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穿越晚清当皇帝统一全球

第211章 艰难登顶

  沈万海在京都城内,一边紧锣密鼓地安排着军队清剿残余势力与维持秩序的工作,一边还得应对国际上如潮水般涌来的压力。西方列强的照会如雪片般飞来,言辞愈发强硬,要求大清立刻停止军事行动,否则将面临全面制裁。

   “大人,这几日各国的外交照会又多了几份,其中腐国、高卢鸡和汉斯国的态度最为强硬,他们联合起来,似乎不达目的不罢休。” 外交官将一叠文件放在沈万海面前,脸上满是忧虑,声音中也透着一丝无奈。这些天,他被各国的外交压力弄得焦头烂额,深知沈万海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沈万海拿起文件,快速浏览着,眉头越皱越紧。“哼,他们这是看我们在倭国势如破竹,眼热了,妄图干涉我们的内政。” 沈万海冷哼一声,将文件重重地拍在桌上,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他深知,大清此时若退缩,之前在战场上的牺牲和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不仅无法扬大清国威,还会让列强更加轻视。

   沉思片刻,沈万海抬起头,目光坚定:“传我命令,准备一场国际新闻发布会。我要亲自向各国阐明我们的立场,让他们知道,大清不会被他们的威胁吓倒。” 沈万海决定主动出击,打破列强营造的舆论压力,在国际舞台上为大清争取话语权。

   数日后,一场特殊的国际新闻发布会在京都临时搭建的场地举行。各国记者早早地赶到现场,他们交头接耳,对大清在这场战争中的下一步行动充满了好奇与猜测。沈万海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地走上台,台下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朋友们,” 沈万海声音洪亮,目光扫视着台下的众人,“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向世界说明大清征伐倭国的真相。我们并非如某些国家所言,是为了侵略扩张,而是为了维护地区的和平与正义。” 沈万海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大清的立场,他列举了倭国过往对大清的挑衅行为,以及在国际事务中一些不公正的做法,试图让各国记者理解大清发动战争的初衷。

   台下的记者们纷纷记录着,时不时有人举手提问。一位腐国记者站起身,一脸质疑地问道:“沈大人,您说大清是为了和平,但如今战争已经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破坏,这又作何解释?”

   沈万海目光直视着他,沉稳地回应:“战争本就是残酷的,但我们一直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大清军队在进攻过程中,尽量避免对无辜平民的伤害,如今我们在京都城内,也在积极帮助百姓恢复生活秩序。反观倭国,他们的残余势力利用民间武装,对我军和平民进行袭击,这才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 沈万海的回答有理有据,让那位腐国记者一时语塞。

   发布会结束后,各国记者纷纷将沈万海的言论发回国内。这在国际舆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原本被列强误导的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大清的行动,对大清的立场表示理解和支持。而列强们见舆论攻势未能奏效,又开始在边境制造新的麻烦。

   “大人,据边境传来的消息,腐国和高卢鸡的舰队在我国南海海域频繁活动,似乎有挑衅之意。汉斯国也在我国北方边境增派了军队,摆出一副随时可能发动战争的架势。” 副将焦急地向沈万海汇报,他的眼神中满是担忧,大清此时在倭国的战事尚未完全结束,若再与列强发生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沈万海心中一沉,但他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传令下去,让边境守军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巡逻,但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擅自开火。同时,密切关注列强军队的动向,有任何情况及时汇报。” 沈万海明白,此时大清不能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必须谨慎应对列强的挑衅,避免战争的扩大。

   在应对国际压力的同时,沈万海也没有放松对倭国残余势力的清剿。那股在山中负隅顽抗的残余势力,利用复杂的地形,一次次巧妙地避开大清军队的围剿。沈万海决定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深入山区,彻底消灭这股敌人。

   “大人,山中地形复杂,敌人又熟悉环境,此次行动十分危险,还是让末将去吧。” 副将劝阻道,他担心沈万海的安危,毕竟沈万海是大清改革和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

   沈万海摇了摇头:“正因为此次行动危险,我才要亲自去。只有我去,才能更好地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决策。你留在京都,继续组织军队维持秩序,清剿其他地区的残余势力。” 沈万海态度坚决,他深知,只有彻底消灭这股残余势力,才能真正平定倭国。

   沈万海带领着精锐部队,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山区进发。一路上,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前进,警惕着四周的动静。山区中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枪声,走在前面的几名士兵应声倒下。

   “隐蔽!” 沈万海迅速下令,士兵们立刻分散开来,寻找掩体。沈万海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发现敌人隐藏在山上的一处山洞中,居高临下,占据着有利地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