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钱钱钱钱钱!这个崇祯太有钱!

第23章 粮商指认周延儒,早朝危机四伏!!!

  “皇上,周延儒方向有新的突破!!”

   “今日早晨属下抓获城北米行的老板张大山,他正向首辅周延儒送信!”

   大殿上,锦衣卫一脸肃然,单膝跪地呈报。

   顾辰:“哦?审问的结果如何?”

   锦衣卫从怀中取出一张沾着血迹的供词,双手高举呈上:

   “皇上,张大山已经画押,承认他与首辅大人存在金钱往来的关系。这是他的供词。”

   顾辰接过纸张,指尖触到仍未干透的红泥指印,上面隐隐带着血迹。

   显然是锦衣卫动了一些大记忆恢复术。

   他的目光落在纸张上,迅速浏览起来:

   “张大山供认,作为京城最大的米商之一,他通过贿赂首辅周延儒,获得了对京城米行的垄断权。

   每年初,张大山都会派人送上白银三万两,以及名贵字画、珍宝等作为孝敬。

   去年年底,还为周大人府上修建了一座专供观赏戏曲的戏台,耗资一万五千两。

   张大山通过与周延儒的关系,暗中操控京城粮食市场。

   所有米行必须经由张大山的渠道购买粮食,他以远高于市价的价格批发,再以极高的零售价出售给普通百姓。

   供词还提到,今年由于灾年歉收,张大山和周延儒联手将米价抬高至一两银子五十斤。

   而同期从乡间购入的粮食价格仅为一两银子两百斤,利润翻了四倍之多。

   张大山称,周延儒通过这一模式,每年从京城米行获利至少十万两白银,均通过暗箱操作送入其府中。

   京城百姓因此买不起粮食,怨声载道,甚至出现多人冻饿而死的惨剧。”

   顾辰自从成为皇帝,还没上过一次早朝。

   为的就是隐藏自己的动机,悄默默的干大事!

   如今自己手握军权,又掌握了首辅的贪污的证据。

   一场血淋淋的杀伐开始!

   顾辰将供词放在龙椅的把手上,对着身边的小太监吩咐道:“通知京城内的文武百官上朝!”

   小太监低头回道:“是!奴婢马上去安排!”

   一个时辰后,文武百官们陆续走入大明朝的大殿——奉天殿。

   文官身穿翰林官服,青袍绣百鸟图案,各自品阶分明。

   一品大员穿紫色官袍,绣仙鹤图,领口、袖口均镶嵌金丝纹路。

   二品和三品大员则穿绛红色官袍,绣有孔雀图案,略逊于一品却仍高高在上。

   四品以下的官员身穿青色或蓝色官袍,绣雁图,站在朝堂的两侧尾部。

   站在最前列的是内阁首辅周延儒,身后是内阁次辅温体仁,两人同为东林党,却私下勾心斗角。

   周延儒掌握内阁大权,温体仁则因与皇太后有关系,靠外戚势力站稳脚跟。

   紧随其后的是礼部尚书钱谦益,他是东林党的重要人物,与周延儒关系密切;

   户部尚书李标,是财税的实际操控者,与徽商,晋商等有秘密勾结;

   以及兵部尚书王应雄,名义上管理全国军务,实则被边关将领架空,只能与首辅保持一致。

   武官的站位与文官相对,分列大殿的另一侧。

   他们身穿武袍,颜色鲜艳,肩披护甲,腰悬佩刀。

   袍上绣有虎、豹、麒麟等猛兽纹样,显得威严无比。

   一品武将如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杨嗣昌,身穿紫金甲,手握京城三大营名义上的调兵权。

   二品武将如大同总兵官曹变蛟,他是后金的劲敌,深得边关将士拥护。

   三品武将如京城守备司指挥使许国仪,是杨嗣昌的党羽,专注于京城防务。

   文官低头窃窃私语,猜测着皇上今日突然上朝的用意。

   “皇上这三天不见人影,突然召我们上朝,莫非要宣布大事?”

   “这几日锦衣卫的动向太过频繁,想必京城要有变动了。”

   “我听说三大营的士兵因为不让灾民进城全被皇上解散了?!”

   “还有这事?后金打过来怎么办?!”

   “你管这个干嘛!最近永泰街的商行米卖的十分便宜,各位大人有去采购吗?!”

   武官们则显得沉默,手按佩刀,笔直站立,但目光中带着警惕与疑虑。

   杨嗣昌皱着眉头,时不时看向周延儒,心中满是揣测。

   他怀疑自己的三大营的变故,全是周延儒搞的鬼!

   一下子士官全不是自己人,自己完全被架空了!

   杨嗣昌恨不得把周延儒的头拧下来当球踢!

   殿门外的钟声响起,百官迅速归于安静。

   伴随着“圣上驾到!”的高呼声。

   顾辰缓缓步入奉天殿,一身龙袍的他气势十足,目光冷冽地扫过大殿。

   朝堂上百官们整齐地跪在地上,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而,顾辰并没有像往常的崇祯那样摆摆手让众人起身。

   他走到龙椅前坐下,一言不发,只是从案台上拿起锦衣卫呈上的供词,缓缓展开,重新阅读了一遍。

   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文武百官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偷偷地打量着龙椅上的皇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