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10章 临别之际,入宫辞行!

  第十章:临别之际,入宫辞行!

   夜晚,诚意伯府上。

   “父亲,刚刚宫里来人。”

   “把您白天送去的辞呈,给原封不动的退回来了。”

   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迈步走进书房,一五一十的把情况说了出来。

   那张略显削瘦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忧色。

   此刻,刘伯温正站在窗前,负手而立,抬头仰望着云中时隐时现的残月。

   书案上,烛火被风吹得摇曳乱舞,同时将他单薄的身影抻得笔直修长,随着一声轻轻的叹息。

   “唉......”

   “果然还是晚了一步吗?”

   当辞呈送上去的同时,他似乎预料到了这种结局,并不太感到意外。

   如今,也证明了,朱元璋没有减弱对他的防范之心。

   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很难活着走出京城了。

   仿佛预料到了自己的未来,刘伯温百感交集,却又无力做出改变,不由得心灰意冷。

   虽然如此,但他还没愚蠢到要抹脖子上吊,自寻短见。

   那样,顶多是遂了别人的心愿,而害了自己。

   能做的,也就是在复杂艰险的局势中,尽力周旋,以求保全身家性命。

   仅此而已!

   漫长的思考过后,刘伯温终于转回身来,目光平静地看向儿子,把烦恼强行压在心底。

   “琏儿,饭应该好了吧?”

   “咱们......吃饭。”

   ......

   三天后。

   李善长这边,阖府上下基本收拾妥当。

   那些金银细软和字画文玩,已全部装载上车。

   而家具之类的,也找到了买主出手,换成了腰包里的现钱,作为发家致富的启动资金!

   林林总总,一共塞满了十几辆大车,场面蔚为壮观。

   除此之外,李善长房里的娇妻美妾,以及两个儿子,也全部随他起行,带回定远老家......

   出发前,还有一件不得不办的事。

   那便是亲自去趟皇宫,向朱元璋做最后的道别。

   毕竟。

   原主与之相伴了很多年,两人既是君臣,亦是老友。

   马上要走了,不去见见,难免说不过去。

   这天一早,在几名美妾的服侍下,李善长第一次穿上了官袍,整个人气匀风清,精神抖擞。

   打量着铜镜中的自己,他伸了个懒腰,随口笑道。

   “怎么样?”

   “老爷穿这身衣服,还算合体吧?”

   毕竟,是李善长的存在,让她们脱离了贫穷困苦的出身,过上了前所未有的优渥生活。

   面对给了她们荣华富贵,彻底改变命运的金主,哪里有胆子得罪?

   自然是个个都百依百顺,巧言欢笑。

   生怕自家老爷哪天不高兴,从此打入‘冷宫’。

   眼见拍马屁的机会来了,立即争先恐后,围上来夸奖一番。

   “老爷......你这是什么话?”

   “岂止是合身,这身衣服,简直就是为您量身定做的啊!”

   “别人谁都不配穿!”

   “没错,咱家老爷的精气神,比年轻小伙子都不差。”

   “要不是厌倦了朝堂,主动辞去了中书省丞相的职位,至少还能干二十年......”

   言及至此,李善长暗暗苦笑。

   心说;你们可饶了我吧!

   如果再干下去,等哪天朱元璋翻脸不认人,开始清理功臣集团,一准先拿我开刀!

   老子还是离他远点吧!

   免得到时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即使不死,也得扒层皮!

   “都在家乖乖待着!”

   “等老爷回来,咱们即刻出发,一起回去过好日子!”

   虽然李善长清楚,自己这些妻妾的话未必尽实,多少有几分恭维吹捧之嫌。

   但仍然很爱听。

   挨个拍了拍她们娇嫩的脸蛋儿,随口嘱咐几句,便转身出门,去往皇宫大内......

   “禀告陛下!”

   “原中书省左丞相、兼光禄大夫,李善长求见!”

   朱元璋听罢,眉毛微微上扬,连忙离开座椅,起身相迎。

   看得出,他今天心情很不错。

   望见那道久违的身影,又迫不及待地快走几步,来到了大殿之外。

   老友相逢,免不得要寒暄几句。

   “善长啊,这么多天没见,你可是让咱好生挂念。”

   “要是你还不来,咱都要放下手头的公事,亲自到府上看你了!”

   很快,李善长走到近前,准备俯下身去,按照君臣关系,恭恭敬敬地行个大礼。

   “老臣叩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

   动作刚到一半,就被朱元璋给拦住了,并顺势扶起。

   “免了,免了!”

   “咱们名为君臣,却私交甚密,这又不是上朝,用不着讲那套繁文缛节。”

   “不必拘束,尽可能随便一些!”

   说着同时,两人互相挽着手,并肩走进了大殿。

   这种亲密无间,超越了君臣的情谊,刘伯温从不曾体会到。

   连李善长都觉得,此时的老朱依然是有些人情味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