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民间谚语故事大全

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民间谚语故事大全 东风入律 2000 2025-03-15 23:08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清平的小村庄,村子不大,却处处透着质朴与安宁。村子里的人们靠着耕种土地为生,过着靠天吃饭、辛勤劳作的日子。

   村子里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农夫,名叫福伯。福伯打从年轻时候起,就跟着父辈们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将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那一方方土地上,对于庄稼的种植,他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丰富经验,村里的人但凡遇到些种植上的难题,都会来向他请教,而福伯也总是热心地帮忙解答,从不藏私。

   这一年,眼看着夏天的暑气渐渐褪去,天气开始转凉,村里的人们又开始为秋种的事儿忙活起来了。可这年的天气却有些反常,入秋之后,雨水时多时少,气温也是忽高忽低的,弄得大家心里都没了底,不知道该何时种蒜、何时种麦才好。

   村里有个年轻后生叫阿强,刚成家没几年,分到了自家的几亩田地,一心想着把庄稼种好,让一家人过上富足的日子。可面对这捉摸不定的天气,他心里直犯嘀咕,便想着去问问福伯的主意。

   这天,阿强早早地来到了福伯家,福伯正坐在院子里编着竹筐,看到阿强来了,便笑着招呼他坐下。阿强挠挠头,有些焦急地说:“福伯啊,您看今年这天气怪得很,我都不知道啥时候种蒜、啥时候种麦了,您老经验多,快给我指点指点呀。”

   福伯放下手里的竹筐,眯着眼看了看天空,又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阿强啊,这庄稼种植啊,讲究的就是顺应天时,老祖宗给咱们留下了不少谚语,照着做,一般错不了。就像‘秋分种蒜,寒露种麦’,这可是多少年传下来的经验呐。”

   阿强一脸疑惑,赶忙问道:“福伯,为啥非得秋分种蒜,寒露种麦呀?这里面有啥讲究吗?”

   福伯笑了笑,站起身来,背着手在院子里踱步,开始讲起了那古老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啊,那时候的人们还不太懂得如何根据时节来耕种,都是胡乱地在地里撒种子,收成自然也就时好时坏,有时候忙活一整年,到头来连肚子都填不饱呢。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勤劳憨厚的大牛家,另一户是精明却有些贪心的二虎家。”

   “大牛为人老实,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在地里劳作,可就是收成不太好,心里很是苦恼。而二虎呢,总想着走捷径,不愿意踏踏实实地按照时节干活,老想着自己能摸索出个啥独家办法,让庄稼长得比别人都好。”

   “有一年秋天,天气也是像今年这般让人捉摸不透,大牛心里没底,就去请教村里最年长的老族长。老族长捋着长长的胡须,语重心长地对大牛说:‘孩子啊,这秋种可不能马虎,你记住了,秋分的时候种蒜,寒露的时候种麦,这是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照着做,准没错。’大牛把老族长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回去就照着做了。”

   “可二虎呢,听到了大牛的打算后,心里却不屑一顾,他觉得老族长那都是老一套了,说不定按自己的想法来能种出更好的庄稼呢。于是啊,二虎自作主张,比大牛早了好些天就把蒜种到了地里,想着能抢先一步让蒜长大,到时候拿到集市上去卖,肯定能赚不少钱。而对于小麦,他又拖拖拉拉的,一直等到快霜降了才种下,还想着说不定晚种的麦能躲过啥病虫害,长得更壮实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牛种下的蒜啊,在秋分时节入土后,借着那渐渐凉爽但又不至于太冷的天气,蒜种在土里舒舒服服地发了芽。那时候的阳光变得柔和了许多,不似夏日那般炽热,刚好能给予蒜苗合适的温度去生长。而且秋分之后,雨水虽说不像夏天那般频繁,但隔三岔五地下上一场,不多不少,正好让土壤保持着湿润,给蒜苗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所以那蒜苗蹭蹭蹭地就长起来了,嫩绿嫩绿的,看着就让人欢喜。”

   “再看那小麦,到了寒露时节,天气越发寒凉了些,土壤里的害虫们也都开始变得不那么活跃了,小麦种子种下去后,在这合适的低温环境里,慢慢地扎根、发芽。那寒露时节的风啊,带着丝丝凉意,吹过麦田,仿佛在给麦苗们打着招呼,让它们快快长大。麦苗就这么一点点地冒出头来,在风中轻轻摇曳,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

   “可二虎家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早早种下的蒜,因为种的时候天气还比较热,土里的水分蒸发得快,那蒜种在土里热得‘喘不过气’来,好些都没能发芽,即便发了芽的,也因为后续的雨水跟不上,长得又黄又弱,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而他晚种的麦呢,种下去的时候天气已经冷得有些过头了,小麦种子在土里冻得直打哆嗦,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勉强发了芽,可生长的速度那叫一个慢呀,远远比不上大牛家的麦苗。”

   “等到了收获的季节,大牛家的蒜啊,长得又大又饱满,一瓣瓣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收了满满几大筐。那小麦呢,麦穗沉甸甸的,麦秆都被压弯了腰,打下来的麦粒啊,颗颗饱满,装了好几袋子。大牛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知道这都是顺应时节种植的功劳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