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天师祈雨,雷公渡劫
祈雨台下,观者如潮,比肩接踵。
诸葛亮第一次求雨时,很多人尝不信,未曾来观,后知祈雨得成,深深悔恨错过此惊天奇景。
今日得大天师求雨,好歹得来看一看。
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祈雨之术。
是以扶老携幼,纷至沓来。
但见旌旗蔽日,鼓乐喧天,比之孔明祈雨之时可要热闹上许多。
可仍有很多百姓议论纷纷,只因今日祈雨,照比诸葛亮祈雨,难度好像小了很多。
然而,一旦有人说出此话,立有人反驳。
“俱是祈雨,何来优劣。今见天师祈雨,方知真正道门之术!”
张鲁立候车上,在人群八门方位之中,找到了熟悉的身影。
他们皆身着斗篷,手执利刃,每个人周围都簇拥着数十名暗携武器的鬼卒。
只待天师一下令,便立擒诸葛亮于此。
不多时,人群哗然如沸,众人引颈遥望,但见诸葛亮车驾自长街而来,尘烟漫卷,议论声浪惊起。
“诸葛天师无量……”
“诸葛天师!”
……
张鲁看到很多百姓欢呼,恍若当年顶礼膜拜于自己的景致重现。
诸葛亮亦身着那件精致的紫袍,依旧面含微笑,彬彬有礼,一点没有天师的架子。
张鲁遥看诸葛亮,眼神底处显出一丝阴鸷。
他袖中双拳紧握,眸中杀意更盛,心中暗忖:“今便斩你于此,免得成我汉中心腹大患!”
未待诸葛亮近至,便登上祈雨台,并未与诸葛亮寒暄半句。
诸葛亮也不介意,于台下观看。
赵云身着铠甲,手执宝剑,谨慎的观察四周。
钟磬声起,四十童男童女环立坛下,齐声诵念真言,清越之声直上九霄。张鲁整肃衣冠,拾级而上,步步踏过八十一朱漆台阶,终至祈雨台巅。
俯瞰台下,但见军民如蚁,旌旗似芥,城郭民房皆缩于足底。
罡风卷着云气扑面而来,令他一阵目眩神摇。
活到现在,还是第一次站在这么高的台子上祈雨。
诸葛亮为何要将台子建这么高?
很快,他就明白了。
他看见远处乌云缓缓往城池而至。
毫无疑问,这是裹挟着雨水的乌云。
下面的百姓是看不到的,他却可以借此掐算好雨落之时。
他又开始怀疑,诸葛亮真的会祈雨之术,还是设此台观雨而来?
不过现在也无暇思考太多。
看这云朵飘动的速度,很快就会近至。
他抱剑向老君请命:“太清道德天尊在上!今汉中大旱,黎庶饥馑,恳请垂怜苍生!吾持斩邪剑,奉老君令,祈借九霄甘霖,润泽枯土!
若妖邪作祟,便以神剑荡涤;
若天道有缺,当请仙驾补全!
伏惟圣鉴,速降祥澍!”
言罢,挥剑开始起舞。
而随着张鲁挥剑起舞多时,隐雷声隆隆响起,乌云出现在天空。
底下百姓哗然!
“果然,大天师也会祈雨之术!”
“真乃道法通玄!”
“天师无量!”
“今见天师祭剑,方知正统仙法之威!”
再次得见紫袍天师的仙法,很多百姓跪伏在地。
张鲁见此,心中犹自得意。
剑挥舞的也更加卖力了。
渐渐的,巨大的乌云飘至南郑城上空,遮住了阳光,也使南郑城如陷昏冥。
而与此同时,雷声也隆隆响起,逐渐密集。
张鲁知祈雨得成,心中大喜,执剑向天振臂高呼:“老君神威!玄法显灵!”
众人一起高呼:“天师无量!”
“咔嚓!”
一道雷降下,劈在了一棵高树的顶端。
也震得张鲁和台下百姓耳中鸣响,皆不敢言语。
树冠处枝杈燃火落下。
张鲁一怔。
有心欲唤人救火,随即又想:我若将雨求来,正好扑灭此树之火,岂不是更显道法灵验?
想到此,他清了清嗓子,将斩邪剑向天空一指,换了一个更为苍老的声音:
“火树焚空,正待甘霖涤荡!今吾以太上之尊,借凡躯降世,以斩邪之威,敕令雨师布云,雷公掣电,速降滂沱!以证道法通玄,泽被万……”
“咔嚓!!!”
那个“民”字尚未出口,又是一道炸雷降下……
……
多年之后,诸葛亮回忆起此事,仍心有余悸。
饶是丞相聪明绝顶,算无遗策,因年代局限,无法通晓“天理”与“物理”之别,自也无法理解今日发生之事。
此后,他常以此自省:
张鲁必做了许多错事,方有此劫!
主公积善累仁,厚德感天,方有此助!
还有,万万不能假托神明降世,真会遭雷劈也!
……
而在当时,所有人都傻眼了。
只见一道炸雷,从天而降顺着张鲁之剑,劈在了张鲁的身上!
那一刻,还有人以为大天师得天雷证道,已得大成之能,从此将开天辟地,所向无敌!
下一幕,就见高台裂开,木架哗啦啦的坍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