心中也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渴望大清能扬威海外,通过征服倭国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又担心列强的联合制裁会让大清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在国际上,列强们的动作愈发频繁。腐国、高卢鸡、汉斯国等国的外交官频繁会晤,秘密商讨应对大清的策略。
“大清在倭国的行动已经威胁到我们在亚洲的利益,必须想办法遏制他们。” 腐国公使一脸严肃,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高卢鸡公使微微点头,眼神闪烁:“没错,我们可以在外交上继续施压,同时暗中支持倭国残余势力,让大清在倭国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汉斯国公使冷笑一声:“光靠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得在大清边境制造更多麻烦,分散他们的兵力和注意力。”
列强们各怀鬼胎,却在对付大清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一场针对大清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在京都,沈万海敏锐地察觉到了国际形势的变化。他知道,不能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于是,他再次召开国际新闻发布会,邀请各国记者到场。
“各位记者朋友,” 沈万海神色庄重,声音洪亮,“近日来,有传言称大清在倭国的行动是侵略行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一直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帮助倭国人民摆脱军国主义的束缚。如今倭国天皇已决定投降,我们也提出了合理的条件,旨在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 沈万海再次强调大清的立场,试图在国际舆论上占据主动。
台下的记者们纷纷提问,一位鹰酱记者站起身来:“沈大人,据我们所知,列强对大清的行动表示担忧,您对此有何看法?”
沈万海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大清的行动光明磊落,我们尊重每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列强若真的关心和平,就应该支持我们的行动,而不是无端指责。我们欢迎各国派遣观察员,监督我们在倭国的行动,看看我们是否真的如某些人所说,是在侵略。” 沈万海的回答巧妙地将了列强一军,让那些企图抹黑大清的人无从下手。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沈万海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应对列强可能的军事行动。他加强了大清边境的防御工事,增派了兵力,同时还组织了情报小组,密切关注列强军队的动向。
而在倭国皇宫内,倭国天皇和大臣们正在激烈争论着沈万海提出的条件。
“陛下,大清的条件太过苛刻,若接受,我们倭国将失去太多主权。” 一位大臣满脸悲愤,声音颤抖。
倭国天皇脸色阴沉,沉默许久后说道:“如今我们已无力再战,若不接受,大清必定再次出兵,到时我们倭国将面临灭顶之灾。朕看,先答应下来,日后再想办法夺回主权。” 倭国天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但为了保住倭国的命脉,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经过一番商议,倭国终于派出使者,再次前往京都,与沈万海进行谈判。
“沈大人,我天皇陛下愿意接受贵国的条件,但希望能在具体实施细节上进行商讨。” 使者恭敬地说道,但眼神中仍透露出一丝不情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