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209章 真相很重要!

  

第209章:真相很重要!

   啰嗦了半天,是时候让元凶浮出水面了。

   首先,也先的嫌疑,基本排除。

   说实在的,这伙计能在草原混得开,全靠英宗在幕后支持。

   背刺自己的恩主,实属不智!

   因为,也先的本家姓绰罗斯,不姓孛儿只斤氏,更不属于高贵的黄金家族。

   也就是说,他没机会统一蒙古。

   就算在瓦剌部落,也先的头顶还有个姐夫,脱脱不花大汗。

   跟着明朝混,才能谋求一席之地。

   正统八年(有说七年),英宗亲政以后,也先表现的相当乖巧懂事。

   几乎每年都入京朝见,送给明朝所需的马匹、貂皮一类的硬通货,两边互通有无,都有得赚。

   而明朝方面,也需要这枚棋子,平衡草原势力。

   俩人处的,相当不错!

   以正统十二年为例:也先来朝贡,随行带了2149人,数字相当精确。

   等到正统十三年那次,一下子来了三千多人。

   英宗不太高兴,意思是,人怎么越来越多,拖家带口的,到京城蹭饭来了?

   直到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堡事发,英宗在逃亡途中,两人再次相遇......

   为什么说是途中?

   据《英宗实录》记载,当时情况如下......

   【甲子,也先闻车驾来,惊愕未信,执礼甚恭,奉至宣府城南,传旨谕杨洪、纪广、朱谦、罗亨信开门来迎。】

   【城上对曰:所守者皆皇上城池,天暮不敢开门!】

   如果瓦剌骑兵一举击垮明军,俘虏了朱祁镇,俩人怎么会在半路遇见?

   翻译翻译,什么叫也先闻车驾来,惊愕未信?

   还执礼甚恭?

   假如说,朱祁镇真是一个败军之将,也先有什么必要客气。

   作为胜利者,还要向手下败将行礼磕头?

   更有意思的是,宣府守将的反应......

   你说你守的是皇上城池,但人家帮你把皇帝送回来,为何反而不肯开门?

   那么,也先此次带了多少人呢?

   等到第二站,大同城下,史书不小心把底细给漏了。

   【八月。戊辰,虏二千余人,拥上至大同城下,索赂。】

   这个数字,基本和也先前几次朝贡,对应的上!

   也就意味着,也先这次也是来朝贡的,路上碰巧救了落难的英宗,想把他送回去。

   至于索赂,就是要点钱......

   不过,若是此行顺利,完全当得起擎天保驾之功,等英宗回朝,给些好处,也在情理之中。

   但转悠了好几圈,宣大两地的守将,就是拒不接纳。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包括杨洪在内的守军,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简而言之,就是不想让英宗回去......

   一旦那件‘事情’败露,这些人都得跟着遭殃!

   再说一个小事,朱祁镇被‘困’瓦剌时,也先对他的态度。

   饮食方面,两天一头羊,七天一头牛的。

   虽然比不上在京城时,天天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塞外苦寒,生活条件有限。

   除了牛羊肉一类,估计也没别的了。

   这个规格,完全是上宾的待遇!

   更何况,明英宗复辟之后,给也先立庙祭祀(存疑),说明对他真不错,有救驾之恩。

   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反贼的嘴脸......

   如果也先是仇人,朱祁镇还给他立庙,那是纯粹脑子有病。

   哪怕智商大于等于零的,都干不出来。

   就像后世的华夏儿女,不会给当年的日寇立庙一样。

   而且,明英宗两次继位,正统十四年+天顺八年,除了土木堡之变翻车,其余大部分时间,干得还算不错!

   历代帝王中,即使排不进第一梯队,也能勉强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

   比起北齐高纬,南齐萧宝卷,南宋刘子玉,隋朝的杨广,等类人形生物。

   起码没倒行逆施,祸害苍生,也担不起这第一昏君的名头。

   那么,话说回来,土木堡之变,是谁害得朱祁镇失去皇位,落得如此下场?

   在大明,能在背后谋害皇帝的,除了那群可爱的文官们,以及边关手握军权的武将,还能有谁?

   别的先不说,土木堡之变后,看朝中谁像是坐了火箭一样蹿升,掌握实权,就基本没跑了!

   首先是杨洪,寸功未立,本该下狱论罪,却由昌平伯,一跃成为昌平候,从此赖在朝廷里不走了。

   第二个,兵部侍郎,于谦!

   事后,成为朝廷实权派,晋升兵部尚书,也脱不了干系。

   还有石亨,杨洪之子杨俊之流,都是既得利益者,以拥立之功,高升重赏。

   至于朱祁钰嘛......

   不好意思,只是个徒有其表的空架子,傀儡而已。

   景泰一朝,朝政基本把持在于谦等人手中,他说什么,都是上顺之,上从之......

   简而言之,就是好好好,是是是,你说得都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